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骨外支架早期治疗小腿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小腿开放性骨折患者36例,对其彻底清创后外支架复位稳定骨折,并采用VSD封闭创面引流。待创面清洁或肉芽新鲜后,结合游离皮片、转移皮瓣或游离肌皮瓣移植覆盖创面。结果 36例患者中33例移植物全部存活;2例转移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后完全愈合;1例转移皮瓣大部分坏死,经植皮愈合。36例骨折均愈合。结论 VSD联合骨外支架早期处理小腿开放性骨折,可以复位稳定骨折,有效封闭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避免感染,缩短治疗周期,为进一步治疗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2.
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作为一种高效而相对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而华法林钠(商品名:华法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也日趋增多,因此临床上常见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的病例.由于胺碘酮可以成倍增加华法林的血药浓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用不当将增加出血的危险性.由此本研究观察了3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心房扑动的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同时,应用胺碘酮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了解用药前后PT、INR的变化及出血不良反应,据此调整两药剂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背景:聚氨基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已被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对山羊颈椎的融合效果。方法:取成年雄性山羊,切除C3、4椎间盘,清除软骨终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植入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颈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术后2,4,8,12周行X射线检查;术后4,12周行CT扫描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术后2周,实验组平均椎间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12周,两组平均椎间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周,实验组融合度评分差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两组融合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12周,两组均可观察到从成骨细胞集聚、胶原增生到新骨形成的过程。表明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和融合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装置。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分析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太和县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8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和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各5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12小时疼痛评估量表(VAS)评分、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盆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肠梗阻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10.400,P<0.05),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t=8.857,P<0.05),但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t=-2.971,P=0.004)、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t=-2.109,P=0.037)、术后盆腔引流管放置时间(t=-2.271,P=0.025)以及术后住院时间(t=-7.379,P<0.05)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2小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2,P=0.03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12例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7年7月~2010年3月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cervicaldiscprosthsisreplacement,ACDR)的颈椎病患者12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例;病变节段:单节段9例,双节段3例;其中C4~52例,C5~66例,C6~71例,C4~5合并C5~62例,C5~6合并C6~71例。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均行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对其进行Odom标准疗效评价、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edics,JOA)评分、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的测量,评定本组患者初步疗效。结果:经3~31个月随访,采用Odom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OA优9例,良好3例;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6~13分)增加至术后第3个月平均15.6分(13~17分);术后3个月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5.2°(4.4°~6.3°),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4°(2.8°~4.3°)和3.5°(3.0°~4.3°)。12例患者术后未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末次随访X线示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未发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假体偏移、松动或下沉等并发症。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选择性治疗颈椎病的初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令人满意,但仍需远期随访结果评价此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2005年2月至2009年6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24例,其中齿状突陈旧性骨折7例,先天性游离齿突4例,新鲜齿突骨折9例(AndersonⅡC型),寰椎横韧带损伤4例。术前CT及三维重建评估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等参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中点,探及椎弓根上内侧缘,钉道内侧倾约25°,头侧倾约25°。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外侧1mm纵垂线与其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内侧倾约5°,头侧倾约5°。螺钉直径3.5mm/4.0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28mm。术后摄X线、CT及三维重建评估椎弓根螺钉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95枚,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改用椎板钩。术后CT扫描发现1枚螺钉穿入寰椎椎管,1枚螺钉穿入枢椎横突孔,患者均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新鲜齿突骨折均骨性愈合,植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有效方法,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寰枢椎椎弓根的影像学特点及植入椎弓根螺钉的风险。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免疫炎性反应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选择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组48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HA)组44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疗效、总费用、日常生活功能恢复量表(functional recovery scale,FRS)评分、成本效果比(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手术前后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免疫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aolin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K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D二聚体(D-Dimer,D-D)]。
结果 TH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长于或多于HA组(P<0.05);2组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均呈升高趋势,THA组髋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HA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手术优良率高于H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A组(P<0.05);2组IL-6、TNF-α、IL-1β、KPTT、PT、PAI、D-D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THA组IL-6、TNF-α、IL-1β、KPTT、PT、PAI、D-D水平高于HA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总费用和2年内CER高于HA组(P<0.05)。2组F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HA相比,THA治疗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虽然手术创伤较大,总体费用较高,但患者髋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若患者年龄、预期寿命、身体情况及经济条件允许,建议行THA治疗。 相似文献
39.
目的:讨论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矫形、结合n-HA/PA66人工骨粒植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21例,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1220岁,平均15.2岁;主弯Cobb角为40°63°,平均为51.4°。本组患者的Lenke分型:Ⅰ型10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1例,Ⅴ型1例。21例患者均采用经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n-HA/PA66人工骨粒结合自体骨粒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侧凸Cobb角为5°31°,平均13°,平均矫正率为79%,21例患者植骨后可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术后近期随访以及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3.4%,术后矫正率无明显丢失。患者可参加一般性体育锻炼,且均未出现内植物松动、断裂及其它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AIS患者,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钉可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率,n-HA/PA66人工骨粒结合自体骨粒植骨可用于AIS患者的后外侧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应用\"漏斗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矫形手术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21例AIS,在手术矫形过程中,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采用\"漏斗技术\",记录置入操作和术后并发症;对术中确信度不高的胸椎椎弓根置钉行三维C臂(3D-C-arm)断层扫描,观察螺钉在椎弓根的位置,记录穿出骨皮质螺钉的数目及距离;术后早期均行X线摄片判断置入螺钉位置。结果:采用\"漏斗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268枚,术中三维C臂断层扫描确信度不高的39枚螺钉,无1枚穿透椎弓根内、外侧壁;3枚螺钉(7.69%)穿透椎体前壁,穿透距离<3mm。所有病例术后行X线摄片,观察发现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术中及术后未出现血管、神经、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在AIS矫正术中,应用\"漏斗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方法是实用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