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41.
浙江省人和家畜蜱媒传染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浙江省农村人群与主要家畜蜱媒传染病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方法 按地理位置和蜱媒传染病病原体历史检测情况,选择浙西北丘陵区的安吉县、浙中丘陵盆地区的金东区和浙东盆地低山区的天台县为调查点,采集3个调查点农村人群和家畜血标本,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莫氏立克次体、嗜吞噬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巴尔通体、海南立克次体和贝纳柯克斯体8种常见蜱媒传染病病原体IgG抗体.结果 3个调查点共检测683份血清标本,包括579份人标本和104份家畜标本(牛53份、羊51份),不同地区恙虫病东方体、莫氏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贝纳柯克斯体4种病原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等于0.000).人血清标本8种病原体IgG抗体均检出,阳性率最高的分别是莫氏立克次体(20.7%)、巴尔通体(10.9%)和贝纳柯克斯体(5.5%),其中莫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家畜血清标本除嗜吞噬无形体外其余7种病原体IgG抗体均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是莫氏立克次体(69.2%)、巴尔通体(51.0%)和海南立克次体(22.1%),不同家畜抗体阳性情况不同.结论 浙江省不同地区农村人群与家畜中广泛存在多种蜱媒传染病病原体的感染,特别是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海南立克次体和贝纳柯克斯体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 鉴定浙江省啮齿动物和家畜中存在的无形体种属,分析其16S rRNA基因变异。方法 在浙江省部分山区,采集啮齿动物肝脾和家畜全血,巢式PCR扩增无形体属16S rRNA片段并测序,多序列比对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浙江省啮齿动物、牛和山羊中检测到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布在6个无形体种群中,包括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牛无形体、边缘无形体、血小板无形体,而新被认识的山羊无形体新种被证实一直存在于牛和羊中。啮齿动物除了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外,本文首次报道社鼠、黄毛鼠和青毛鼠中还存在牛无形体感染。另外,发现广泛存在于野鼠中与牛无形体相关但不同的一个无形体新种。结论 浙江省的啮齿动物和家畜中至少存在6个无形体种,推测存在潜在的变异和新种,还不清楚基因多样性是否会导致发病率、致病性或临床特征上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43.
目的检测浙江省登革热疫情,为预防措施的及时实施提供依据。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浙江省2003~2004年疑似登革热病人血清。结果在浙江省首次用IFA证实了输入性登革热的存在,发现了3次输入性登革热,其中包括一次暴发疫情。结论经IFA法检测,浙江省2003~2004年出现了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44.
金莞尔  姜理平  陈旭富 《疾病监测》2007,22(11):726-729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方法,应用于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同时比较PCR方法和常规检测的效果.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引物,以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溶藻弧菌、沙门菌、霍乱弧菌、痢疾志贺菌、非O1、O139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对照,建立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方法,用于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结果 衢州市2006年分离钩体菌株进行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100只鼠和100只蛙肝、脾、肾标本进行PCR检测,PCR检测阳性率10%,钩体菌株培养分离率仅为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05,P0.005).结论 PCR检测钩端螺旋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钩端螺旋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5.
浙江省首次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登革热(DF,Dengue,fever)是一种全球性急性虫媒传染病,由登革热病毒(DV,Dengue,virus)引起。登革热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60个国家及地区,以东南亚国家最为严重。我国自1978年广东省佛山登革热暴发以来,共发生13次流行。浙江省以前尚未证实有登革热病例。2003年,我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登革热抗体(以下简称IFAT),发现了2例输入性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1986年我国首次报道发现莱姆病,经病原学证实其中18个省(市、自治区)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9种蜱携带有病原体,牛、羊、狗、野兔和8种老鼠有自然感染。与我省相邻的福建省于1990年首次发现莱姆病,现将我省2005年从鼠标本中检出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2001~2004年浙江省钩端螺旋体菌群变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浙江省人群和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为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临床确诊病人和宿主动物血清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水鸭肾脏和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近年来,病人血清抗体对应菌群以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为主,与1990~2000年相比未发生明显改变。宿主动物钩体秋季群的构成较1990~2000年显著上升,成为主要菌群。宿主动物血清抗体阳性对应菌群以秋季群为主。结论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发生变动,其带菌情况与病人带菌血清学检测对应的菌群不完全一致。浙江省钩体病的防制工作不容忽视,尤其应加强宿主动物监测。  相似文献   
48.
目的调查三门县一起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暴发疫情,为防制钩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三门县横渡镇卫生院门诊登记的2017年8月以来所有发热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钩体抗体。结果共发现钩体病病例10例,其中确诊病例8例,临床诊断病例2例,无死亡病例。流行菌群为秋季群、七日热群和黄疸出血群。首诊病例8月7日发病,末例为9月3日,历时30 d,流行高峰集中在8月15—27日;病例集中分布在横渡镇大横渡村;发病年龄为42~63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例)、头晕头痛(5例)、乏力(2例)、肌肉酸痛(1例)、眼结膜充血(1例)、腓肠肌压痛(1例)和腹痛(1例);6例出现赫氏反应(60.00%)。病例均有采挖石菖蒲暴露史,以外地感染发病居多;钩体病疫苗接种史均不详。结论本起钩体病暴发系由发病地村民到钩体病疫源地采挖石菖蒲接触疫水所致。  相似文献   
49.
浙江省家畜动物无形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浙江省天台、安吉及金华县家畜动物牛及山羊无形体感染状况。方法以在册户籍为准,采用随机方法抽取调查点每农户5只山羊及5头牛,采集5ml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WHO推荐的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mIFA)进行血清IgG抗体检测;动物血球标本用于提取DNA进行无形体16SrRNA基因扩增。PCR产物测序并进行同源分析比较,同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当地家畜动物存在较高无形体携带率(39.42%),主要分布在天台县;无形体流行株16SrRNA基因存在较大变异性,除发现15种独立核酸变异序列外,至少存在5种优势序列变异株。结论浙江省家畜动物普遍存在无形体携带状况;进一步开展人群无形体病调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浙江省磐安县鼠中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研究以外膜蛋白A(OspA)为靶基因的PCR方法在浙江省的应用。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磐安县128份鼠肝、脾标本中ospA基因特异片段;对所检测到的阳性结果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从128份鼠肝、脾标本中检测发现4例ospA基因阳性片段,其中3份来自黄毛鼠,1份来自大林姬鼠;核酸序列基本一致,与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斯疏螺旋体高度相似。结论利用ospA基因能从标本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浙江省部分山区存在鼠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其中伯氏疏螺旋体法雷斯疏螺旋体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