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246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9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目的 考察传统补肾经典名方二至丸中抑制组织蛋白酶K的活性部位和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高通量荧光方法筛选二至丸中正丁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部位,以及二至丸主要活性成分对组织蛋白酶K(CTSK)与荧光合成底物Z-FR-MCA结合活性的抑制率,和对CTSK与硫酸软骨素A(CSA)复合物形成活性抑制率。进而考察二至丸不同提取部位和活性成分抑制CTSK生理底物I型胶原蛋白降解活性,并采用分子对接和底物结合实验验证潜在CTSK抑制剂。结果 二至丸的正丁醇和石油醚提取部位对CTSK与CSA复合物形成抑制率超过90%,石油醚提取部位对CTSK与底物Z-FR-MCA结合抑制率超过90%,正丁醇提取部位对CTSK的胶原降解抑制率超过95%、石油醚提取部位为58.6%。30个有效成分中11个显示对CTSK与CSA复合物形成抑制率超过50%,有5个成分对CTSK与荧光底物Z-FR-MCA结合活性抑制率超过50%。最终筛选确定4个成分墨旱莲皂苷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女贞苷和蟛蜞菊内酯,对胶原降解抑制率超过50%,其中墨旱莲皂苷Ⅸ抑制胶原纤维与CTSK的结合率最高达60%,但均与CTSK活性位点分子对...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对黄腐酚在动物及成骨细胞水平上的抗骨质疏松作用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模型进行体内药效学验证。运用Elisa试剂盒及Micro-CT检测方法,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股骨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进行评价。同时结合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水平分析,以及骨形成相关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对黄腐酚抗骨质疏松作用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在体内药效学研究中,黄腐酚可显著提高去卵巢小鼠雌激素水平,降低高骨转换率;改善骨小梁微环境,增强骨密度。在成骨细胞水平上,黄腐酚既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骨矿化水平,又可以提高骨桥蛋白(OPN)、骨涎蛋白(BSP)和骨形成蛋白(BMP-2)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首次明确了黄腐酚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为开发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提供新的资源。  相似文献   
993.
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其中,血管新生抑制剂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制的1.1类新药。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对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然而,阿帕替尼的相关研究显示,目前仍存在作用机制不十分明确等问题。因此,开展进一步研究以不断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是阿帕替尼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前提。总结阿帕替尼在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作用机制、药动学过程、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生物标志物等角度进行归纳,探讨了近年来阿帕替尼研究的热点与争议问题,实现对阿帕替尼的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肝胆外科的3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MI、SBP、DBP、FPG、TC、TG、LDL-C及DBIL、I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BMI、SBP、DBP、FPG、TG、TC、LDL-C、DBIL、IBIL、锻炼、荤素、家族史均是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LDL、喜食荤食、有家族史、TG、DBIL、FPG、BMI、SBP、年龄为胆囊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C、男性、锻炼、IBIL、DBP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胆囊结石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监控血脂、血糖水平,调节饮食,控制体质量,必要时接受降糖降脂药物治疗等来预防胆囊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王荔  夏天△  张洪震  李荣 《天津医药》2018,46(11):1166-1170
摘要: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 (PMCs) 的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小鼠PMCs经传代培养及鉴定后, 分为空白对照组 (A组, DMEM); 阳性对照组 (B组, DMEM+ 140 mmol/L葡萄糖); 低 (C组)、 中 (D 组)、 高 (E组) 剂量肾康干预组 (B组培养液+含体积比为1%、 2%、 4%肾康注射液)。培养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 TGF-β1、 VEGF、 CTGF水平, Real-time RT-PCR检测 PMCs中TNF-α、 TGF-β1、 VEGF、 CTGF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 B组TNF-α、 TGF-β1、 VEGF、 CTGF 浓度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 (P<0.05); 与B组比较, 加入肾康注射液后, C、 D、 E组培养上清液中由高糖诱导的TNF-α、 TGF-β1、 VEGF、 CTGF浓度及相应mRNA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P<0.05), 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一定浓度的肾康注射液可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PMCs中TNF-α、 TGF-β1、 VEGF、 CTGF的表达和转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时应用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9年7月~2020年1月,应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凹侧撑开、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治疗7例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6~15岁(9.0±3.0岁)。5例主要骨性畸形为Klippel-Feil综合征,1例为寰椎左侧侧块发育不良,1例为C4节段右侧半椎体。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观察患者外观和影像学矫形效果。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6例患者行单侧单处撑开,1例患者接受单侧双节段撑开。手术时间326~756min (502.4±149.8min),术中失血量100~600ml(341.4±205.0ml)。椎体间隙使用融合器高度为5~10mm(8.0±1.8mm),小关节间隙使用融合器高度7~12mm(9.5±1.9mm)。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功能障碍,均表现为单侧C5神经根功能障碍,其中2例为凹侧,给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治疗,2~6周肌力自行恢复;1例在凸侧,经术后CT检查发现螺钉位置不佳,行翻修手术调整螺钉位置后肌力恢复。随访7~13个月(10.6±2.5个月),末次随访时斜颈得到明显纠正,动力位X线片及CT检查示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与软骨下皮质骨之间接触紧密,未见透亮带,未见融合器位移和下沉;内固定位置均良好,无松动和移位,无假关节形成;畸形矫正率为64.45%。结论: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时采用3D打印定制钛合金融合器填充椎间隙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7.
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指在围术期发生的神经认知功能的减退,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等认知能力的下降[1]。大脑多个脑区广泛分布中枢胆碱能系统,不同脑区的胆碱能系统功能与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存在着密切联系[2]。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受到围术期多种因素的损害,可能导致PND的发生。本文对围术期诱发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预防PND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学龄期弱视患儿的数字距离效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学龄期弱视患儿为观察组,其中31例患者为7岁组(6~8岁),29例患者为9岁组(9~10岁),38例患者为12岁组(11~13岁)。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98例健康学龄期儿童为对照组,将其分为7岁组(n=29)、9岁组(n=32)和12岁组(n=37)。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不同年龄组对不同数字的反应时、反应时差值,比较不同弱视儿童对不同数字的反应时。结果:数字≥5时观察组7岁组儿童对数字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7岁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7岁组儿童对数字1、2、3、4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岁组患儿对数字1、2、8、9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9岁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9岁组儿童对数字3、4、5、6、7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12岁组儿童对数字1~9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12岁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7岁组、9岁组和12岁组的反应时差值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98例患者中轻度弱视患儿对数字的反应时短于中度和重度患儿,中度患儿短于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弱视患儿对不同数字(尤其是≥5的数字)的反应时较正常儿童均较长,较正常儿童的数字加工能力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改进硬组织切片技术以适应生物陶瓷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方法 探索硬组织切片的厚度、漂片温度、裱片方法、烤片温度和时间的最佳组合,针对阳离子防脱载玻片的使用条件进行反复比较,通过改进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需避免的问题,摸索出阳离子载玻片在硬组织切片裱片中的最佳应用条件,克服了硬组织切片制作技术中标本易破碎、切片易脱落及染色时染料容易吸附的缺点.结果 通过技术探索与改进,生物陶瓷支架材料体内植入后的类骨修复体标本的硬组织切片能保持其杂化后的组织结构与比较完整的材料结构,可进行Masson三色染色、苏木精-伊红(HE)及甲苯胺蓝染色.染色后镜下观察显示支架内杂化生长的组织结构完整、细胞形态清晰、切片质量好、生物陶瓷支架脱片少.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类骨修复体钙沉积现象完整.结论 改善了传统硬组织切片技术处理生物陶瓷材料时易于破坏组织-材料结构的缺点.改进的硬组织切片技术适应生物陶瓷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