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细胞核DNA含量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胃粘膜细胞核DNA含量 ,进行DNA倍体检测 ,探讨DNA倍体与胃粘膜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正常胃粘膜 15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 36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5 7例 ,其中不伴肠化 2 0例、伴肠化 37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4 8例 ,其中伴轻度不典型增生 16例、伴中度不典型增生2 3例、伴重度不典型增生 9例 ;胃溃疡 2 5例和胃癌 36例的细胞核DN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胃粘膜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伴肠化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伴中度不典型增生、伴重度不典型增生 ,胃溃疡 ,胃癌细胞核DNA异倍体检出率分别为 0 ,0 ,0 ,10 .81% ,0 ,8.70 % ,5 5 .5 6 % ,4 .0 0 % ,4 4 .4 4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细胞核DNA异倍体检出率最高 ,但两者相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DNA异倍体的出现可能是胃癌前病变发生癌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奥曲肽单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奥曲肽0.2mg,皮下给药,每8小时1次,连用2个月。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不良反应,检测血常规、肝功能、IgG、IgE、AFP、CEA、肝脏肿块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31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而IgG与IgE明显升高,AFP、CE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P〈0.05)。10例肿块缩小达到部分缓解;14例病情稳定,肿块无明显变化;7例病情恶化,肿块增大,其中1例发生肝外转移,但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P〉0.05)。累积生存率为80.6%,1年累积生存率为51.6%。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小。结论奥曲肽可使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肿块缩小,治疗后31例肝癌患者肿块平均体积无增大,生存期延长,生存率提高,不良反应小,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奥曲肽治疗原发性肝癌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曲肽单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对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NM分期ⅢB期)使用奥曲肽0.2mg皮下注射,q8h,连用2个月。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不良反应,检测血常规、肝功能、IgG、IgE、AFP、CEA、肝脏肿块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31例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无明显变化,而IgG与IgE有明显升高,AFP、CE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10例肿块缩小达PR,14例肿块无明显变化达NC,7例肿块增大,其中1例发生肝外转移为PD,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累积生存率为80.6%,12个月累积生存率为51.6%。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结论:奥曲肽可使部分原发性肝癌患者肿块缩小,生存期延长,生存率增高,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通过观察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的一氧化氮含量 ,对一氧化氮 (NO)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探讨。方法 确诊的IBS 5 9例 ,分为腹泻型组 36例和便秘型组 2 3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肠镜检查同时取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组织各 2块 ,并测定组织中NO含量。结果 腹泻组的结肠黏膜NO测定值 (117.6 9± 5 .5 8) μmol/L ,较便秘组 (6 6 .2± 11.8) μmol/L和正常对照组 (6 5 .7± 15 .8) μmol/L明显升高 ,便秘组和正常对照组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36例腹泻型IBS 11例可追寻到发病前半年曾有急性肠道感染病史 ,腹泻型IBS结肠黏膜NO含量升高与NO的生物学作用有关 ,从而证实IBS的发病与炎症因子有关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参与了IBS的发病机制。肠道感染与IBS有一定关系。感染后IBS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QTc间期及QT离散度(QTd)变化的机制与临床意义.方法 116例肝硬化患者与50例对照组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c及QTd,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观察腹水和肝性脑病情况.结果 肝硬化组的QTc延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1.4%Vg 4.0%,P<0.01),肝硬化组QTd显著高于对照组(48.7±18.6ms Vg 34.6±11.1ms,P<0.05),QTc延长的发生率与Child分级、Tbil、腹水量呈正相关,与PTA、Alb、肝性脑病无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患者QTc延长及QTd增加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QTc延长及QTd增加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可能也是肝硬化患者出现猝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6.
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近年发病率有增多趋势 ,对其早期采用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1] ,这一观点目前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但如何提高抢救治疗水平 ,仍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我院 1997年~ 1998年度收治的SAP 32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SAP病人 32例 ,均经CT或手术确诊证实。男 2 0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54.56± 15.36岁 (31~ 81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 6小时到 7天。发病原因 :胆道疾病2 1例、暴食 4例、饮酒 5例 ,原因不明 2例 ,但分别既往有乳腺癌手术史和席汉氏综合症史。合并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功能Ⅳ级…  相似文献   
47.
肺内感染是内科最常见的病症,也是多种疾病最终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50例死于肺内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8.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IBS患者结肠粘膜组织中的NO含量,拟对NO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探讨. 方法对临床表现腹痛、排便异常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炎症性肠病、同时排除糖尿病,慢性肝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且符合RomeⅡ诊断标准者59例,正常对照组20例,共分为三组:1.腹泻组: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大便大于3次,共36例,男10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23±10.59岁;  相似文献   
49.
50.
日益增多的资料提示,端粒酶激活是恶性肿瘤一个显的生物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根本所在。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国内外已有报道,我们采用TRAP-PCR-ELISA技术检测胃液中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探索其在胃癌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