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7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82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593篇
内科学   174篇
皮肤病学   37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149篇
综合类   773篇
预防医学   369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328篇
  6篇
中国医学   299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与成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及CD95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观察淋巴细胞凋亡在免疫衰老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成年组(20~59岁)与老年组(60~90岁)各20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水平。结果老年组CD28 CD95-[(8.80±4.86)%]及CD28 细胞[(36.32±10.38)%]明显低于成年组[(23.09±3.48)%、(52.29±4.90)%](P<0.01),而CD28-CD95 [(53.23±8.28)%]、CD95 [(80.25±7.19)%]及CD28-细胞[(63.68±10.38)%]明显高于成年组[(33.58±4.72)%、(63.18±4.12)%、(47.71±4.90)%](P<0.01)。结论老年人CD28 表达随年龄增长而下降,CD28-及CD95 表达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淋巴细胞凋亡在免疫衰老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2.
摘要:目的 探讨35岁以上人群体质指数(BMI)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发病的影响。方
法 以2006年健康体检尿酸正常的811名北京某企业35岁以上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基线人群,调查内容包
括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吸烟史、饮酒史等,并进行4年随访,每年随访体质指数及尿酸,
至2010年有效人群609人,平均年龄(56.52±12.89)岁。结果 BMI基线为低体质量(17例)、正常(292
例)、超重(242例)、肥胖(58例)人群4年内高尿酸血症累积发病人数分别为1例、32例、48例、16例,
发病率分别为5.88%、10.96%、19.83%、27.59%,其发病率随着BMI的增加呈增高趋势(χ
2 =15.181,
犘=0.002);超重、肥胖人群的发病率分别是正常体重人群的1.80 (1.18~2.74)和2.51 (1.42~4.45)倍;
低体质量人群发病率与正常人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均处于超重(含肥胖)的195人与均未超重
的274人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62%、9.49%,前者是后者的2.59 (1.68~4.01) 倍,其中男性为1.97
(1.08~3.58)倍,女性为3.40 (1.71~6.73)倍。经偏回归分析,扣除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压、血
糖、血脂的影响,HUA 的发病次数与超重次数以及尿酸均值与BMI均值均呈正相关(犘<0.01)。结论 超
重或肥胖增加了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控制体质量是降低高尿酸血症流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质指数;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随访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6 0604 04  相似文献   
113.
周静 《现代养生》2014,(10):247-248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时中医护理的问题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采取中医护理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结果:大便潜血转阴的时间为1到9天。痊愈37例,占74%,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结论:使用中医方法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可收到良好效果,中医护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4.
目的通过分析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利用率。方法对2008--2012年洛阳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血及红细胞报废因素构成比中谷丙转氨酶以46.45%居第一位,总报废率为0.8001%,是导致全血及红细胞报废的首要因素;血浆报废因素构成比中重度乳糜血浆以61.71%居第一位,总报废率为2.7158%,是导致血浆报废的首要因素。结论加强献血前宣传、咨询工作,采血前征询、初筛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其后续工作科室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可最大限度降低血液的报废率,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15.
周静  叶朝晖  吴燕华 《药学实践杂志》2019,37(4):337-341,34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铁破锣中3种三萜皂苷BeesiosideⅠ、Ⅱ、Ⅲ含量的方法,并研究铁破锣中三萜皂苷的体外抗氧化性。方法 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对铁破锣中三萜皂苷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所用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同时,对铁破锣中三萜皂苷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总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体外试验。结果 HPLC-ELSD方法可同时测定BeesiosideⅠ、Ⅱ、Ⅲ的含量,且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好,回收率高;铁破锣中三萜皂苷能够有效清除ABTS+、DPPH·和羟基自由基,并且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HPLC-ELSD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铁破锣中三萜皂苷(BeesiosideⅠ、Ⅱ、Ⅲ)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体外试验表明铁破锣中三萜皂苷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6.
117.
目的:探讨CBCT+3D-Invivo5dental软件三维重建辅助下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在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2012年的79例165颗上颌窦内外提升种植体进行随访观察,其中44例由CBCT介导诊断,35例通过曲面断层片介导诊断.42例使用超声骨刀与37例未使用超声骨刀的对比观察。结果:使用CT的44例中只有1例因骨密度底脱落1颗外,其余上颌窦内外提升均获得成功,而使用曲面断层的35例有3例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3颗种植体内提升6个月脱落失败。内提升平均骨高度3mm,外提升平均骨高度5mm。结论:CBCT+3DInvivo5dental三维重建软件对于骨嵴形态,骨密度,位点可用骨高度及宽度可以精确测量,对上颌后牙区种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构建发声功能康复训练对改善声带息肉术后发声功能的效果。 方法 基于ICF和ICHI设计言语嗓音功能整体康复干预方案。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声带息肉伴有发声功能障碍手术治疗患者3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康复训练1个月后,采用嗓音嘶哑分级评估(GRBAS)进行评估,采用嗓音疾病评估仪检测声学参数。 结果康复训练1个月后,患者GRBAS评分较术前和术后均降低(F > 6.214, P< 0.05);患者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和标准化噪声能量较术前和术后均降低(F > 9.655, P< 0.05)。 结论 基于ICF和ICHI的发声功能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声带息肉术后患者的发声功能。  相似文献   
119.
周静  袁媛  郎楠  张宏顺  孙承业 《疾病监测》2020,35(10):883-887
目的回顾我国21世纪以来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能力建设情况。方法从体系建设、中毒处置技术、培训与交流等多方面分析我国中毒卫生应急能力所取得的进步。结果我国在体系建设、中毒咨询服务与信息技术、中毒监测与风险评估、毒物检测技术与装备、中毒事件现场急救与诊疗、科学研究与技术标准等多方面加强建设,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可有效应对中毒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保护居民健康。结论当前我国中毒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须继续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