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或术后早期给予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辅助氧供,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在使用呼吸机前、后的变化。结果PaO2、PaCO2、SaO2、HR前后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本组死亡4例,自动出院4例,其余出院患者21例半年后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10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2例。结论掌握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时机和适应证,并合理选择通气模式、预防呼吸机并发症,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十多年米,随着基底节脑出血手术方式的争鸣,我科也开形成了多种术式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eubner回返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30侧)甲醛固定的尸头标本开颅取脑,在手术显微镜下,以离体人脑底面对Heubner回返动脉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测。结果本组39支Heubner回返动脉长度为(24.34±6.72)mm,直径为(0.72±0.33)mm。双支型、3支型以及较粗大单支型Heubner回返动脉常伴有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Heubner回返动脉以起源于前交通动脉及A1A2段近侧3mm者最多(84.62%),尚有3支起源于眶额动脉。在空间位置上与大脑前动脉A1段以3种关系伴行进入前穿质,沿途发出穿动脉分布于视神经上部、视交叉外侧、嗅神经附近和额叶底面以及前穿质。结论Heubner回返动脉出现恒定,但管径、数目及走行变异较大。详细了解回返动脉解剖学特点,对手术中神经血管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央回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15例中央回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中央前回8例,中央后回5例,中央前后回均受累2例.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5例,Ⅲ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功能障碍好转10例,无效5例,新增短期功能障碍6例;随访9-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中央回区脑膜瘤应在良好功能保护的前提下,力争达到Simpson Ⅰ级切除.准确定位、保护好功能区皮质、加强回流静脉结构和功能的维护是降低中央回区脑膜瘤手术残障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直视下切除垂体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12例经CT和MRI诊断的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入路直视下予以切除.结果: 全切9例,近全切3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3例.4例内分泌检查正常,7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良好的深部照明、微创、全景化视野等优点,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CT分型、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6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CT影像中侧裂前点与血肿主体的关系,将基底节区出血分为3个类型及2个亚型:①侧裂型;②侧裂后部型:跨侧裂-后部型和侧裂后部型;③长轴型。对不同分型患者分别选择经侧裂-脑岛入路或经颞上沟-脑岛入路,并总结手术技术要点,评价疗效。结果  60例患者侧裂型占10.0%(6例);跨侧裂后部型占48.3%(29例);侧裂后部型占26.7%(16例);长轴型占15.0%(9例)。采用经侧裂-脑岛入路清除血肿占56.7%(34例),经颞上沟-脑岛入路占43.3%(26例)。术后复查头颅CT,56例血肿清除>90%,4例血肿清除>75%,平均住院天数16.5 d。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度残疾31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  该分型方法对手术入路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经侧裂-脑岛入路和经颞上沟-脑岛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微创、高血肿清除率、低术后再出血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量化研究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所能扩大显露中颅窝、上斜坡的范围。材料为成人颅骨标本、尸头标本、新鲜头颅标本共28例,手术显微镜下放大8~12倍观察研究。方法经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开颅,磨除内耳孔上结节和部分岩尖。采用实体和CT测量结合的方法测量内耳孔上结节、岩尖的切除范围。记录内耳孔上结节、岩尖切除前后中颅窝、上斜坡的显露面积和三叉神经的显露范围。结果内耳孔上结节中线-侧方、前-后方向骨性组织可以全部切除。将内听道的上壁轮廓化切除其上下径。岩尖的前-后、中线-侧方、上-下方向骨性组织均不能完全切除。中颅窝扩大显露范围为(144.6±13.9)mm2,上斜坡扩大显露(90.3±16.7)mm2。结论乙状窦后经内耳孔上入路可以将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野扩大显露到中颅窝的中线部、上斜坡侧方,并可显露Meckel′s腔内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小骨窗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CH)的效果,总结手术指征、技巧及围术期处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小骨窗开颅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9例基底节区HC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血肿清除〉90%者26例,80%~90%者10例。术中改颞上沟入路者2例。术后再出血3例。术后随访3个月~2 a,根据GOS,良好19例,中残15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HCH效果好,但应注意把握手术适应证。良好的操作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围术期出血的有效防治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广泛开展,围手术期防治出血的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外科治疗的7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各种止血技术,并评价其优缺点、适应症。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9例,其中男41例,女38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63.5岁;有高血压病史3~38年,有高血压病家族史59例。术前意识状况分级:Ⅰ级1例,Ⅱ级18例,Ⅲ级34例,Ⅳ级26例。术前一侧脑疝14例,双侧11例。发病至入院时间最短1 h,最长13 h。79例均行头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