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332篇
预防医学   97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45篇
  3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夏翠  祝康  郑国玺  孙斌  高天喜  赵健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10):56-61, 66
目的 探究慢病毒介导的Jagged1 RNA干扰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的迁移,浸润和脱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炎症的影响。方法 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R组、sh-NC组和sh-Jagged1组,每组各8只。卵清蛋白(OVA)联合氢氧化铝制备变应性鼻炎小鼠。RT-PCR检测小鼠Jagged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Jagged1蛋白表达;鼻部症状评分评估小鼠变应性鼻炎症状;ELISA检测小鼠组胺、类胰蛋白酶、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和IgE含量;HE染色观察鼻黏膜病理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鼻黏膜纤毛结构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鼻黏膜肥大细胞浸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R组和sh-NC组小鼠的Jagged1表达、症状评分升高和IgE表达升高(P<0.01)。与sh-NC组比较,sh-Jagged1组小鼠Jagged1表达、症状评分降低和IgE表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AR组和sh-NC组小鼠的鼻中隔黏膜基膜破碎,黏膜下血管出现明显扩张、充血现象,炎性细胞浸润和肥大细胞数量增加(P<0.01),纤毛大面积减少、排列紊乱,组胺、类胰蛋白酶和PGD2水平明显升高(P<0.01)。sh-Jagged1可改善AR小鼠鼻黏膜和纤毛损伤,抑制炎性细胞浸润、肥大细胞数量、组胺、类胰蛋白酶和PGD2水平(P<0.01)。结论 慢病毒介导的sh-Jagged1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的迁移,浸润和脱颗粒减轻变应性鼻炎小鼠炎症。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基于宁波市媒介生物监测管理工作的发展需求,需要建立宁波市媒介生物平台系统。方法利用计算机后台编程技术建立宁波市媒介生物平台系统。结果宁波市媒介生物平台系统在宁波市社区、医疗机构及CDC得到推广和应用,进一步推进了媒介生物信息化建设,适应了健康宁波市的媒介生物管理要求。结论将传统的非信息化工作方式转变为信息化工作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半自动切割活检针对59例浅表肿大淋巴结徒手穿刺活检。将穿刺组织的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效果。结果59例病例中共对59个肿大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病例取材成功率为100%(59/59),穿刺取材成功率为80.14%(113/141),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满意率为98.31%(58/59)。穿刺病理组织学结果:淋巴结转移性癌35例(阳性),非淋巴结转移癌24例(阴性)。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淋巴结转移癌36例(A组),非淋巴结转移癌23例(B组)。该技术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敏感度为97.22%(35/36),特异度为95.83%(23/24),准确率为98.31%(58/59)。结论超声引导下半自动活检对浅表淋巴结转移癌诊断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高、准确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安全,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纹状体内注射转录调控因子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基因对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LID)帕金森病大鼠前强啡肽原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羟基多巴胺(6-OHDA)立体定位注射制备偏侧帕全森病大鼠模型,左旋多巴腹腔注射治疗4周诱发LID大鼠模型。向各大鼠模型纹状体内分别注射1μL的反义、正义CREB,进行异常不自主运动(AIM)功能评分,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大鼠纹状体内前强啡肽原基因的变化。结果正常大鼠纹状体内注射反义CREB后前强啡肽原mRNA水平明显增加(P〈0.01),LID大鼠给予正义、反义CREB治疗后,AIM评分与前强啡肽原mR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LID大鼠中,CREB失去了正常的前强啡肽原mRNA调控功能,是发生LID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6.
李建琴  孙斌  缪珀  任静 《现代保健》2014,(28):86-8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关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我国的医学事业才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Hallervorden—Spatz病之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3例Hallervorden—Spatz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例临床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影像学符合典型“虎眼征”,诊断明确;1例阳性体征为痉挛步态伴严重构音障碍,锥体外系症状不典型,缺乏不自主动作,T2WI显示典型“虎眼征”,20年后复查时双侧苍白球前内侧高信号区明显缩小,符合不典型Hallervorden—Spatz病。结论典型Hallervorden—Spatz病儿童期发病、病程短,可根据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临床体征和T2WI显示典型“虎眼征”而获得早期诊断;非典型Hallervorden.Spatz病青少年期发病、病程长,锥体外系症状可不典型,T2WI“虎眼征”可随病程出现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PLCE1蛋白在新疆地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24例OSCC及6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LCE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OSCC及癌旁组织中PLCE1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41.9%(52/124)和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LCE1诊断OS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敏感度83.9%,特异性95.2%)。Kaplan-Meier及Cox单因素分析显示,PLCE1高表达(P=0.004、P=0.006)和T分期(P=0.002、P=0.004)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LCE1高表达(P=0.008)和T分期(P=0.005)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LCE1蛋白在新疆地区OSC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肿瘤患者不良预后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婴幼儿丛状血管瘤(TA)的临床特点、疾病进程,及并发Kasabach-Merritt现象(KMP)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婴幼儿TA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男10例,女14例;就诊年龄18 d~2岁,中位年龄为7.5个月.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临床观察及手术治疗等.随访1.2 ~5.4年,平均3.6年.随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结果 临床常见症状或体征包括暗红或紫红色边界不清的体表皮损、血小板减少、疼痛或功能受限以及多汗、多毛等.其临床进程主要有3种类型:病变完全或部分自发性消退2例(8.3%)、持续存在9例(37.5%)、合并KMP 13例(54.2%).TA发病至并发KMP平均间隔时间45.2 d(0d~4个月).KMP发病最初症状或体征表现为迅速增大的瘤体(8例)、瘤体明显变厚张力增大(3例)、呼吸道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2例).13例合并KMP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完全切除者10例,术后血小板计数1~3d升至正常,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1~2周逐渐恢复正常;大部切除者3例,血小板计数术后均出现反复,但明显高于术前,多维持在60×109/L以上,经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其中2例3~6个月后瘤体逐渐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积极主动干预治疗主要适用于影响外观或容貌、已经或可能并发KMP或其他功能异常.对年龄较小无严重并发症的TA,早期可以随访观察,定期监测其血小板计数,以尽早发现KMP.对合并KMP的TA,明确诊断后尽早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良好,降低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619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入选本研究, 其中术后发生AKI 74例(11.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高龄(OR=3.826, 95%CI 2.267~6.458)、合并高血压(OR=2.376, 95%CI 1.162~4.861)、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049, 95%CI 1.024~1.074)、血白细胞计数升高(OR=1.066, 95%CI 1.027~1.106)、血小板计数降低(OR=0.994, 95%CI 0.990~0.997)及淋巴细胞比例降低(OR=0.873, 95%CI 0.774~0.985)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