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51.
对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苍耳子)中的木脂素类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MCI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苍耳子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共振及质谱技术鉴定了1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pinoresinol(1),balanophonin A(2),diospyrosin(3),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5),(-)-simulanol(6),(-)-7R,8S-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7),chushizisin E(8),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0),erythro-1,2-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1,3-propanediol(11),leptolepisol D(12),8-O-4'neolignan 4-O-β-glucopyranoside(13),(-)-(2R)-1-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3-醇(14),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1,2,3-tri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diol(15),threo-dihydroxy 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16)和(-)-(2R)-1-O-β-D-glucopyranosyl-2-{2-methoxy-4-[(E)-formylviny1]phenoxyl}propane-3-ol(17)。其中化合物2~17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苍耳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2.
MALDI-TOF-MS鉴定布鲁氏菌方法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快速、准确、便捷的检测和鉴定布鲁氏菌,本研究拟建立鉴定布鲁氏菌属的MALDI-TOF-MS方法,利用现场分离菌株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价。方法 收集布鲁氏菌标准菌株和地方流行株,应用MALDI-TOF-MS采集图谱,获取独特的蛋白质指纹图谱,汇总成标准图谱,建立布鲁氏菌鉴定数据库。并用39株布鲁氏菌菌株,对建立的数据库进行验证。结果 经数据库鉴定,39株布鲁氏菌菌株与数据库中布鲁氏菌的匹配分数全部大于2.300,均报告为布鲁氏菌,表明鉴定结果的可信度很高。 聚类分型结果表明,在蛋白质水平,MALDI-TOF-MS将测试的布鲁氏菌分成3大类。结论 MALDI-TOF-MS对布鲁氏菌进行鉴定,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等优点,可以实现对布鲁氏菌属的准确鉴定,对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儿童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是小儿骨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在0.1%~0.3%[1].表现为拇指的指间关节主动或被动屈伸活动时出现弹响,严重时拇指的指间关节呈屈曲畸形,不能被动伸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单侧多见,也可见于双侧[2].本文就目前关于儿童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治疗的一些最新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对临床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小蓟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纯化。结果:-个新的大柱香波龙烷苷和六个已知化合物被分离得到,分别是(7E,9R)-9-hydroxy-5,7-megastigmadien-4-one-9-O-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anoside(1),(6R,7E,9R)-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9-O-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uro-lignoside(3),4,9,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7-O-β-D-glucopyranoside(4),citrosideA(5),红景天苷(6),和腺苷(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研究,提高白芍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控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以白芍对照药材作为对照,对白芍配方颗粒进行多信息定性鉴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量,增加含测控制指标。结果:薄层鉴别中,白芍配方颗粒供试品色谱与白芍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含量测定中,芍药苷在0.068~0.678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9 8);以测定的峰面积为纵坐标,芍药内酯苷在0.068~0.676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9 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5%和101.53%(n=6)准确度良好。结论:本方法可行,重复性良好,完善和提高了白芍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估改良Pauwels'股骨转子间截骨术在儿童创伤性髋内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作者近年来收治10例儿童创伤性髋内翻患儿,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11.2岁,采用改良Pauwels'股骨转子间截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比较术前术后颈干角、双侧肢体长度的变化.结果 10例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5(3~5)年,...  相似文献   
57.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儿童常见畸形,其发病率约0.1%,严重影响儿童骨与关节的生长发育.国际医学界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最初治疗应该是非手术治疗,新生儿时期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最佳时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非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是Ponseti法,它由美国Iowa大学的Ponseti提出,应用该方法治疗马蹄内翻足,可以使儿童获得有力量、灵活而无疼痛的足,完全避免了手术治疗带来的复发、足的僵硬、疼痛和软弱无力的后遗症.而且,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并且治疗费用低廉,易被儿童及家属接受.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回顾性评估切开复位、髋关节减压及内固定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患儿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3月至2005年2月,应用减压、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了16例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儿,其中男10例, 女6例,平均年龄9.5岁(4~15岁).按照Delbet分型原则, Ⅰ型(股骨头骺滑脱)2例、Ⅱ型(经颈型骨折)5例, Ⅲ型(颈基底型骨折)9例;受伤机制包括:3例摩托车祸伤、8例高处坠落伤、2例滑雪伤,自行车摔伤、卡车车祸伤及滑冰伤各1例.方法 为切开复位、髋关节囊小切口减压,直视下解剖复位,应用加压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 16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年.术后髋关节X线片评估复位效果:优8例、良5例、一般3例;14例应用加压螺钉固定,2例行克氏针固定.随访终了时的髋关节X线片提示1例患儿术后股骨头骺早闭,3例患儿合并股骨头坏死;13例患儿髋关节功能良好,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 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儿,早期的小切口髋关节内减压、解剖复位及坚强内固定可减少股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中期随访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AMOS-PCR方法鉴定布鲁氏菌种型的特异性和实用性。方法用已建立的AMOS-PCR方法在国内检测标准菌株和对国内分离的布鲁氏菌地方株种型进行检测。结果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1,2,4、猪种布鲁氏菌1型和绵羊附睾布鲁氏菌有特异条带。结论AMOS-PCR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鉴定布鲁氏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0.
1对于骨质疏松症,预防的效果要优于治疗近年来临床对骨量在正常范围内而发生骨折患者进行骨结构的观察,发现骨小梁发生明显的结构改变,从而指出骨结构的退化导致骨折的危险性要高于由骨量减低引起骨折的危险性。通过药物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可以使单位体积内骨小梁增加,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当骨质疏松严重时,即使增加骨量,也只能使骨结构得到部分恢复,而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取决于骨量的峰值及其后的骨丢失,已经发现骨峰值80%由遗传因素所决定,20%可被环境因素影响,预防主要是获得理想的骨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