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广西巴马县境内长寿人群空间分布特征,并测量不同区域人群头发中化学元素的含量,探寻两者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7年抽查登记资料为基础,采用Mapinfo 8.0软件绘制能够直观反映巴马县长寿人群(85岁及以上)各乡镇地域分布情况的专题地图.选取巴马县长寿率最高的3个乡:甲篆、西山、平洞(长寿区域)以及长寿率最低的两个乡:那设、局桑(非长寿区域)作为研究现场,以年龄分层随机选取两区域5~109岁健康且无染发(或头发稀少而有胡须者)的当地农民各3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长寿区组和非长寿区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检测不同区域人群头发、饮用水及土壤中Ca、Cd、Co、Cr、Cu、Fe、K、Li、Mg、Mn、Mo、Na、Pb、Sr、V、Se、I、P、Zn、Hg 20种化学元素的含量.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巴马长寿人群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相对聚集性分布.长寿区域与非长寿区域相连,长寿区域85岁及以上和100岁及以上老人的比例均高于非长寿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长寿区组比较,非长寿区组头发中Na、Li、Mg、Mn、Pb、Sr、K、I 8种元素含量较高;饮用水中Na、Li、Mg、Mn、Fe、V 6种元素含量较高,Ca、Zn、Co、Hg 4种元素含量较低;土壤中Na、Mo、Se、Hg 4种元素含量较高,Cu、P、I、Cd 4种元素含量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区域人群头发中Li、Mg、Mn、Na的含量与饮用水中元素含量趋势一致.结论 巴马长寿区域与非长寿区域人群头发中有着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其与巴马长寿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测广西壮族自治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的时空动态趋势.方法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应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对1989-2006年广西乙脑发病资料进行时空动态趋势分析.结果 反距离加权插值地图直观显示,1989-2006年广西乙脑时空格局可分为4个阶段:1989-1996年高发区聚集在桂东南地区;1997-1998年呈离散分布;1999年高发区又重新聚集到灵山、浦北、博白等桂南地区;2000-2006年高发聚集区转移到桂西北地区.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探测到3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以109°54′E、22°28′N的浦北县为中心,辐射半径45.24 km,集中于1999年的一级时空聚集区(LLR=253.25,P=0.001,RR=4.62);以105°23′E、24°68′N的隆林县为中心,辐射半径199.85km,始于2000年止于2006年的次级时空聚集区(LLR=75.91,P=0.001,RR=1.88);以110°94′E、24°03′N的昭平县为中心,辐射半径229.12 km,始于1989年止于1996年的次级时空聚集区(LLR=46.29,P=0.001,RR=1.16).结论 时空重排扫描统计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可定量探测乙脑的时空动态趋势,1989-2006年广西乙脑高发时空聚集性由桂东南及桂南地区向桂西北地区转移.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patiotemporal trend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between 1989 and 2006.Methods Retrospective space-time permutation scan statistic and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DW) interpolation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spatiotemporal trend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in Guangxi,from the year 1989 to 2006.Result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Japanese encephalitis was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by IDW interpolation maps,from 1989 to 2006.The first phase was spatiotemporal cluster located in southeast region,from 1989 to 1996.The second phase showed discrete distribution from 1997 to 1998.The third phase of spatiotemporal cluster located in Lingshan county,Pubei county and Bobai county,in 1999.And the last phase was spatiotemporal cluster located in northwest region from 2000 to 2006.Thre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patiotemporal clusters were detected by retrospective space-time permutation scan statistic.The primary cluster appeared in 1999 (LLR=253.25,P=0.001,RR=4.62),with 109°54′ E,22°28′ N (located in Pubei county) as its center and radiated 45.24 km.From 2000 to 2006,the secondary cluster showed in northwest (LLR=75.91,P=0.001,RR = 1.88),with center located at 105°23′ E,24°68′ N (Longlin county),and radiated 199.85 kn.From 1989 to 1996,the other secondary cluster appeared in the southeast area(LLR=46.29,P=0.001,RR= 1.16),with center located at 110°94′ E,24°03′N(Zhaoping county) and radiated 229.12 km.Conclusion Space-time permutation scan statistic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ould be applied to quantitatively detect the potentially spatiotemporal trend of the disease.The spatiotemporal cluster shifte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from 1989 to 2006.  相似文献   
23.
大部分流行病学资料具有空间属性、区域变量特征,特别是在群体和生态学层次上研究获得的资料。如常见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病率问题,常表现为区域变量,随不同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尺度而变化。这些资料既表现出常规资料的随机性,又具有疾病空间化变量的结构性。基于随机独立同分布假设的传统生物统计学无法正确分析具有空间异质性、空间自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借助具有强大空间数据管理、分析能力的地理信息系统,并结合空间统计学,正确地处理分析流行病学资料是科学的分析方法。合理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统计分析,正确运用于景观流行病学中,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广西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采集2015—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静脉血,并采集当地的生活饮用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和饮用水中的MC-LR浓度。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插值分析技术和全局空间自相关评估广西肝癌患者血清中MC-LR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聚集性。采用GIS叠加分析观察血清中MC-LR与饮用水中MC-LR的空间分布吻合程度,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程度。结果 GIS绘图显示广西肝癌患者血清中MC-LR浓度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规律:高值地区主要包括崇左市、南宁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低值地区主要包括桂林市等。全局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广西肝癌患者血清中MC-LR浓度存在空间聚集性。GIS叠加分析显示,肝癌患者血清中MC-LR浓度的空间分布与饮用水中MC-LR浓度的空间分布吻合度较高。肝癌患者血清中MC-LR浓度与饮用水中MC-LR浓度呈统计学正相关(P0.05)。结论广西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C-LR浓度存在空间异质性,可能与当地饮用水中MC-LR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云南省保山市布鲁氏菌病(布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为布病疫情调查处置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市布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7年以来保山市报告2起布病疫情。 第一起为由梅花鹿引起的布病感染事件,具体为从事梅花鹿饲养人员因不明原因持续发热、四肢乏力等,检测布鲁氏菌抗体滴度1∶400++,经血培养检出羊种布鲁菌。 同时采集梅花鹿血样10份,检出2份抗体阳性。 第二起为由肉牛引起的布病感染事件,具体为对龙陵县MR镇10名肉牛饲养员和6名兽医开展布鲁氏菌感染监测,检出2人血清抗体阳性,19头肉牛抗体阳性。   结论   保山市报告的2起人和动物布病疫情,通过及时调查和处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建议养殖经济动物要严格落实引入动物检疫措施,加强人员及动物间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全局空间回归模型(空间迟滞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局部空间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在筛选疾病空间数据影响因素中的价值,为查找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疾病数据的影响因素提供统计参考.方法 基于模型是否考虑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两方面,根据模型拟合后的残差是否独立、拉格朗日乘数和稳健拉格朗日乘数是否显著、信息准则量(AIC、SC)大小、R2大小、对数似然值大小等指标来评价模型拟合的效果.结果 实例分析显示,普通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的AIC为41.65、R2为0.49,但残差不独立,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迟滞模型的AIC为18.6935、R2为0.64,稳健拉格朗日乘数显著,模型拟合后的残差独立.空间误差模型的AIC为22.0779、R2 为0.62,稳健拉格朗日乘数不显著,模型拟合后的残差独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AIC为14.9909、R2为0.62,模型拟合后的残差独立,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具有空间变异性,不同地区的β系数、常数项、R2不同.结论 全局空间回归模型和局部空间回归模型考虑了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在探讨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的疾病空间数据的影响因素时,较经典的普通线性回归模型效果好.而且,局部空间回归模型体现了参数估计值的空间变异性,与全局空间回归模型的平均估计值相比,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测广西肝癌发病率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肝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空间扫描统计方法对广西肝癌病例在全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探测结果的可视化.结果 空间扫描统计表明广西肝癌高发区聚集在圆心为东经107.8152°、北纬22.5677°、半径为78.53km的区域内(LLR=997.661、RR=4.918、P=0.001);疾病专题图亦显示肝癌高发区聚集在桂西南.结论 空间扫描统计可用于探测疾病的高发聚集区,并对聚集区大小和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为广西肝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运用RS/GIS技术探索性研究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的环境因素,为广西乙脑的区域性生态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广西各市县乙脑的病例数据、人口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温度、土地利用类型和高程等资料,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和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生态因素与乙脑发病率的关系.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高程、林地构成比与乙脑发病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而地表温度、耕地面积构成比、建筑用地构成比与乙脑的发病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尚不能认为草地构成比、水域构成比和未利用土地构成比与乙脑的发生有关.反距离加权插值图显示乙脑发病率与环境因素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一致性.结论 广西乙脑流行的空间格局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通过RS/GIS技术可以提取和分析乙脑相关的环境因素,进而实现乙脑的生态监测,这是对乙脑流行趋势进行早期预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患者国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痴呆量表(IHDS)评分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11月-2011年3月收治入院的100例年龄<65周岁HIV血清阳性患者进行IHDS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患者IHDS得分为(8.06±1.81)分;不同特征艾滋病患者IHDS得分比较,≤50岁患者得分为(8.79±1.94)分,高于51~64岁患者的(8.04±2.03)分(t=2.590,P=0.010);汉族患者得分为(9.56±1.70)分,高于壮族患者的(8.93±1.80)分(t=-9.329,P=0.041);小学未毕业患者得分为(7.33±1.37)分,低于小学毕业以上患者的(9.49±1.62)分(t=-7.861,P=0.000);饮酒患者得分为(8.41±1.54)分,低于非饮酒患者的(9.27±1.83)分(t=3.031,P=0.030);男性与女性患者得分分别为(8.92±1.81)和(9.27±1.75)分,吸烟与非吸烟患者得分分别为(8.91±1.60)和(9.15±1.93)分,不同性别、吸烟状况患者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越大、饮酒越多的艾滋病患者IHDS得分越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艾滋病患者IHDS得分越高。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和饮酒状况是艾滋病患者IHDS量表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调查新国标实施后保山市重点人群8~10岁儿童的碘营养水平,为碘缺乏病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2016年根据《云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腾冲市和隆阳区抽取414名8~10岁学龄儿童,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测定尿碘,用B超法对儿童甲状腺进行检查。同时采集学生家中食用盐,用氧化还原法和直接滴定法测定盐碘。用SPSS软件分析儿童尿碘水平、甲状腺异常情况及家庭食用盐碘含量。 结果 2016年共计调查保山市8~10岁儿童414人,实验室检测尿样414人份,尿碘中位数为250.60 μg/L(195.86~-329.76 μg/L),其中腾冲市尿碘中位数为258.26 μg/L,隆阳区为250.27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71,P=0.284);城区儿童尿碘中位数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3,P=0.001)。采集学生家中食用盐检测共计414 份,盐碘中位数为23.26 mg/kg,腾冲市盐碘中位数(25.38 mg/kg)高于隆阳区(20.07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049,P<0.001)。全市碘盐覆盖率94.44%(391/414),非碘盐率为5.56%(23/414),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1.40%(337/414),碘盐合格率为86.19%(337/391)。腾冲市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和碘盐合格率均高于隆阳区(χ2=10.668、46.087、35.542,均P<0.001),隆阳区非碘盐率高于腾冲市(χ2=9.616,P=0.002)。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2.17%(9/414),隆阳区甲状腺肿大率(4.39%)高于腾冲市(0.00%)(χ2=7.249,P=0.006)。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6.28%(26/414),隆阳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12.68%)高于腾冲市(0.00%)(χ2=321.498,P<0.001);8~10岁儿童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别为2%、3.52%、11.05% (χ2=11.588,P=0.003)。 结论 2016年保山市两县8~10岁学龄儿童尿碘处于略超过适宜量,处于可接受水平,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以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