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采用MSCTA及后处理技术分析肺腺癌及肺鳞癌L1R1型支气管动脉开口直径差异,为提高插管成功率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方法收集45例肺腺癌L1R1型支气管动脉MSCT图像,68例肺鳞癌L1R1型支气管动脉图像,测量并比较肺腺癌及肺鳞癌L1R1型支气管动脉开口直径差异。结果肺腺癌L1R1型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开口直径,肺鳞癌L1R1型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开口直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均0.05);肺腺癌与肺鳞癌L1R1型左侧支气管动脉、右侧支气管动脉开口直径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CTA及后处理技术有助于了解肺腺癌L1R1型支气管动脉、肺鳞癌L1R1型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差异,为临床开展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12.
周绍权  夏露花 《重庆医学》2013,42(11):1305-1307
尘肺病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导致的肺纤维化疾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职业病之一。根据2011年卫生部统计中国约有1 600万家企业存在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约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其中大部分都是接触粉尘引起[1]。目前中国累计尘肺患者有55万多人,每年因尘肺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累计高达几百亿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CT对肺功能定量技术的研究早在CT机发明之初便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由于早期硬件及软件技术的不稳定性及局限性,研究进展缓慢,迄今为止,仍未得到广泛应用.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计算机水平的迅速发展,现代CT不仅在显示肺部微细结构的能力上大幅度提高,而且能够通过定量指标测定来反映肺部功能改变情况,大大地拓宽了CT的研究及应用领域,同时也提高了肺部疾病的诊断水平.随着CT硬件及软件技术的发展,CT肺功能定量技术更加准确、便捷.同时,随着数字化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如何把多排螺旋CT(MSCT)定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两者相结合并应用于各类肺部疾病的肺功能测定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1.  相似文献   
14.
周绍权  吕富荣  夏露花  罗芳 《重庆医学》2013,(23):2715-2717,2721
目的探讨早期煤工尘肺高分辨率CT(HRCT)分期和分析肺功能异常指标,为早期尘肺病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无吸烟、肺炎、肺结核、肺癌、肺部手术史的早期煤尘肺患者共33例,分别行最大吸气时胸部CT容积扫描、高千伏胸片和肺功能检查。参照高千伏胸片尘肺分期方法行早期煤尘肺病HRCT分期,分析不同HRCT分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各参数(FVC、FEV1、FEV1/FVC、MMEF、PEF、FEF75、FEF50、FEF25、TLC、RV、RV/TLC、DLco、KCO)异常。结果胸HRCT更准确地显示早期煤尘肺小阴影形态、大小和密集度。肺功能小气道功能指标(MMEF、PEF、FEF75、FEF50、FEF25)在不同HRCT分期早期煤尘肺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HRCT更早、更准确地发现和验证早期煤工尘肺,吸入煤尘颗粒可引起肺功能小气道通气流速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基于18F-FDG PET/CT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风险因素的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202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并经病理证实且有EGFR基因检测结果的肺腺癌患者155例。按照7∶3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所有EGFR突变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的临床风险因素模型。所有图像经过预处理后,分别在PET、CT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降维后,基于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分类器(RF)和逻辑回归模型,并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3种模型的诊断效能。然后选取最佳模型结合临床风险因素构建复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应用决策分析曲线评估列线图的临床效用。结果 155例肺腺癌中,EGFR野生型69例,突变型8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为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的临床风险预测因子。影像组学分析,经特征提取、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生存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癌的107例患者的术后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M23表达情况,分为NM23低表达组(≤++)(n=64)与NM23高表达组(>++)(n=43),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FDG PET/CT图像上影像特征、生存期方面的差异。结果  NM23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在性别、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吸烟、PET/CT图像上生长部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原发灶分期、PET/CT图像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癌患者T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支持其为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