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32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综合类 | 40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3倍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构建1.3倍全基因乙型肝炎病毒(HBV)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观察其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从pGEM—HBV载体上将约4.1kb的1.3倍HBV全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Hind Ⅲ位点,将构建的pHBV经Lipofectamine2000导入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中。分别在转染后24、48、72h测定HepG2上清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表达,细胞内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outhern、northern杂交鉴定HBV的复制与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1.3倍HBV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24、48、72h细胞上清液中HBsAg分别为5.36±0.25,13.42±1.24,7.52±0.43;HBeAg分别为9.16±0.32,22.75±1.49,15.96±1.0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转染后24 h细胞内HBsAg表达最强,主要呈胞浆内弥漫性分布,HBcAg为核浆型分布,以浆型为主。Southern、northern杂交均证实细胞内存在各种病毒复制中间体和特异的病毒复制转录物。结论 该表达载体可介导高水平病毒复制,其转染细胞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HBV 体外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62.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ing,RNAi)是短双链RNA,即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ing RNA,siRNA)介导的对同源基因转录后水平或者翻译水平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应用RNAi技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RNAi作为一种新型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治疗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高效、特异的抗病毒作用,设计灵活的多靶位效应使其成为一种前景广阔的基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3.
目的目的表达纯化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N蛋白),并制备出高安全性、高特异性的针对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为SARS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有力的抗体工具。方法在不接触病原体的前提下,采用全基因合成方式分别将SARS-CoV N蛋白编码基因第1-549位碱基(N端)和第496-1269位碱基(C端)直接合成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分别记为N1蛋白、N2蛋白),并以纯化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特异性针对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以间接ELISA法对所需的杂交瘤细胞株进行配对筛选,分析其亚类,以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果成功表达并纯化SARS-CoV N1、N2蛋白,筛选出7株抗SARS-CoV N1蛋白及2株抗SARS-CoVN2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IgG亚类鉴定6株为IgG1,2株为IgG2b,1株为IgG3,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证实所获的单克隆抗体可与SARS-CoV N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重组SARS-CoV N蛋白成功表达及纯化,并由此获得了SARS-Co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SARS预防检测和发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高糖、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ECV304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中的作用。方法以构建含NFκB抑制物IκBα突变体(IκBαM)的重组腺病毒感染ECV304细胞,用Western印迹、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四甲基偶氮唑盐(MTT)等方法研究NFκB在高糖、TNFα、IL1β介导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中的作用。结果TNFα可诱导ECV304细胞的IκBα降解和NFκB的激活(P<0.01),而对ECV304/IκBαM细胞则无此作用;高糖可导致ECV304细胞NFκB的激活(P<0.05),而对ECV304/IκBαM细胞则无此作用;单独使用高糖、TNFα、IL1β导致ECV304细胞活力的降低(均P<0.01),而ECV304/IκBαM细胞可抵抗这些因素对细胞的损害(均P<0.05)。结论高糖、TNFα、IL1β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活力降低,IκBα能有效抑制上述有害因素导致的ECV304细胞NFκB的过度活化,抵抗内皮细胞的损害。抑制NFκB活性可能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65.
乙型肝炎病毒在异种动物原代肝细胞中复制与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和表达的跨种属特异性。 方法 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肝细胞(PRH)与原代鸭肝细胞(PDH),电转HBV线性裸DNA(转染组每1×107PRH或PDH 1.19×1012拷贝),分别于转染后1~15d各时点,收集PRH或PDH培养上清液与细胞裂解液,分别以Southern杂交分析和斑点杂交法分析HBV DNA的复制中间体与复制型式;以全自动免疫荧光检测系统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以western免疫印迹、免疫斑点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S/X mRNA。以单纯电击PRH/PDH为对照组。 结果 Southern杂交分析显示:PRH/PDH转染组HBV DNA均为游离复制型,可见4.0 kb以下分子区带,包括松弛环状DNA、共价闭环形DNA和单链线形DNA等复制中间体;未见整合型HBVDNA-高分子(4.0~24.0 kb)区带。HBV DNA在PRH中表达蛋白产物水平,HBsAg于转染后各时点PRH裂解液中均可检测到(P/N值2.17~93.41,平均值为14.74±31.82,阳性≥2.1),峰值于1~3 d;仅转染后1d PRH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HBsAg,P/N值为6.66;HBcAg和HBeAg仅于转染后1~3 d时点内检测到低度表达;HBV S mRNA为阳性,而X mRNA为阴性。HBV DNA转染PDH组,转染后1、3、5 d各时点PDH裂解液中HBsAg分别为15.24、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HCV F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编码HCV F蛋白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SEB-3Flag中,用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SEB-3Flag-F转染Huh7、SMMC7721细胞,经Blasticidine抗性筛选,拟建立HCV F蛋白稳定表达的细胞株,用RT-PCR方法检测HCV-F基因的表达.通过MTS、细胞计数、结晶紫以及流式细胞检测实验观察F蛋白对转染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 成功建立了HCV F基因稳定表达的细胞株Huh7-F和SMMC7721-F,MTS、细胞计数实验均证实Huh7-F和SMMC7721-F细胞较对照细胞增殖速度减慢,Huh7-F稳定细胞株结晶紫定量A值为1.072±0.070,对照组为1.387±0.005(t=-6.347,P<0.05);SMMC7721-F稳定细胞株A值为1.594±0.007,对照组为1.921±0.090(t=-4.81,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Huh7-F稳定细胞株48hS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7.12%±0.04%,对照组S期细胞数为55.32%000±1.45%(t=-7.99,P<0.05);SMMC7721-F稳定细胞株S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0.75%±0.09%,对照组S期细胞数为33.23%±0.28%(t=-5.91,P<0.05).结论 稳定转染HCV F基因可以明显抑制Huh7细胞、SMMC7721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3个切口(剑突下、脐上、右侧腹部)的疼痛程度及切口镇痛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择期LC的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级,手术方式均为传统三孔法,随机分为5个组:剑突下切口组(A组)、脐上切口组(B组)、右侧腹部切口组(C组)、全部切口组(D组)、对照组(E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缝合切口前,A组在剑突下切口给予0.5%罗哌卡因3 ml局部全层浸润;B组在脐上切口给予0.5%罗哌卡因3 ml局部全层浸润;C组在右侧腹部切口给予0.5%罗哌卡因3 ml局部全层浸润;D组分别在全部3个切口给予0.5%罗哌卡因各3 ml局部全层浸润;E组分别在全部3个切口给予生理盐水各3 ml局部全层浸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患者出手术室时、术后2 h、术后4 h、术后8 h、术后16 h和术后24 h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并且记录各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列的合计可以看出:随时间延长,患者VAS评分逐渐下降。由行的合计可以看出:5个组VAS评分从低到高依次为:A组D组C组B组E组。5个组在不同时间上的VAS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6,P=0.000)。组间两两比较:A、D组的VAS评分与B、C组的VAS评分与E组的VAS评分互相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D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差异(A组35%、B组5%、C组40%、D组20%、E组45%),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34)。结论 LC后,剑突下切口的疼痛是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来源,在剑突下切口做局部浸润较其他两个切口能降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在脐上切口做局部浸润较其他两个切口能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构建含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探讨其抗凋亡功能.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法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AdTrack-TO4-mALR和pAdTrack-TO4-hALR,同源重组法构建重组腺病毒Ad-GFP-mALR和Ad-GFP-hALR,4轮扩增后获得高滴度Ad-GFP-mALR和Ad-GFP-hALR.将上述腺病毒感染L02细胞,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了解其感染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LR及Bcl-2/Bax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ALR对棕榈酸(PA)诱导的L0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重组腺病毒Ad-GFP-mALR和Ad-GFP-hALR构建成功,且均能高效感染并稳定表达于L02细胞.与非感染组和感染空载病毒组相比,过表达ALR能促进L02细胞的增殖,并抵抗PA诱导的L02细胞凋亡作用,明显降低Bax,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 ALR对寸L02细胞具有促增殖及抗PA诱导的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利用已有质粒构建带GFP报告基因的启动子鉴定质粒,并用此质粒鉴定丙型肝炎病毒5非翻译区(HCV5'-UTR)启动基因表达的活性.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将质粒pEGFP-N1上的EGFP基因片断切下,与用相同酶切去除荧光素酶基因片断的PGL3 enhancer质粒大片断连接,得到带GFP的启动子鉴定质粒pEGFP enhancer.HCV 5'-UTR片断用PCR方法获得,插入pEGFP enhancer的多克隆区,构建HCV 5'-UTR驱动GFP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HepG2细胞并观察荧光.结果:成功构建带GFP报告基因的启动子鉴定质粒,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HCV 5'-UTR启动GFP表达的质粒.前者转染HepG2细胞后,几乎无GFP表达,而后者观察到较强的绿色荧光.结论:该实验构建的带GFP报告基因的启动子鉴定质粒本底表达低,可用于真核启动子的鉴定.HCV 5'-UTR可以启动报告基因的表达,具有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冠状病毒(SARS-CoV)的刺突蛋白(spike glycoprotein,S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也是重要的病毒抗原,重组S蛋白的表达可用于检测病毒感染后血清抗体.方法:根据抗原性预测分析结果,将S蛋白中抗原决定簇的编码基因重新拼接成两个新的基因,通过全基因合成方式直接合成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Ni-NTA试剂盒纯化目的蛋白.结果:SDS-PAGE证实重组S蛋白的表达,并被纯化.结论:重组刺突蛋白的表达及纯化,可做为检测SARS-CoV抗体的抗原,有助于进一步开展SARS-CoV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