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5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77篇
耳鼻咽喉   43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37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354篇
内科学   186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849篇
预防医学   365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34篇
  2篇
中国医学   377篇
肿瘤学   1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将葡萄糖输液中间品pH值调至3.40~5.40,对成品中葡萄糖、pH值及5-羟甲基糠醛量进行测定比较,发现输液中间品pH值对成品的三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2.
丹参细胞培养工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丹参的组织和细胞培养,有效成分积累的调控等开发应用方面对国内外有关丹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力图阐述丹参细胞培养工程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3.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6,他引:25  
综述了近年来对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测定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开发利用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4.
勃起功能障碍 (ED)是阴茎无法持续达到或不能维持充分勃起而无法获得满意的性生活 ,常表现为勃起不硬 ,插入困难 ,或勃起减弱 ,不能维持等。先天性的ED很少见 ,大多数ED是由慢性疾病或心理、环境等因素所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存在 ,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等 ,亦而引起阴茎血管神经等病变 ,从而导致ED。1 男性勃起功能需肾气充盈、血液畅通男性生理学说早在《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即有论述 :“丈夫二八肾气盛 ,天癸至 ,精气溢泻 ,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 ,筋不能动 ,天癸竭 ,精少 ,肾脏…  相似文献   
125.
目的研究重型复发性口疮的免疫调整综合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37例重型复发性口疮接受了免疫调整综合疗法,其中15例合并较重的局部感染、发烧、颌下淋巴结肿大者,采用了静脉点滴大剂量抗生素,结合免疫调整综合治疗。22例局部感染较轻,体温正常者采用了中等剂量抗生素静滴,结合免疫调整综合治疗。免疫调整主要应用胸腺肽及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逐渐减量疗法,以及大剂量V.C.、B6叶酸疗法。综合治疗侧重于多种维生素疗法及高营养疗法,以及饮食指导。结果37例重症复发性口疮经治一周,溃疡愈合,经5—8周巩固治疗嘱定期复查,随访三年未见复发。结论重型复发性口疮免疫调整综合治疗方法,疗效可靠,如能坚持巩固治疗,可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26.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住920例早产儿,对其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肺部X线表现、治疗经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20例早产儿中24例发生BPD,胎龄〈28周6例,28~30周13例,~32周3例,~35周2例;出生体重〈1000g 6例,1000~1500g 13例,~2500g 5例;轻度BPD 13例,中度BPD 6例,重度BPD 5例;需要机械通气时间为(1.04±26.35)d,需吸氧时间为(47.22±22.49)d,住院时间为(65.29±23.46)d。BPD患儿中合并肺部感染37.5%,脑积水16.7%,早产儿视网膜病16.7%,动脉导管未闭20.8%。所有病例经综合治疗治愈14例,放弃治疗后死亡5例,好转5例,其中3例出院后6个月内均因肺部感染再次住院。结论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长时间吸氧及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是BPD发生的主要因素,故积极预防早产,尽量避免机械通气以及减少机械通气、吸氧时间,积极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及关闭动脉导管可能会减少BP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7.
2000~2004年《中华妇产科杂志》被引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国成  明健 《医学信息》2006,19(5):794-797
目的 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中华妇产科杂志》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依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hinese Medical Citation Indcx,CMCI),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华妇产科杂志》载文被CMCI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 发文被引比例为55.21%,单篇论文平均被引次数为4.19次,被引作者群的地域分布30个省(直辖市)和国外,北京、广东和上海在妇产科研究领域居于前列。有559种期刊引用该刊,自引率为0.0512。结论 《中华妇产科杂志》所载文献质量较高,形成具有独立风格和特色且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该刊不仅是我国妇产科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主要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小鼠子宫组织中CD4+ 和CD8+ T细胞在早期胚胎丢失中的意义,研究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流产小鼠的保胎效果和对母胎界面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 方法 采用LPS尾静脉注射,制造小鼠流产模型,孕4~7d分别口服不同保胎药物,用药前后检测各组(n=10)小鼠子宫组织CD4+/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LPS促流产后,小鼠子宫壁CD4+T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CD8+ T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1)。预先口服保胎药物能不同程度抑制LPS的作用。其中以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联合使用组的保胎效果最为明显,CD4+/CD8+比值下降,较LPS流产模型组差异极显著(P<0.01)。 结论 小鼠子宫组织CD4+/CD8+比值升高与早期胚胎丢失关系密切,槲皮素和乙酸龙脑酯能够调节小鼠子宫局部的免疫微环境,从而起到一定的促孕保胎作用。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观察桑银降糖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治疗后心脑微血管病的变化,探讨桑银降糖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用微量血糖测试仪检测各组糖尿病大鼠血糖和糖耐量,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电镜观察心脑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桑银降糖胶囊对STZ大鼠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P〈0.01);2h血糖曲线下面积为38.88±8.59(P〈0.01)。大剂量组ET-1为(149.60±16.83)pg/ml(P〈0.01),NO为(61.20±11.36)μmol/L(P〈0.01)。结论桑银降糖胶囊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NO含量,下调血浆ET水平,有效抑制由于高血糖等因素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糖尿病内皮细胞损伤及微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WT1基因与肿瘤多药耐药基因 (mdr1)表达的关系 ,为临床判断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 33例ALL患儿的同一份标本进行WT1mRNA及mdr1mRNA检测 ,用GQS 96 0图像处理系统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1)初治组ALL的WT1及mdr1阳性率分别为 6 7%及 15 % ,完全缓解组分别为 2 2 %及 18% ,复发难治组分别为 92 %及 75 % ,初治组和复发难治组WT1阳性率及表达水平与完全缓解组相比 ,P均 <0 0 1,复发难治组中mdr1阳性率及表达水平与初治组和完全缓解组相比 ,P均 <0 0 1,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2 )WT1与mdr1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 ,但复发难治组WT1与mdr1均阳性者多 ,占 6 7% ,均阴性的为 0 ;与初治组及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ALL患儿WT1基因表达的同时出现肿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 ,是白血病难治及复发的重要因素 ,提示预后差。动态监测WT1及mdr1,可预测白血病难治及复发 ,指导个体化治疗 ,有利于清除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