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57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58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406篇
预防医学   12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29篇
  1篇
中国医学   139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了解我地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质粒介导AmpC酶的情况及基因型别. 方法用头孢西丁耐药表型筛选阳性可疑菌株,提取耐药质粒,然后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是否存在质粒介导的AmpC 基因及其基因型别;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 结果 7株头孢西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多重PCR均为阴性,4株肺炎克雷伯菌中3株多重PCR阳性,测序结果均为DHA-1型质粒AmpC酶. 结论多重PCR技术是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检测质粒AmpC酶及其基因型别的好方法;采用该方法在我地区首次检测出产DHA-1型质粒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  相似文献   
32.
目的调查近年因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的病原菌菌株、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检测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0年10月~2005年10月,0~16岁因急危重症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的血液、尿液、痰液及鼻咽分泌物、粪便、胸腔积液、脑脊液以及皮肤感染灶的浓汁为标本,对细菌培养中病原学菌株类型、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药物敏感性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6份标本培养中,检出99种细菌菌株,阳性率为38.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35.4%,金黄色葡萄球菌28.3%,大肠埃希菌22.2%,其他病菌为15.1%。肺炎克雷伯菌对药物敏感性依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环丙沙星;耐药性依次为替卡西林、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吡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棒酸耐药。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结论急危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感染病原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依据药敏实验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为临床医师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我院所有14岁以下住院患儿的病原学检测结果,按照病原菌种类、送检标本种类以及不同感染部位等对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2年病原菌总数构成比为革兰阴性(G-)菌62.35%,革兰阳性菌37.65%;临床科室送检率较高的标本分别为痰液、尿液、血液,而细菌检出率较高的标本分别为分泌物、胸腹水、痰液;患者居住地为县级以上及县级以下病例的耐药率分别为61.36%、59.89%,多重耐药率分别为35.08%、34.65%;内科、外科检出率较高的均为G-菌,多重耐药率分别为21.95%、37.50%;不同感染部位、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病原菌分布具有相应的分布特点。结论:我院14岁以下住院患儿病原菌构成比与多数文献报道一致;分析得出的细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的耐药率以及不同感染部位的病原菌特点,可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动态监测和干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0-2011年我院某科室各季度共240份I类切口手术病历,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和评价。结果: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善,用药率、用药品种和术后用药时间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经多部门联合干预,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性大幅提高,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对发热待查患者及部分高危人员均做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做到最大限度地确诊疾病,以防漏诊、误诊.方法 2002年10月~2007年12月来自治区传染病医院就诊的发热待查患者1 581例及综合性医院经多项检查查不出发热原因而介绍来的528例患者及部分从事畜牧业的高危人群送检252例,共计2 361例均做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部分患者还做了皮试.结果 查出急性期患者、潜隐期患者及慢性期活动型患者共计608例,慢性期相对稳定型患者7例.经对症治疗症状多有缓解.结论 本次检测分析阳性率为26.05%,由此显示新疆布鲁氏菌病的感染处于较为严重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通络宁血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血热伤络证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HSPN血热伤络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通络宁血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24UP)、血清肌酐(Scr)、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异常、头晕)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31/4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红细胞计数、24UP、Scr、IgA、Ig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红细胞计数、24UP、Scr、IgA、IgM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IgG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患者IgG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皮疹发生率、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37.
银锌霜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行银锌霜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凯新银锌霜治压疮,并与其他疗法作对照研究。结果银锌霜治疗压疮效果比对照组好,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银锌霜治疗压疮作用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38.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急诊处方临床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取2007年9月-2008年8月门诊、急诊全部处方38620张,采用统计分析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对处方用药分析统计。结果近1年来,医院门诊、急诊使用药物主要以两联为主(占53.5%),四联及四联以上用药占的比例较小(占8.3%)。单张处方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其中用药金额最大为981.96元。结论医院门诊、急诊临床用药存在许多较严重的问题,提示药师要加强门诊、急诊处方的审核工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氯诺昔康的有关物质及有害物质2-氨基吡啶。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以0.025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三乙胺调pH值至7.3)-甲醇(58:4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0nm,柱温:30℃。结果:2-氨基吡啶、氯诺昔康主峰及各有关物质能够达到有效分离,方法耐用性良好,氯诺昔康检测限为2.006ng,2-氨基吡啶检测限为0.5045ng、定量限为1.009ng,2-氨基吡啶浓度在0.1009μg·mL-1~1.009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2-氨基吡啶的平均回收率为106.5%(RSD=3.2%)。结论:本方法简便、稳定、专属性强,可用氯诺昔康有关物质及2-氨基吡啶的检查。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丙谷胺的有关物质的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2%乙酸铵-甲醇-乙腈(60:30:10);流速:lml/min;检测器:UV;检测波长:240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主峰和紧邻杂质峰能得到较好分离,精密度和理论塔板数很好。结论:HPLC法可用于丙谷胺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