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篇 |
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49篇 |
内科学 | 23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61篇 |
预防医学 | 58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37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背景:一次大负荷运动后会引起肌联蛋白titin降解导致骨骼肌损伤,成肌调节因子家族MyoD参与骨骼肌生成,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一次大负荷运动不同时相下骨骼肌MyoD、时钟基因BMAL1与titin表达变化,以期明确BMAL1与MyoD在运动诱导骨骼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4只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4)和运动组(n=20)。运动组大鼠于跑台进行90 min下坡跑,运动后即刻(0 h)及运动后12,24,48,72 h取比目鱼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BMAL1、MyoD的mRNA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观测MyoD与BMAL1、BMAL1与titin的定位情况。结果与结论:(1)透射电镜显示:一次大负荷离心运动后,大鼠比目鱼肌部分位置肌节变宽,Z线模糊不清呈水波状,其中运动后12 h损伤最为严重,72 h后基本恢复;(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运动组BMAL1的m RNA表达呈现先升高,后趋于正常的状态;MyoD的m RNA表达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3)免疫荧光观测:运动组可在12,24 h观测到B... 相似文献
28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桑枝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TCM、化学专业数据库和CNKI收集桑枝的化学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成分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得到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靶点.取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得到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7.1软件,筛选并构建交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PPI分析、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最后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通过筛选得到桑枝活性成分18个,潜在作用靶点336个,其中与高血压有关的交集靶点87个;共获得545条GO分析条目和160条KEGG信号通路,分别主要涉及血压调节、调节血管大小等生物过程以及cGMP-PKG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 、Ras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8个活性成分与14个关键靶点相结合,其中16个活性成分与其相应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结合活性.结论:桑枝可能通过作用于与舒张血管、细胞凋亡等相关的靶点和通路,发挥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雷洛昔芬及其在制剂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专属、灵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的雷洛昔芬,并将方法应用于雷洛昔芬两种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血浆样品中加入200μLβ-葡萄糖苷酸酶于37℃水浴孵化10 h后采用液-液萃取法预处理。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甲醇-醋酸铵(5 mmol.L-1)-甲酸(65∶35∶0.1),流速为0.6 mL.min-1。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多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正离子检测,定量分析离子对为m/z 474→m/z 112(雷洛昔芬)和m/z 478→m/z116(内标d4-雷洛昔芬)。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双交叉设计,24例健康男性受试者空腹单次口服60 mg雷洛昔芬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LC-MS/MS法测定血浆雷洛昔芬浓度,计算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雷洛昔芬定量方法线性范围为0.20~250 ng.mL-1,定量下限为0.20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1.2%,准确度(RE)在-4.0%~1.3%之间。两种制剂的AUC0~120无显著性差异,Cma... 相似文献
285.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术在小儿肱骨踝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肘后切开复位内外侧髁进针交叉固定骨折端;观察组应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后内外侧髁进针交叉固定骨折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踝上骨折临床效果好,不仅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的肘关节功能,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86.
恋爱是婚姻的准备阶段,婚姻是恋爱的结果。准备得越充分,结局就会越圆满。这就和盖一栋大楼一样,基础打得好,楼房便结实,婚姻基础牢,家庭生活也就美满。实际上,在这个准备阶段里,选择面是很大的,大到你可以百里挑一。茫茫人海,总有情投意合者,你用你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去发现,虽然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意中人”,但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和你的理想模式相近的人。不幸的是,恋人们婚前往往急不可待,饥不择食,以“将就一个算了”的心理去寻找,而婚后又百般挑剔,非要事事如意不可。选择的时候就发生了偏颇,结局又怎会百事如意?于是乎,一个小小的家庭里战事频繁。 相似文献
287.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4-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2004-2010年重庆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病学个案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暴发疫情,使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重庆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18 730例,无死亡.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36/10万.呈现出2007年和2010年2个发病高峰;9~10月份为该病高发季节;发病男:女=1.59∶1,发病年龄10~14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23.79%;学生发病最多(51.74%),其次为农民(19.81%)和托幼儿童(5.26%).2004- 2010年重庆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141起,报告发病6 116人,无死亡;9月为暴发疫情的流行季节;疫情持续平均时间为8.8d(最高39 d,最低1d);郊区疫情数是城区的5.15倍,89.36%的疫情发生在学校.结论 重庆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居全国前5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应重点做好灾后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医院在流行季节开设临时的诊治门诊,防止交叉感染等. 相似文献
288.
289.
维生素D不仅可调节钙磷代谢,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CD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通过调节肠道免疫、修复肠黏膜屏障、抑制肠纤维化、增强对英夫利西单抗的应答、调节肠道菌群等途径改善CD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在提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同时可以诱导疾病的缓解。但目前仅有少数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维生素D在CD中的治疗效果,有关维生素D最佳的补充形式、具体的补充剂量及需要维持的最佳血清浓度尚未明确。该文主要讨论维生素D在CD的作用机制及外源性维生素D补充对CD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290.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被无数研究者认定是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关键环节,配对相关同源框 1(paired related homoeobox 1,PRRX1)是同源异型框蛋白家族的一员,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提示PRRX1促进EMT, EMT可能是PRRX1介导的肿瘤侵袭及转移的机制,大部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PRRX1的差异性表达。因此,对PRRX1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会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关键性的启示作用,对PRRX1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