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5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各个领域。我们成功地将PCR技术应用于微量干血痕的性别鉴定。现将结果摘要报道如下。收集3例健康男性、1例健康女性静脉血,经EDTA抗凝。分别取微量抗凝血样点在层析滤纸上,制备血痕,空气干燥  相似文献   
82.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甲型肝炎病毒的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甲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培养的一般性质、体外生长繁殖的动力学和细胞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从抗原结构基础、各结构蛋白成份、特别是VP1、VP3的免疫学性质以及与这些抗原相关的基因结构等方面对甲型肝炎病毒抗原性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对当前发展的三种甲型肝炎疫苗的免疫特性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4.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的一类淋巴细胞。我们用抗NK细胞膜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_(16))对38例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26例,胃癌11例,肝癌1例)患者的外周血进行了检测(手术或化疗前,以除外药物影响),并设2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入院的顺序将中、重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A、B两组,在一般治疗不变的情况下,A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B组不用。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组肢体功能的康复较好,肺部感染、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有良效。  相似文献   
86.
姜莉  郑舒聪  万伟国  苏媁 《中国临床医学》2010,17(5):753-754,763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及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36例RA患者、246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抗-CCP和GPI浓度,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抗-CCP和GPI的曲线下面积,比较两者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以试剂盒制定的5U.L-3和0.20μg.L-3为抗-CCP和GPI的诊断临界值,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抗-CCP分别为90.4%和93.5%、GPI分别为35.3%和87.7%,抗-CCP和GP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和0.685。结论:抗-CCP对RA的诊断价值优于GPI。在检测抗-CCP的同时加测GPI,与抗-CCP独立试验比较,联合试验可提高特异度6%,平行试验可提高敏感度约1%。  相似文献   
87.
高血压病患者的家庭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高血压病是一种的动脉压升高为特征,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异常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病在我国成人中患病率平均为7.8%,是脑卒中、冠心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高血压病患者的家庭健康指导,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掌握自我护理技能,使血压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可抑制病情进展,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近两年我科出院的高血压病患  相似文献   
88.
随访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68例,在住院期间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出院后继续跟踪随访,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48例,女20例,41~70岁,平均(60.4±7.6)岁。脑梗塞53例,脑出血15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 I证实。按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病史、并发症积分、一般资料及住院期间用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出院后根据医嘱复诊,观察组出院后通过家庭访视、电…  相似文献   
89.
侯刚  周乐飞  姜莉  李振华  康健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13-3616
目的评价纵隔淋巴结肿大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表达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9例IPF患者分为纵隔淋巴结肿大组和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组,记录患者确诊时的临床指标,测定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rvage fluid,BALF)中MMP-7水平,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IPF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占44.8%(13/29)。纵隔淋巴结肿大的IPF患者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静息状态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肿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36);而血清MMP-7的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肿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在平均随访的24.3个月内,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IPF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低于无纵隔淋巴结肿大IPF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个月VS.38.0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MMP-7水平、吸烟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影响IP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3、0.048和0.010),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影响IPF预后的危险因素〔HR=4.69,95%CI(1.437,15.307),P=0.01〕。结论纵隔淋巴结肿大的IPF患者较无纵隔淋巴结肿大的IPF患者血清MMP-7水平增高,而且预后差,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影响IP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氯吡格雷用于门诊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22例门诊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前瞻性研究,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 男30例、女31例, 年龄32~81(55.67±7.21)岁, 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61例, 男31例、女30例, 年龄39~76(57.36±8.85)岁,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复合物(PAC-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凝血功能[D-二聚体(D-D)水平, 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前, 两组PAC-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 两组PAC-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 且联合组PAC-1、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95.08%, 58/61)优于对照组(7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