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6篇
内科学   63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10篇
预防医学   19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4篇
  5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重型脑卒中患者恢复后期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近年来取得较好疗效,但仍有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早期无法接受康复治疗,或错过了治疗最佳时期,对这部分患者,尤其是重型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是否有必要,疗效如何,笔者就这一问题对所治疗的8例重型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了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对比前、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治愈率、神经功能改善、畸形矫正以及腰椎平衡重建等,评价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及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9例腰椎结核病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前路组共36例,男13例,女23例,平均年龄33.6岁,接受前路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共43例,男21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2岁,接受后路经椎间孔、椎旁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结核愈合、神经功能改善、局部后凸畸形矫正以及腰椎前凸重建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9±11.2)个月(12~61个月),除后路组2例患者结核复发经二次手术治愈,其余患者均获得一期治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至ASIA分级E级。前路组后凸畸形平均(24.73±10.05)°,术后下降至(3.58±6.54)°,末次随访时(6.63±7.64)°;后路组后凸畸形平均(34.38±23.46)°,术后下降至(-0.78±10.01)°,末次随访时(1.16±11.09)°。两组畸形矫正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后路组矫正角度更大,与前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有后凸畸形病例平均腰椎前凸角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无差异(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后路手术在矫正畸形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系统、综合康复治疗上肢骨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上肢骨折与软组织损伤后肩、肘及腕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5例,进行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程度、主要肌群肌力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ROM(除肩外展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肌群肌力治疗前、后比较,羞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目测类比评分(VAS)与功能独立性评分(FI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系统的康复治疗能有效地改善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上肢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94.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认知障碍亦称神经行为障碍,是脑疾病、脑损伤患者中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进行正确的神经行为或认知测试,是对认知障碍患者予以正确诊断与康复治疗的前提。神经行为的测试源自于实验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以往主要通过问卷和纸笔测验来完成,由于采用的方法及实验条件的不同,难以避免测试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很难进行横向比较[1]。利用逻辑运算严格、稳定性强、统一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采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测试和训练,使神经行为测量更加客观、规范、定量化,全部测试由计算机过程控制,从而消除了由于主…  相似文献   
95.
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唐丹综述史轶蘩审校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GH瘤)系人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细胞的腺瘤,其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GH),导致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本文将近年来有关垂体GH分泌瘤发生和发展中的几种基因突变、下丘脑神经内分泌激素的...  相似文献   
96.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尽早发现、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规范治疗,是患者和医生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但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多相性和其产生标记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利用单一标记物作为诊断和治疗监护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剂量对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血清和腹透液中瘦素水平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对49例稳定腹透1 a以上的患者,根据其透析剂量分为3组:低剂量(4 L/d)组14例,中等剂量(6 L/d)组16例和标准剂量(8 L/d)组19例.透析前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腹透液瘦素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总胆固醇,并进行主观全面营养评估(SGA).结果:3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清及腹透液瘦素水平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2、2.879,P均<0.05);低剂量组高于中等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P<0.01),而中等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前后血清与腹透液瘦素水平变化值呈正相关(r=0.621,P<0.01).低剂量组发生营养不良11例(78.6%),标准剂量组10例(62.5%),中等剂量组12例(63.1%),3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0,P<0.001),中等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均低于低剂量组(P<0.01).SGA评分与透析前后血清和腹透液瘦素水平变化值呈正相关(r=0.552、0.411,P均<0.05).血清瘦素水平变化值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为-0.504.P<0.05),而与转铁蛋白及总胆同醇无相关性(r分别为0.126,0.201,P均>0.05).结论:瘦素在腹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充分的腹膜透析可有效清除瘦素,中等剂量与标准剂量的腹透均可较好地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家族性肺泡微石症(PAM)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思路.方法 报告我院发现的一家2例PAM,并以“肺泡微石症”、“家族性”为关键词,检索1979年1月至2011年6月中国知网上报道的所有病例,综合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检索到9篇25例,加上我院报告的2例,共27例.来自10个家庭,多为同胞间发病,男女发病比例相当...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谷氨酰胺双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人.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化痰、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谷氨酰胺双肽,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CD3、CD4、CD4/CD8、CD8的表达水平,测定血常规及营养学指标,伴呼...  相似文献   
100.
成都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及社区高血压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及社区高血压治疗现状。方法成都市80%城区社区医生现场答卷调查高血压相关知识;随机整群抽样选取成都市城区、城乡结合区及1个县级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的人群作基线调查。结果55.8%医生知道〉35岁首诊须测血压,52.9%的社区医生知道中国高血压指南。21.4%医生接受过指南相关内容培训。社区高血压治疗的特点为:单药治疗比例高36.2%,老式复方制剂使用比例高29.22%,非正规物理治疗(仪器、磁疗等)比例高9.82%,联合用药比例低10.33%。社区医生对老式固定复方制剂缺乏了解但使用多。结论社区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有待提高。社区高血压治疗需规范和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