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表达改变情况。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2例 ,以健康成人 2 2例作对照 ,取外周静脉血后 ,利用凝胶色谱柱法收集血小板 ,用同位素两步色谱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蛋白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基础状态下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正常人为 95 6 .0± 4 8.2pmol 10 8血小板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 5 2 5 .5± 6 0 .8pmol 10 8血小板 ,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1) ,组胺刺激后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仍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与正常人相比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 ,一氧化氮释放减少可能是其血小板活化的机制之一。由于血小板粘附 ,聚集白色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事件 ,这对我们认识冠心病发病机理、开发临床新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 II)对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s)免疫成熟进程及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100 μg/L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50 μg/L重组人IL-4(rhIL-4)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经不同浓度的Ang II干预24 h,另用10 μmol/L血管紧张素II受体1拮抗剂洛沙坦预处理后再加入Ang II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CD83和HLA-D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浓度;通过加入10 mg/L的荧光DiI标记的Ox-LD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iI-Ox-LDL的摄取分数;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清道夫受体A(SR-A)、CD36和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 mRNA的表达。结果: (1) Ang II干预可上调DCs表面成熟标志物CD83和HLA-DR的表达,且分泌细胞因子IL-12和IFN-γ水平升高,10 μmol/L洛沙坦预处理可明显抑制Ang II诱导的DCs成熟。(2) Ang II干预可促进DCs对DiI-Ox-LDL的摄取,洛沙坦预处理可部分抑制DCs对DiI-Ox-LDL的摄取。(3)Ang II干预可上调LOX-1 mRNA的表达,但对SR-A和CD36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洛沙坦预处理可明显抑制LOX-1mRNA的表达,但SR-A和CD36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Ang II可促进DCs的免疫成熟,并且可能通过上调LOX-1的表达,促进DCs对Ox-LDL的摄取,这可能是Ang II促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型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及其亚型的变化。方法:选择17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AMI组)和14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SAP组)为研究对象,并以15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分析法测定3组人群外周血中DCs及其亚型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数,其中DCs以Lin1-HLA-DR+确定,髓样树突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mDC)以Lin1-HLA-DR+CD11c+确定,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以Lin1-HLA-DR+CD123+确定;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组人群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其中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AMI发作7 d后进行随访。结果:AMI组患者急性期(<24 h)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均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0.05)。发作7 d后复查,AMI组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均高于急性期(P<0.01、0.05)。SAP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D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DCs的绝对数、mDC和pDC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mDC和pDC的绝对数、mDC与pDC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急性期血清TNF-α及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5),发作7 d后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AMI时外周血中的DCs包括mDC及pDC在急性期均明显降低,发作7 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外周血中DCs在AMI急性期可能参与了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BMT)对哪种程度的心力衰竭更有效。方法结扎小型猪不同部位左前降支血管,造成不同程度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2周后,将30只造模型成功动物随机分为3组,高LVEF(HLVEF,LVEF≥50%)组,中LVEF(MLVEF,50%>LVEF≥40%)组,低LVEF(LLVEF,LVEF<40%)组,每组分为两个亚组,各组随机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或磷酸盐缓冲液(PBS),每组各5只动物。结果移植后4周,注射PBS动物LVEF呈进行性下降;而MLVEF+BMT组较移植前增加11.9%(P<0.05),明显高于HLVEF+BMT组和LLVEF+BMT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只有MLVEF+BMT组侧支循环数量较移植前有显著性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注射BMT的3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注射PBS的3组,以MLVEF+BMT组最明显。结论经冠状动脉内自体BMT更有利于中度心力衰竭受体心脏功能恢复和血流灌注改善。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135 cm扩张微导管(corsair导管,Asahi Intec Co,Japan)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经桡动脉正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入选了本中心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81例经桡动脉途径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进行正向导引钢丝技术治疗的CTO病变患者,分析正向CTO-PCI成功率、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成功率、球囊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及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并观察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81例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正向介入治疗的患者中,66例患者正向导引钢丝通过CTO病变,65例患者正向CTO-PCI成功,成功率为80.2%;另有8例成功进行逆向导引钢丝介入治疗,总体PCI成功率90.1%。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后,135 cm扩张微导管成功通过闭塞病变56例(84.8%);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后,球囊导管的使用数量为1.3个,显著低于扩张微导管未通过闭塞病变患者。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的患者中,应用Fielder XT导引钢丝34例(51.5%)。住院期间随访未见扩张微导管嵌顿、折断、头端受损、血管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应用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正向CTO-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简化介入治疗操作步骤,减少球囊导管等器械的使用,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军队医院对外有偿服务需通过竞争而得到维持和发展,这需要把经济管理的任务贯穿医院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将企业财务报表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引入我院的卫生经济管理中,现将具体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人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溶解方法制备通心络超微粉溶液.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 单核细胞,经含rhGM-CSF(100 ng/ml)和rhIL-4(20 ng/ml)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5 d,使其分化为未成熟DC。施予不同干预同时作用48 h。分组如下:空白对照组(加等量RPMI 1640干预),阳性对照组(加脂多糖100 ng/mL干预),通心络50μl干预组,通心络100μl干预组,通心络200μl干预组。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83,CD86), FITC-Dextran检测DC吞噬功能,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12,IL-10)浓度。扫描电镜下观察DC超微结构。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通心络三组均能显著提高DC表面分子CD83、CD86的表达(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脂多糖组DC和通心络组DC吞噬功能均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通心络三组和脂多糖组能显著促进IL-12、IL-10的表达(P<0.05),通心络不同剂量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DC的超微结构,可见通心络组DC突起增多,形态上更加成熟。结论通心络能促进入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表型及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38.
肖蕾  沈飞燕  洪斌  姚康 《安徽医药》2018,22(1):50-53
目的 评估病人血液微小RNA-499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检索已经发表的英文文献,经文献质量评价后提取研究所需数据,利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出113篇英文文献,经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共9篇.参与病例数1091例,合并研究间的异质性I2=23.3%,敏感性0.83,特异性0.88,诊断优势比3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4.结论 血液中微小RNA-499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升高的,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国产第二代钴铬合金平台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植入术后支架内血栓(stent thrombosis,ST)的发生情况和临床预后,从而为国产第二代DES的推广应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该研究分析了大型前瞻性、国际多中心注册研究——FOCUS研究中5 084例植入Firebird 2钴铬合金平台DES患者的3年期ST累积发生率,以及ST发生患者的临床特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使用情况、ST发生后的处理及预后等。结果:5 084例入选患者中,ST的3年累积发生率为0.67%(35例),包括急性ST 8例,亚急性ST 11例,晚期ST 8例及迟发晚期ST 8例。其中28例再行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其余7例死亡,病死率为20.6%。35例ST患者中,除3例早期停服DAPT、1例仅服用氯吡格雷外,其他患者均接受DAPT治疗至少12个月。结论:FOCUS研究3年随访结果显示国产第二代Firebird 2钴铬合金平台DES植入术后ST的发生率低于1%,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Guidezilla延长导管在非闭塞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非完全闭塞性冠脉钙化病变,由于球囊或支架输送困难,无法通过病变,在Guidezilla导管辅助下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病史、冠脉病变特征等信息,分析Guidezilla导管操作成功率、介入手术成功率和PCI相关并发症。结果:共选择183例患者,冠脉病变分型为B2/C型者占比99.5%;其中,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者占94.0%,合并冠脉扭曲或成角者占85.3%。因支架输送失败而使用Guidezilla延长导管者占87.4%。Guidezilla操作成功率和PCI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9.6%和97.3%。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3%(6例),其中冠状动脉夹层占66.7%(4例),无致死性并发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发生率为2.2%(4例);平均12个月的随访期内,MACEs发生率为7.7%(14例)。结论:Guidezilla延长导管能安全有效地用于非闭塞性中重度冠脉钙化狭窄病变的PCI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