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78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铁路工地流动人口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合肥市铁路施工单位943名在外施工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终生发生率分别为3.18%和0.9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的共同影响因素为近一个月与家人的关系好坏。结论未婚、高中及以上文化、工作环境/条件差、与家人的关系差者为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出现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需投入更多的关注以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有色金属公司流动矿工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某矿303名流动矿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7.9%,其高低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55.1%的人认为对艾滋病人不需要强制隔离,50.8%的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继续交往,对婚外性行为不持反对态度的占38.0%。最近3个月,10.6%的被调查对象(32人)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其中34.4%(11人)承认从未使用安全套,仅21.9%(7人)每次使用。年龄与对艾滋病病人态度是影响安全套使用情况的主要因素。结论①调查地区流动矿工艾滋病知识水平较高;②人群对婚外性行为持越来越宽容的态度,发生非婚性行为的可能性趋于增大;③安全套的推广力度应加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安徽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艾滋病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为评估项目执行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对8个县(市、区)796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006年8月开展的中期评估调查结果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变化.结果 专项调查和项目中期评估中该人群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92.58%和92.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项调查中"关于无偿献血是否传播艾滋病"、"每隔6个月以上献血对身体是否有害"的正确率,以及上述两个问题均正确的比例分别为82.66%、83.67%和66.81%,高于中期评估的72.45%、68.38%和57.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专项调查和中期评估显示最近1次与配偶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5.25%和9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上升,分别由中期评估的89.82%、90.32%上升到专项调查的95.96%和9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行为干预效果较为显著,但仍需加强无偿献血和部分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以进一步提高和维持部分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预防控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的日益增长是促进性病/艾滋病流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口的流动无形中加速了HIV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传播,艾滋病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已是当务之急。此文就有关我国流动人口的概念和人口学特征、性病/艾滋病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行为干预及防治对策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男性打鼾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男性职工打鼾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马鞍山钢铁企业不同车间不同工种的当班作业工人1172人,采用自填问卷法,调查打鼾、吸烟、饮酒情况,同时测量血压、血脂、身高、体重以及常规内科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透)。结果 钢铁企业男性职工习惯性打鼾的流行率为14.6%,偶尔打鼾的流行率为55.3%;习惯性打鼾随年龄的增长,流行率增加,随着体质指数的升高,打鼾率升高,与吸烟20支以上和曾经饮酒有关;随打鼾频率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从不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率为13.6%,偶尔打鼾为16.4%,习惯性打鼾为30.4%(OR=1.651,95%可信区间为1.307~2.085),但在校正年龄、肥胖、高血压家族史、吸烟、饮酒、血脂等因素后,打鼾与高血压联系不强(OR=1.373,95%可信区间0.906~2.080)。结论 打鼾可能与高血压无关。  相似文献   
16.
培养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教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有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及对社会危害严重性的特点,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均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综合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安徽省 5 6 5 2名≥ 6 0岁的农村老年人 ,应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横断面研究 ,其生活质量采用综合指标评价。结果 主观满意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评分为 0 .14 32± 0 .5 170 ,不满意的老年人均分为- 0 .2 5 2 1± 0 .6 0 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6 6 6 .2 2 1,P <0 .0 0 0 1) ;主观生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呈正相关 ,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345 (P <0 .0 0 0 1)。生活质量综合指标和主观生活满意度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 :子女孝顺、经济收入、睡眠情况、慢性病、营养状况、经济支配、娱乐活动等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 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与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马鞍山市市区随机抽取的4所初中4 042名学生的伤害相关行为及其家庭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技术.结果有严重伤害相关行为者1 033人,占25.56%,有中度伤害相关行为者1 949人,占48.22%;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类型等.结论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为避免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问题的出现,进而避免伤害的发生,必须重视家庭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吸烟与HSP70抗体间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吸烟和不吸烟组血浆HSP70抗体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SP70抗体与吸烟之间的关系。结果吸烟者血浆HSP70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3.3%,不吸烟者的为29.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9,P=0.257)。随着累积吸烟年数的增加,血浆HSP70抗体阳性检出率有升高的趋势(χ^2=5.602,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年龄、性别的影响后仍显示累积吸烟年数与血浆HSP70抗体有关,累计吸烟年数与血浆HSP70抗体阳性率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OR=1.218,P=0.018)。结论累积吸烟年数是引起血浆HSP70抗体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探讨学生抑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为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安徽省3所职业院校3 53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Young网络成瘾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在调查的学生中,网络成瘾者427名(12.08%),其中男生183名(14.89%),女生244名(10.58%).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网络成瘾均相关(r值分别为-0.30,0.28,P值均<0.01);抑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之间介导的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a=0.30,b=0.13,P<0.01);抑郁所介导的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所占的比例为14.67%.结论 抑郁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成瘾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早期心理诊断、心理素质训练等降低抑郁的方法来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