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9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4篇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氨氯地平是长效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 ,该化合物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同型异构体 ,左旋体钙拮抗活性是右旋体的近 10 0 0倍 ,是消旋体的 2倍 ,理论上表明左旋氨氯地平剂量是消旋体的 1 2时 ,即可有相同的降压疗效 ,同时副作用减少。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由吉林省天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首先采用拆分技术所获得的上市产品 ,目前并无该产品的系统研究 ,也无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在药物漏服后的研究。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对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及药物漏服对血压控制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 1…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CF 6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常见心血管疾病中血浆内线粒体偶联因子6(mitochondrial coupling factor 6,CF6)含量的变化,以探讨CF6在其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CF6的含量(pg/ml).结果:正常健康人群血浆CF6含量为210.5±33.7pg/ml.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307.5±95.5pg/ml,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364.5±105.1,心力衰竭患者为351.2±104.6;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351.9±87.1,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为466.4±136.3,p<0.01,与正常人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0.01或p<0.05);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266.3±69.3,心律失常患者为258.8±80.1,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肺动脉高压患者降低(159.3±122.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浆CF6含量明显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提示CF6可能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变化的机制及其意义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国产多沙唑嗪片剂口服的耐受性,为临床应用的剂量范围提供依据。方法:24例健康成年人,随机分为五组,分别单次口服1mg,2mg,4mg,6mg,8mg多沙唑嗪片,观察服药前,服药后2,4,6,8,10和24小时的坐,卧,立位血压,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服药前及服药后24小时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结果:多沙唑嗪2-8mg口服均有明显降压作用,体位性低血压 其主要不良反应, 总发生率达70.83%,伴随头军,恶心,心悸,耳鸣等不适,发生率与用药剂量明显正相关,6mg组发生晖厥1例,平卧后意识立即恢复,无后遗症状,其他不良反应有头痛和鼻塞,均轻微,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血WBC有轻度降低,结论:多沙唑唪口服推荐2-4mg,每日1次。首次服药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具有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体,面对此次形势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治疗应得到密切关注。目前还没有证据支持高血压患者更易感染新冠肺炎,但提示高血压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相关文献报道:在72314例新冠肺炎病例中,高血压作为基础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例达12.8%,且占首位。其他研究亦发现,较多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合并高血压。我国学者开发的预测病毒性肺炎死亡率评分模型,其中一个重要风险指标亦是高血压病史,发现合并高血压等慢性基础病的老年人病例死亡率更高。与17年前对SARS病毒死亡病例的分析结果相似,高血压也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常见合并症之一,有必要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加强高血压的防治管理。  相似文献   
15.
华法林引起泌尿系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70岁,主因高血压,心房纤颤,支气管炎,于2001年11月16日入院。入院后因心房纤颤给予华法林3mgqd,阿司匹林(巴米尔)0.1mgqd口服治疗。用药前凝血酶元时间(PT)为11.3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0.98;为治疗支气管炎给予静脉输入左氧氟沙星(来立信)0.2gbid抗菌治疗。服药3d后,INR1.09,华法林加量至3.75mg·d-1,继服3d,INR1.64,华法林加量至4.5mg·d-1。3d后病情平稳出院。出院第4天,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呈鲜红色,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滿视野,其他部位未发现出血,急查INR4.86,血小板、出血时间无异常,立即停用华法林及阿司匹林,给予维生素K1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30例肥胖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肥胖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15例非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肥胖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增加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流速增加达56.7%,FM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肥胖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mmHg=0.133kPa),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奥利司他能降低肥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逾1亿。根据2001年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的资料显示;在35~74岁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27.2%,高血压的知晓率44.7%,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28.2%,而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仅为8.1%。另有卫生部及中国预防医  相似文献   
18.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愈1.6亿,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占高血压病人的60%~70%,而收缩期高血压又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种主要血压特点。在WHO/ISH及中国高血压联盟指南的推动下,高血压的防治有了长足的进展,血压的控制模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从对舒张压治疗的重视逐渐转变为对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国产西尼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西尼地平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64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分别口服西尼地平和氨氯地平5mg·d -1 ,4周时如血压未达到有效标准则两组都增加剂量至10mg·d -1 至8周结束.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尿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63例完成全部试验,治疗8周末,经ITT分析,试验组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收缩压降低(17.63±12.06)mmHg vs(21.18±13.67)mmHg,P=0.1695;舒张压降低(13.06±6.73)mmHg vs(15.67±6.80)mmHg,P=0.1564];对照组降压的总有效率为90.63%,试验组为90.6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427);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国产西尼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苯那普利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逆转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Chymase(CMA)基因A/B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157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24个月的随访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以及CMA基因A/B多态性;超声心动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 (1)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而心率改变不明显;(2)能明显逆转LVH;(3)ACE基因型间除左室质量(LVM)下降值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值在DD基因型明显大于Ⅱ型和ID型以外,其余各临床指标下降值在ACE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CMA基因型间各临床指标下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ACE基因中各基因型与CMA基因中各基因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6)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仅ACE基因型与LVMI下降值有关。结论 长期服用苯那普利可以明显降低血压、逆转LVH;其中ACE基因为DD型的患者较其他基因型患者更易于LVH逆转,而CMA基因多态性与LVH逆转不相关;两种基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