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4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250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686篇
内科学   356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96篇
特种医学   2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525篇
综合类   1299篇
预防医学   586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529篇
  7篇
中国医学   478篇
肿瘤学   12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5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最主要原因,占透析人群的25%~45%。30%~40%的1型糖尿病及3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DN。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DN诊断和预后判断标志物,但其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近年来,有研究在不断地寻找新型DN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新的研究方法,如基于多组学图谱的生物标志物研究,通过利用不同阶段DN患者生物样本,寻找和验证新的分子标志物,这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DN分子机制,并且有助于构建DN分子诊断体系,提高DN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而一些新发现的DN分子标志物,仍需要利用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证实其临床转化应用价值。文章就近年来DN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研究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并比较单极与双极切割系统在经尿道前列腺解剖性剜除术(TUAEP)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 分别采用2种切割系统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UAEP,单极98例,双极83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质量、血红蛋白下降值、血Na+浓度、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围手术期安全及疗效指标。 结果 采用2种切割系统均能将增生的前列腺腺体完整剜除,未发生输血、前列腺包膜穿孔和电切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单极组及双极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5.1±6.1)和(58.3±5.4)min,前列腺切除质量分别为(35.2±5.8)和(36.5±7.4)g,术后4 h血Na+浓度分别为(139.96±3.59)和(140.52±4.31)mmol/L,血红蛋白分别为(129.46±12.58)和(128.79±0.5)g/L,2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2组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体积、Qmax、IPSS、QOL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术前比较,PSA、前列腺体积、残余尿、Qmax、IPSS、QO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采用单极或双极切割系统均可安全有效实施TUAEP,疗效满意,单极切割系统并不增加风险。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急性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另选取100位正常人做健康对照。研究组采取利伐沙班联合小分子肝素治疗策略,对照组采取华法林联合小分子肝素治疗策略,观察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4个月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评估生存质量,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患者,更有利于其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探讨术中结肠灌洗联合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在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并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分为插管组(行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35例,Hartmann组45例.观察插管组术后肠道自动开放成功率,比较2组患者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肠瘘,造口周围皮炎、早期炎症指标及营养状况等.结果 插管组术后肠腔自动开放成功率100% 插管组造口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Hartmann组(P〈0.05);肠瘘、肠梗阻、早期炎症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营养指标比较,术后第7天,插管组明显优于Hartmann组(P〈0.05).结论 针对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结肠灌洗联合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是安全可靠的.与传统Hartmann术比较,不但能避免二次造口回纳术,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早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5.
目的确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和工作强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题讨论建立备选指标库;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进行现场调查,测定各具体服务内容的工作时间及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精神压力3项工作强度,计算工作强度调整系数,对工作时间进行调整。结果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包括10项服务项目、28项服务类别、112项服务内容和365条工作步骤。工作强度最大的为终止妊娠(23.1分),其次是精神疾病患者上门访视(21.9分)、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处理(21.8分),较轻的为空气紫外线消毒(12.1分)、冷链登记管理(13.3分)、出版宣传栏(13.5分)。调整后技术性较强、压力或风险较大的项目工作时间增多。结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可作为制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基础和依据,对不同部门均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6.
应激性心肌病是强烈精神刺激或躯体应激引发的心脏综合征,近年来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应激性心肌病可导致急性心脏衰竭、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室破裂。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在研究中,目前认为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性顿抑心肌是主要的致病机制。文中综述应激性心肌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根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手术方法、特点。方法分析152例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1例,面肌痉挛69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有效率为91.36%;面肌痉挛手术效率为89.86%;舌咽神经痛2例,术后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有效的,但风险大,良好的手术策略对于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孤独症患儿母亲养育压力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PSI)对ADHD患儿(n=150,7~12岁)及孤独症患儿(n=131,7~12岁)母亲进行评定。结果孤独症组母亲每个分量表得分及父母、儿童方面总分均高于ADHD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可能是孤独症患儿母亲父母领域总分和压力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孤独症患儿母亲较ADHD患儿母亲承受着较高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9.
采用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建立血管成形术动物模型,观察一氧化氮(NO)的前体L一精氨酸(L-Arg)对动脉损伤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动态变化和动脉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术后6h、24h、48h血浆GMP-140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并于24h达到高峰,1周回到基础值;同时tPA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AI-1活性升高.L-Arg可显著降低血浆GMP-140活性,并伴有tPA升高,PAI一1下降(两组比较P<0.05或P<0.01).4周后动脉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明显降低(两组比较P<0 .01).提示L一Arg可明显抑制动脉损伤后血小板的活化,激活纤溶系统,使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轻,达到降低新生内膜形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0.
伽玛刀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体部肿瘤治疗.放射治疗的最常见长期副作用有放射性纤维化和坏死等,多不可逆,使肝组织变得坚韧.伽玛刀治疗肝脏及其他颅外病变时要尽量减轻放射性纤维化,精确的肿瘤定位和患者体位摆放是关键.本文报道1例独特病例,肝门肿瘤在伽玛刀治疗后并发严重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