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周边区和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以及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si-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SEP)的变化。方法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显像技术检查25例急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根据中国卒中评分分型,轻型组16例,中型组9例,发病后1~5d、13~19d各做1次SPECT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模型分析法,分别于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rCBF)减低区的中心和其周围额顶叶、小脑中心及上述区域的对侧镜像区做放射性摄取计数,并计算病变侧与对侧放射性计数的摄取比(R),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SSEP各波潜伏时。结果两组患者行第1、2次SPECT检查时,血肿区病变侧放射性计数均显著低于对侧(P<0.01)。第1、2次检查时两组患者病变侧血肿区放射性计数均低于周边区(P<0.01)。病变对侧小脑的放射性计数低于病变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轻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40、N60潜伏时及中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25、N30、P40、N60潜伏时均较相应的对侧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25、N30、P40、N60潜伏时较轻型组相应波的潜伏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及其周边区的rCBF下降,血肿对侧小脑的血流量亦有下降,而且血肿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患者因素对临床医生诊疗行为的影响并判断其大小.方法 从济宁市三级医院中随机选取310名医生,调查患者经济状况、自行处方等因素对医生诊疗行为的影响.结果 患者自行处方(β=-0.03851)、隐瞒病史(β=-0.70214)、医患关系紧张对医生的诊疗行为规范化呈负作用;而患者反馈评价(β=0.47564)、加入医疗保险(β=0.47078)和患者自身的经济状况(β=-0.03851)有利于促进医生的诊疗行为向着规范化方面发展.结论 应该针对患者因素对医生诊疗行为的影响,限制患者自行处方和隐瞒病史,融洽医患关系,建立规范的患者反馈系统并推动医疗保险事业发展,充分利用患者因素的积极作用加强诊疗规程落实,从而促进诊疗行为规范化.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医疗纠纷对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和治疗行为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不良的诊疗行为,保护医患双方合法的利益。方法 采用预先设计好的《诊疗行为调查表》对不同级别医疗的778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48.9%的医生自《条例》实施后,开始了有关法律的学习,89%的医生加强了临床理论和技术的学习,95%的医生明显改变了对病人的服务态度;83.5%的医生因恐惧、焦虑、担忧出现医疗纠纷,采取过防御性诊疗行为;10.4%的医生因对医疗纠纷处理条例中的部分规定不满,曾采取过故意提升患者医疗费用等敌对行为;30.6%的医生有转行的想法,工作积极性差。结论 针对《条例》实施后出现的以上情况,临床执业医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诊疗行为,加强法律和专业技术的学习,增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融洽医患关系;调整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4.
目的 研制及评价适合我国国情的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方法 根据WHO对生存质量的定义,采用议题小组和核心小组的程序化决策方式研制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并随机抽取253例结核病患者进行凋查.结果 (1)研制出由生理、心理、社会、症状及副作用4个领域共42个条目的 量表.(2)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34,Cronbach'S α系数为0.923,分半信度系数为0.886.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共性模块、特异性模块分别经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并经方差最大旋转后,得到8个和4个主成分,其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2.51%,68.33%.(3)量表总分与SF-36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875.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量表是可靠、有效、灵敏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能够全面、具体、准确的反映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内涵,可以应用于中国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测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特定脑区rCBF灌注与学习记忆功能的相关性,为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70例脑梗死患者。对每例恢复期患者严格按照许淑莲等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甲套)”进行学习记忆能力的测量,将其中记忆量表总分大于100的18例患者作为强学习记忆能力组,小于70的23例患者作为弱学习记忆能力组。强学习记忆组患者的平均记忆量表分值为110.69±4.20.弱学习记忆组患者为63.93±6.57。结果:强学习记忆组患者的海马、杏仁核、颞皮质、前额叶和边缘区的rCBF均高于弱学习记忆组患者(P〈0.05)。强、弱学习记忆组海马、杏仁核、颞皮质、前额叶和边缘区的rCBF与其记忆量表分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0.926、0.954、0.907、0.936和0.979、0.976、0.991、0.953、0.981。结论: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海马、杏仁核、颞皮质、前额叶、边缘区的rCBF降低可能是导致其学习记忆功能下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心电图检查与99mTc-MIBI SPECT心肌显像对心肌梗死定量诊断价值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心肌梗死病人分别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检查,比较二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对二种检查方法检出的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心电图有关指标QRS记分、NQ、Q-Tc、Q-TCd、∑QRSⅠⅡⅢ定量诊断心梗与SPECT心肌血流灌注显像诊断灌注缺损区大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2、0.49070、.1540、0.3616、0.4312;以QRS记分(X1)与∑ST(X2)两指标预测MIS(Y)的回归方程为:Y=6.975 2.017X1 3.976X2。结论心电图检查与99mTc-MIBI SPECT心肌显像诊断灌注缺损区大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利用激光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采用半导体激光器进行穴位照射,用经颅多谱勒(TCD)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血流速度检测,并与健康者作比较。结果:经2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其中显效以上的占73.3%,无效6例。如继续坚持治疗总有效率及显效率能进一步提高。经激光针灸治疗后观察组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管搏动指数(P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针灸治疗能减轻或消除椎动脉痉挛或狭窄,改善脑血供。使用TCD这种无创伤性的技术,观察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对其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遗传与环境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从正常查体人员中随机选择105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大于4 g/L者作为实验组,在同一人群中按年龄、性别11配比的原则,选择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小于4 g/L者作为对照组;深入现场,检测可能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的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并随访比较了不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者一级亲属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体重指数,高脂肪饮食,吸烟,体力活动少,高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一级亲属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等9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高纤维蛋白原者的一级亲属(6.1±0.8 g/L)明显高于低纤维蛋白原者的一级亲属的(4.4±0.5 g/L);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高者CHD的发病率(24%)高于血浆纤维蛋白原低者(10%).结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均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是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者IL—2活性水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弱应答的发生机制,在以往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对20 例无( 弱) 应答者的IL- 2活性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无弱应答者的IL- 2 活性水平为(74 .5 ±21 .4) ,明显低于强应答者的(298 .0 ±50 .3)( P< 0 .01) ;且在强应答者中发现,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抗- HBs 滴度与IL- 2 活性水平呈正相关,表明无( 弱) 应答的发生除与接种条件、宿主的一般因素有关外,还与体内的IL- 2 活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0.
以乙醇和水为混合溶剂,采用氧化法制备了纳米尺度的聚苯胺颗粒。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混合溶剂的比例对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苯胺颗粒大小为50~100 nm;以制备的聚苯胺纳米颗粒为活性物质,在1 mol/L 的H2SO4 电解液中,当电流密度为5 mA/cm2 时,PANI电极的最高比电容达到492 F/g;当乙醇的体积分数较低时,聚苯胺纳米颗粒分散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比电容;当乙醇的体积分数逐渐升高时,聚苯胺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变差,相应的比电容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