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5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514篇
耳鼻咽喉   65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432篇
口腔科学   150篇
临床医学   1992篇
内科学   1134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368篇
特种医学   4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637篇
综合类   3643篇
预防医学   1530篇
眼科学   79篇
药学   1277篇
  12篇
中国医学   1464篇
肿瘤学   40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566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674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704篇
  2007年   725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583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471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53篇
  1996年   297篇
  1995年   263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194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36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98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58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6篇
  1976年   17篇
  1962年   13篇
  1957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近代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迅猛发展的带动下,正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一般用微生物常规检验法需要1~3天才可作出检验报告,而且人工操作步骤烦琐。目前已有十余种快速检测细菌生长,同定,药敏试验(AIS),最小阻止浓度(MIC),细菌尿和检测食品污染等装置问世。在本文中主要介绍国内外用电阻抗法作细菌快速自动化检测技术的进展和笔者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电解脱弹簧圈(Guglialm i detachab le coil,GDC)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的发生率、原因、对策及结果。方法30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GDC栓塞术,其中8例发生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结果2例由微导丝穿破动脉瘤壁引起,3例由微导管穿破动脉瘤壁引起,2例由置放首枚弹簧圈时顶破动脉瘤壁引起,l例术中自发破裂,所有病例均继续行GDC动脉瘤填塞。2例死于动脉瘤破裂后大出血,其他6例均康复没有留下后遗症。本组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为2.6%,死亡率为25%。结论GDC血管内栓塞术中引起动脉瘤再破裂是十分少见的,但大部分病例经过继续填塞GDC可达到完全填塞动脉瘤,且不留下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3.
1概述 骨缺损和骨坏死的修复是目前科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的方法一般是采用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但这两种方法均有各自的缺点.自体骨移植供区易发生疼痛和感染等并发症(8%~10%);异体骨移植可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导致骨移植失败;二者骨来源均有限;移植骨的形状很难与缺损区的解剖形状相符,会影响日后的功能.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8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giotensin (Ang) Ⅱ and its Janns-activated kinase-2 (JAK2) signal pathway in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renal tubular cells under the challenge of acute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Methods Models of acute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level of local Ang Ⅱ ,a key element of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in kidney was measured using radioimmunity technique.The expression of 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a phenotype of mesenchymal cells,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inununohistochemistry methods.Renal tubule cells ( NRK-52E) were cultured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 of Ang Ⅱ ,followed by blocking of PD123319,Ang U receptor 2 antagonist,and AG490,an inhibitor of JAK2 signal pathway.Results Ang 0 of kidney tissue increased immediately after acute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in time dependent fashion.Expression of α-SMA in renal tubule cells was found at 48 hours after 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 and in NRK-52E cells treated by high concentration of Ang Ⅱ and was dose and time dependent.The peak of α-SMA expression was seen after 30 minute treatment at the dose of 10-9'mol/L,which was interrupted by both of PD123319 and AG490.Conclusions Transdifferentiarion of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occurs under acute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Local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may play a role in the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TEC through AT2 receptor and its JAK2 signal pathway.  相似文献   
185.
DNA疫苗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和技术,因其与传统疫苗比较具有诸多优点而为通过免疫接种更有效地防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黏膜途径作免疫接种具有经济、简便的特点,可刺激产生黏膜免疫系统的效应部位能分泌保护性抗体sIgA,是通过免疫接种防治龋病及其他感染性口腔疾病的物质基础,通过黏膜免疫途径接种防龋疫苗将有望成为免疫防龋的主要方式。为了增加防龋DNA疫苗的抗原性,诱导唾液特异slgA产生,对如何提高防龋DNA的黏膜免疫反应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探讨影响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制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收集病例、对照的基本情况、可疑暴露因素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配对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74例SFTS确诊病例和748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有病例接触史(OR = 5.84,95%CI:1.11~30.88)、有家养动物(OR = 1.74,95%CI: 1.02~2.96)、近1个月见过蜱(OR = 5.85,95%CI: 2.73~12.53)、近2周有蜱叮咬史(OR = 29.58,95%CI: 6.70~130.60)、从事田间作业(OR = 2.63,95%CI:1.41~4.91)、住宅周围环境有杂草/农作物/菜地(OR = 3.24,95%CI:1.74~6.05)和住宅卫生条件差(OR = 2.20,95%CI:1.32~3.66)是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近1个月有亲邻发病(OR = 0.01,95%CI:0~0.03)、采取防护措施(OR = 0.21,95%CI:0.10~0.46)是SFTS发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接触病例、饲养家养动物、蜱叮咬、无防护措施的野外作业及住宅周围环境卫生较差等是影响山东省SFTS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重点人群SFT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危险因素暴露,以控制SFTS传播。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讨公立医院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及实践效果。方法:以某公立医疗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法探索建立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并分析其在实践过程中的效果。结果:提高了医务人员申报新技术的积极性,医院专科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结论:公立医院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体系有助于规范临床新技术应用的全过程管理,可促进新技术的良性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8.
目的 观察羌活胜湿汤加减联合臭氧注射、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治疗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4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羌活胜湿汤安慰剂颗粒,同时予臭氧注射、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羌活胜湿汤加减联合臭氧注射、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术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β(IL-1β)、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血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给予患者疼痛视觉量表(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PCT、TNF-α水平降低,IL-2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1β、PCT、TNF-α、IL-2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OD水平升高,LPO、MDA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OD、LPO、MDA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P、6-keto-PGE1α水平降低,β-EP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P、6-keto-PGE1αβ-EP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AS、NDI评分降低,CASCS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NDI、CASCS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2.018,P<0.05)。结论 羌活胜湿汤加减联合臭氧注射、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型)患者,可抑制患者炎症,清除氧自由基,改善疼痛介质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提升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9.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隔物灸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新冠感染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隔物灸贴组、中药联合隔物灸贴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方案》)的恢复期中医药方案进行治疗,中药组予以辨证中药口服治疗,每日1剂,日服2次;隔物灸贴组予以足三里、脾俞、大椎、肺俞、孔最、天突等穴灸贴治疗,每日1次,每次贴敷40 min;联合组予以中药联合隔物灸贴治疗,疗程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各组中医症状评分、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总分及单项评分、肺部CT评分、SGRQ评分、CRP、IL-6、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WBC、LYM明显升高(P<0.05),NEU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中药组和隔物灸...  相似文献   
190.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为临床经验性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19年4—9月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mCIM联合e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8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中5株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对临床常用头孢类及加酶抑制剂药物均表现出高水平耐药的特性。所有菌株均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7株为blaNDM-1,1株为blaIPM-4。MLST分子分型及PFGE同源性分析有6个ST序列类型,6个克隆群。ST596(3株)均为A群、ST121(1株)为C群、ST993(1株)为F群、ST91(1株)为E群、ST794(1株)为B群、ST88(1株)为D群。结论 该院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ICU,产金属酶blaNDM-1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药机制。ST596 A群阴沟肠杆菌短时间内在ICU存在局部流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遏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