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264篇
内科学   26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736篇
预防医学   325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253篇
中国医学   182篇
肿瘤学   4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91.
92.
目的:探讨灼口综合征(BMS)患者的恐癌心理因素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自制问卷表格,对45例BMS患者和35例对照者进行恐癌心理因素分析,观察BMS发生与恐癌的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BMS患者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与恐癌心理有密切关系.结论:心理疏导在治疗BMS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的等位基因型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建立一种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 1(PvMSP-1)基因型检测技术。 方法 设计针对PvMSP 1ICB5~ICB6多态区的引物进行PCR ,其产物用PvuⅡ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鉴别我国间日疟原虫现场分离株基因型。 结果  98份间日疟血样经套式PCR扩增均出现大小约为 40 0bp(Belem型 )或 470bp(Sal-1型 )的特异性片段。酶切消化后 ,45份 470bp样本出现 12 0bp和 3 5 0bp酶切片段 ,为Sal-1型 ;40份 40 0bp的样本中 3份仅出现 1条 40 0bp片段 ,为Belem型 ;3 5份出现 12 0bp和 2 80bp两种酶切片段 ,为Ⅲ重组型 ;2份 12 0bp和 2 40bp片段 ,为朝鲜型。结论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技术可用于检测我国间日疟原虫的 3种PvMSP-1等位基因型。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训练路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进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一般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本体感觉强化训练。在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患膝和健膝关节位置重现偏差与本体感觉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健侧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侧膝的总平均偏差明显好于对照组(P <0. 05);在患者的本体感觉恢复程度上研究组同样好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用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尽快使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可以加快患者自主行走这一目标的实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影响。 4 8例患者分成慢性肝炎组(36例 )和肝硬化组 (12例 ) ,检测苦参素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及肝功能生化指标。苦参素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明显下降 ,但疗程大于 3个月后 ,胆碱酯酶可稳定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副反应 ;停药后胆碱酯酶能较快地恢复原水平。苦参素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水平 ,而且这种作用为可逆性 ,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实验性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 肝组织TGF-beta1, Smad3, Smad7水平的动态变化, 研究三者在肝硬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 于实验开始时处死6只大鼠作为wk 0正常对照组, 剩余大鼠, 600 mL/L四氯化碳3 mL/kg, sc, 2次/wk, 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 于wk 3, 6, 9, 12各处死一批大鼠, 用RT-PCR检测动物肝组织中TGF-beta1, TGF-betaRⅡ的mRNA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Smad3, Smad7蛋白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动物肝组织中TGF-beta1的表达和定位. 结果: 正常肝组织中有少量TGF-beta1, TGF-beta RⅡ的mRNA表达. 随着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形成, 模型组wk 0, 3, 6, 9, 12, TGF-beta1, TGF-beta RⅡ和Smad3表达量分别逐渐递增(TGF-beta1: 0.19±0.12, 0.29±1.02, 0.89±0.23, 0.98±0.77, 1.7±1.00; TGF-beta RⅡ: 0.30±0.22, 0.49±0.16, 1.02±0.33, 1.51±0.72, 2.14±1.02; Smad3: 0.44±0.24, 0.84±0.69, 1.10±0.16, 1.40±0.12, 1.75±1.05), Smad7表达量呈逐渐减少(1.35±0.12, 1.09±0.78, 1.14±0.31, 1.11±0.91, 0.74±1.21). 正常肝组织TGF-beta1可见少量表达, 主要在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中. 随着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形成, TGF-beta1表达增强(P<0.01). 结论: 随着肝硬化的形成, 肝脏中TGF-beta1, TGF-beta RⅡ和Smad3表达增加, Smad7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97.
联合型瑞文测验福建省儿童常模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适合福建省儿童特点的城市、农村联合型瑞文测验的常模。方法在9个设区市的城区和农村小学中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确定被试的学校和儿童,运用联合型瑞文测验。结果试题的难度达到理想值(城市为0.62,农村为0.58),区分度较好(rpb>0.195,P<0.05),鉴别指数D>0.2的测试题占80%,复测信度高(相关系数rtt=0.91),构想效度较高。结论实现了将联合型瑞文测验在福建省标准化的目的,建立适合福建省儿童特点的城市、农村联合型瑞文测验的常模。  相似文献   
98.
培多普利抑制心肌重构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研究采用Wistar大鼠冠脉结扎心梗后心衰模型,以培多普利作为观察药物,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心肌重构中的地位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心肌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梗塞组、梗塞治疗组和假术组.梗塞组结扎左冠状动脉,梗塞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上用培多普利治疗2mg/kg/天,假手术组不结扎左冠状动脉.三月后测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液及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和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三月后,与假术组相比,梗塞组出现了克血性心衰(DHF)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肌局部AngⅡ含量、ACE活性显著差增高,但血液AngⅡ含量和ACE活性无明显改变;心脏重量指数显著上升;残存心肌细胞肥大,间质增生,胶原蛋白沉积.培多普利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减少AngⅡ的生成、抑制ACE活性并减轻心肌细胞肥大、间质增生和胶原蛋白沉积的程度.结论:心肌组织局部的RAS参与了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液RAS与心肌重构无显著相关,ACEI可以有效地防治心肌重构及心衰.  相似文献   
99.
100.
背景:肝硬化患者易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联合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12月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同的常规保肝、利尿治疗,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相应药物。Gln组:复方Gln肠溶胶囊400 mg tid,疗程14 d;益生菌组: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1 500 mg tid,疗程14 d;联合组:复方Gln肠溶胶囊400 mg tid+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1 500 mg tid,疗程14 d。试验第1、14 d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评估肝功能;以活性比色法定量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以显色基质鲎试剂检测血清内毒素水平;以改良的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以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ST、ALT水平。结果:治疗14 d后,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的血清DAO、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Gln组、益生菌组、联合组的血清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又明显低于Gln组和益生菌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的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联合组的Child-Pugh评分、血清AST、ALT水平均较其余三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Gln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