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常常与代谢综合征大家族中的多种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伴发或先后出现,其最终结果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危险性增加。业已证明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是胰岛素抵抗(IR)。IR在多种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疾病。我们试图初步探讨:(1)OSAHS与IR的相互关系;(2)OSAHS发生IR的可能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血尿酸(SUA)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及血压正常者38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老年高血压组的SUA、TNF-α、IL-6、Hs-CRP、颈动脉IMT及CA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与收缩压(SBP)、SUA、Hs-CRP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CAS的发生和发展除了血压增高的影响因素外,体内SUA的增高及相关炎症因子也参与了CA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73岁.1989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曾用多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003年1月起因血糖控制不良联合胰岛素治疗,给予中效人胰岛素(优泌林70/30)18 U/d,同时口服阿卡波糖200 mg/d,二甲双胍1.5 g/d.注射胰岛素最初时反复于注射部位出现包块、红肿、瘙痒,未予处理半年后情况好转.  相似文献   
54.
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危险因素及与相关炎症因子产生的关系。方法:入选的83例对象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根据结果分成A组即CAS组(颈动脉IMT≥1.0mm和/或颈动脉斑块)及B组(颈动脉IMT<1.0mm及无颈动脉斑块),分析两组各危险因素和炎症因子产生之间的差异。结果:A组中血脂代谢紊乱、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纤维蛋白原(FIB)较B组差异明显(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男性、LDL-C、IL-6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AS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炎症因子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人的诊断代谢综合征(MS)腰围切点。方法:收集南京地区汉族成人共2 481例(男1 512例,女969例),进行OGTT试验,测定血糖、血脂等;以胰岛素抵抗(IR)为参照,以不同腰围值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适合本组人群的腰围切点。结果:以IR为评价标准,则相应的腰围切点在男性为85.5 cm、女性为74.5 cm。诊断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腰围调整为85 cm时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定义一致性检验量K值升高至0.598。结论: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推荐的中国男性MS腰围诊断切点偏高,下调至85 cm可能更适用于我国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ADA空腹血糖受损(IFG)诊断标准下调对IFG患病率的影响,比较诊断切点调整前后IFG与糖耐量异常(IGT)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南京地区机关背景1163例无糖尿病史成人,均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IFG、IGT的患病率,采用κ检验评价不同诊断标准之间的一致性.以IGT为参照,对不同空腹血糖(FPG)值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FPB的理想临界值.结果 下调诊断标准,IFG患病率由3.10%上升至8.94%,接近IGT患病率9.20%;诊断一致性检验量κ由0.230上升为0.296.ROC曲线分析提示以IGT为参照,最匹配的FPB切点为5.1mmol/L.结论 ①下调IFG诊断切点至5.6mmol/L,可增加IFG与IGT患病率的一致性;②IFG诊断切点下调适用于本研究人群;③IFG与IGT的重叠有限.仅以FPG不能替代餐后2-h血糖(2hPG).  相似文献   
57.
目的本文旨在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FDR)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41个T2DM家系中收集糖耐量正常的FDR26名,同时设T2DM患者24例(T2DM组),健康者21名作为对照(Con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结果NGT-FDR组的sCD40L水平较对照组升高(1.88±0.47vs1.63±0.58,P=0.182),T2DM组sCD40L水平显著升高(2.14±0.75,P=0.043vsCon组)。sCD40L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325,P=0.006)。结论T2DM患者血清sCD40L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者;T2DM患者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血清sCD40L水平已呈升高趋势;sCD40L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我们推测sCD40L升高在T2DM自然病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调查应用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抑郁现状并分析其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61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要求所有患者完成流调用抑郁调查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周运动时间、病程及临床代谢指标等。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84例T2DM患者中,有24例存在抑郁症状,且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的抑郁得分及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非胰岛素治疗者。教育程度、糖化血红蛋白、年龄是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存在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的抑郁发生率较不使用胰岛素治疗者高,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视诊、触诊、B超探查3种方法评估老年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6~12月在我院住院且接受胰岛素注射≥1年的9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调查病人胰岛素注射相关信息,并分别采用视诊、触诊、B超探查方法评估胰岛素注射部位有无脂肪增生,观察3种方法的检出率,并以B超探查结果为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2000年和2017年自我报告糖尿病患病率的分布特征及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2000年和2017年横断面调查的代表性数据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含社会人口学信息、自我报告糖尿病等主要慢病患病情况、慢病相关的生活及行为方式和身高、体质量。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份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分布特征、自我报告糖尿病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分布的差异。结果 2000年和2017年南京市城区≥60岁老年人群自我报告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分别为6.1%(95%CI:0.055~0.067)和20.2%(95%CI:0.192~0.212),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两个年份之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饮酒、BMI及体力活动情况中各特征人群的自报患病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年份不同年龄组间患病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000年不同文化程度及饮酒情况人群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不同BMI及PA分组人群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