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目的 研究P13K/Akt信号通路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体质量180~220g,腹腔单次注射链脲菌素65mg/kg制作糖尿病神经病理痛模型.4周后用Von frey纤雏测双后足机械痛阈,痛阈明显下降者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造模成功.将64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神经病理痛组(D组)和P13K抑制剂组(Ⅰ组),另取同窝大鼠32只作为对照组(C组).Ⅰ组大鼠静脉注射0.5mg/kg的P13K抑制剂Wortmannin,1次/天.于实验开始后第4、6、8、10周末,各组分别随机取8只大鼠,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用肌电图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NCV),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磷酸化Akt(p-Akt)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和Ⅰ组均在第4周开始出现MWT降低,NCV减慢(P<0.05)并持续至第10周;与D组比较,在用药后各时点Ⅰ组MWT和NCV升高(P<0.05).与C组比较,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D组和Ⅰ组均在第4周开始出现p-Akt升高(P<0.05),而D组上述改变持续至第10周;Ⅰ组第6周时出现p-Akt下降并持续至第10周(P<0.05).结论 P1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痛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P13K/Akt信号通路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体质量180~220g,腹腔单次注射链脲菌素65mg/kg制作糖尿病神经病理痛模型.4周后用Von frey纤雏测双后足机械痛阈,痛阈明显下降者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造模成功.将64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神经病理痛组(D组)和P13K抑制剂组(Ⅰ组),另取同窝大鼠32只作为对照组(C组).Ⅰ组大鼠静脉注射0.5mg/kg的P13K抑制剂Wortmannin,1次/天.于实验开始后第4、6、8、10周末,各组分别随机取8只大鼠,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用肌电图仪测定神经传导速度(NCV),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磷酸化Akt(p-Akt)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D组和Ⅰ组均在第4周开始出现MWT降低,NCV减慢(P<0.05)并持续至第10周;与D组比较,在用药后各时点Ⅰ组MWT和NCV升高(P<0.05).与C组比较,在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D组和Ⅰ组均在第4周开始出现p-Akt升高(P<0.05),而D组上述改变持续至第10周;Ⅰ组第6周时出现p-Akt下降并持续至第10周(P<0.05).结论 P1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痛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40例,观察2组患者对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镇静治疗的反应,以及心率、血压、自主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镇静治疗15min、30min、60min后心率、自主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丙泊酚组患者镇静达标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均比咪达唑仑短(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脑尿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脓毒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常规抗脓毒症治疗同时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24 h、48 h及72 h血cTnⅠ、BNP水平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入住ICU时及72 h后APACHEⅡ评分及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各时点血cTnⅠ和BN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ICU入住时间和28 d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降低严重脓毒症患者血cTnⅠ和BNP水平,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5.
徐金金  周青山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51-175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和琥珀胆碱用于急诊快速插管的效果.方法:289例行急症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R1组(n=73),R2组(n=72),R3组(n=72),S组(n=72).4组均用异丙酚2.5 mg/kg和芬太尼2.0μg/kg诱导,待患者入睡后,分别给予罗库溴铵0.6、0.9、1.0 mg/kg和琥珀胆碱1.5 mg/kg.均由熟练的麻醉医生插管.比较4组的肌松情况、插管成功次数、声门暴露分级、插管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R1组起效时间和临床恢复时间较S组长(P<0.05),R2组起效时间与S组几乎接近,R3组起效时间较S组短(P<0.05).4组声门暴露分级、插管成功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R1组插管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不良反应,R1、R2、R3组比S组不良反应显著减少(P<0.01或P<0.05),R1、R2组比R3组不良反应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0.6、0.9和1.0 mg/kg罗库溴铵均可以作为有琥珀胆碱禁忌证患者的替代肌松药,其中0.9 mg/kg罗库溴铵最适合急诊手术气管插管,能避免患者心率减慢,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时麻醉诱导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8例使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气管插管诱导麻醉药的种类、剂量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选用了单用丙泊酚、单用咪达唑仑、单用芬太尼、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插管均为间接喉镜经口插管。其中丙泊酚诱导18例,用量(25±4.5)mg,6例(33%)出现发生低血压;咪达唑仑诱导8例,用量(2±0.5)mg,2例(25%)出现低血压;单纯芬太尼诱导12例,用量(0.15±0.04)mg,无明显低血压发生;另6例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发生低血压1例(17%),4例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发生低血压1例(25%)。结论重症监护患者病情危重,气管插管时麻醉诱导剂的需要量小,且容易发生低血压。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阿魏酸哌嗪片治疗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Ig A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魏酸哌嗪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炎症因子、血小板聚集率、肾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血肌酐(Scr)低于治疗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治疗前,研究组Scr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68.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按照其临床症状将之归结为“瘿”病范畴。关于“瘿”的病因病机,历来说法不一,本文认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以阳气微虚,少阳气机郁结为核心病机,痰阻和瘀停为甲状腺结节的基本特征。本文将结合对《伤寒论》“阳微结”的理解探讨甲状腺结节的病机。治疗方面,提出甲状腺结节临床治疗以扶正、疏利少阳气机为根本治疗大法,并兼用化痰散结、化瘀通络、调畅情志等治疗方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对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37例脓毒症休克合并心肌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C组)18例和PiCCO组(P组)19例。C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P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和股动脉PiCCO导管,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指导患者的液体复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应用。记录两组患者复苏6h后相关参数(CVP、MAP、ScvO2、尿量、血乳酸水平)、心功能指标(NT-proBNP,cTnI)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6、24、48h的液体正平衡量、血管收缩药物(多巴胺)和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的用量。结果 与常规对照组(C组)相比,P组治疗6h后ScvO2升高、血乳酸水平降低,心功能指标cTnI降低,液体正平衡量增加(P均<0.05);P组治疗6、24、48h多巴酚丁胺用量增加、多巴胺用量减少(P均<0.05);治疗24、48h两组液体正平衡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VP、MAP、尿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iCCO监测可以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在指导正性肌力药物应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血管收缩药物的应用、减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脊髓P2X4受体在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4只,3月龄,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2组(n=42):对照组(C组)和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组)。C组单次腹腔注射等体积(3.25 ml/kg)枸橼酸缓冲液,D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2组分别于给药前1 d(基础值)、给药后3、7、14、21、28 d各随机选取7只大鼠,测定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痛阈潜伏期,痛阈测定后断头处死大鼠,取L(4,5)脊髓组织,用RT-PCR方法测定P2X4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D组脊髓P2X4受体mRNA表达上调,机械缩足阈值降低(P〈0.05),热痛阈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D组给药后14 d机械缩足阈值逐渐降低,给药后28 d时达最低值;给药后3 d脊髓P2X4受体mRNA表达逐渐上调,给药后7d达峰值(P〈0.05)。结论脊髓P2X4受体表达上调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