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3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完成国家“七·五”攻关课题“重症肝炎的治疗及疗效机理研究”中,本文对我院近5年临床诊断的重型肝炎患者62例进行了肝穿活检,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62例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8例,平均37.66±11.69岁。临床诊断依据1990年第  相似文献   
42.
重型肝炎病情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学者的努力,已在治疗的某些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仍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一)内科治疗。 1.抗病毒治疗由于重型肝炎病人70%左右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同时病人血清中干扰素水平较低。有人提出早期应用大剂量干扰素(每日300~400~υ),  相似文献   
43.
已知细胞外基质有支持组织脏器的功能,并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合成增加,因此它在创伤愈合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分解减少,可导致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在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同时可产生细胞外基质分解酶和抑制因子。在肝纤维化过程中有很多细胞因子和增殖因子参与。本文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族和活化因子在肝纤维化的作用进行讨论。 一、TGFβ TGFβ是一种分子量为25000的蛋白质,代谢后可分为隐性相关多肽(LAP)N末端部分和成熟型TGFβ两部分,只有成熟型TGFβ和它的受体相结合后才能传递多种生物学信号。按照分子量的大小,TGFβ受体可分为Ⅰ型、Ⅱ型和Ⅲ  相似文献   
44.
秦爱兰  周霞秋  俞红  谢青   《肝脏》2003,8(3):9-11,72
目的 为构建生物人工肝进行肝细胞的准备。方法 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流法分离单个乳猪肝细胞 ,并对其活力、单层、聚集培养及冻存复苏后培养的白蛋白、尿素合成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采用本方法从每头乳猪中分离到的单个肝细胞数为 ( 3 .1± 1.5 )× 10 10 ,活性超过 95 %。在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单层培养时 ,肝细胞功能良好 ,可维持 2周左右 ,而在未加入激素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肝细胞虽能存活 1周 ,但功能于 2 4h后即丧失。球形聚集培养可实现肝细胞的大量培养 ,且生物学活性较单层培养显著提高。冻存复苏后肝细胞活力仍超过 90 % ,肝细胞功能与新鲜分离培养的肝细胞功能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胶原酶半原位灌注法所得单个乳猪肝细胞基本满足构建生物人工肝对肝细胞数量的要求。聚集培养接种密度大 ,细胞生物学活性高 ,可用于构建生物人工肝。冻存复苏后肝细胞仍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45.
牛磺酸熊脱氧胆酸对细胞色素C介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牛磺酸熊脱氧胆酸(TUDCA)对牛磺酸脱氧胆酸(TDCA)诱导HepG2细胞凋亡阻抑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Hoechst 3325 8染色、电镜和DNA电泳对细胞凋亡进行定性;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凋亡细胞进行定量;检测TDCA单独孵育及与TUDCA共孵育时,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及Caspase-3、8、9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TDCA 400μmol/L孵育12 h可诱导显著HepG2细胞凋亡,凋亡率为(50.35±2.20)%,细胞经TUDCA与TDCA共孵育后,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为(13.78±0.84)%;TUDCA能显著抑制TDCA引起的细胞色素C释放及Caspase-9、3蛋白酶活性升高,孵育12 h时,Caspase-3活性分别下降54.9%(t=16.88,P<0.01)和52.5%(t≥13.00,P<0.01),轻度降低Caspase-8活性升高,活性下降24.5%(t=1.94,P>0.05)。结论 稳定线粒体膜、阻止细胞色素C释放及随后Caspase-9、Caspase-3活化,是TUDCA抗凋亡的主要机制。抗凋亡作用可能是TUDCA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病取得显著疗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6.
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氧化苦参碱胶囊组72例和空白对照组72例完成52周治疗并随访12周。治疗前后及停药12周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中脱落和不符合入选标准剔除共14例,故共有130例患者纳入疗效统计,其中氧化苦参碱胶囊组65例,空白对照组65例。氧化苦参碱胶囊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周其HBVDNA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分别为43.08%(28/65)和33.33%(20/6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70.77%(46/65);空白对照组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12.31%(8/65)和3.33%(2/60),ALT复常率为39.68%(25/63)。治疗后完全反应率.部分反应率和无反应率胶囊组分别为23.08%(15/65),58.46%(38/65)和18.46%(12/65);而对照组分别为3.08%(2/65)、44.62%(29/65)和52.31%(34/65)。两组间比较胶囊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QCMH=21.02,P=0.001)。氧化苦参碱胶囊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12周后其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41.54%(27/65)和23.33%(14/60),ALT复常率为60.00%(39/65);空白对照组HBV DNA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3.08%(2/65)和1.67%(1/60),ALT复常率为31.75%(20/63)。完全反应率、部分反应率和无反应率胶囊组分别为21.54%(14/65)、47.69%(31/65)和30.77%(20/65),而对照组分别为0,41.54%(27/65)和58.46%(38/65),两组间比较胶囊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QCMH=15.22,P=0.001)。氧化苦参碱胶囊组有5例(7.69%)发生不良反应,空白对照组有4例(6.15%)发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乏力、皮疹、上腹不适和口苦,均为轻,中度,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氧化苦参碱胶囊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7.
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观察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8.
泛昔洛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泛昔洛韦片剂治疗经干扰素α治疗12周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2例患者接受3MU干扰素α治疗12周,复查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仍阳性、HBV DNA定量≥106拷贝/ml的患者,按随机双盲的方法,以1:1的比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结果治疗24周末,HBV DNA定量对数值比较,泛昔洛韦组由(6.54 ±1.26)拷贝/ml下降至(5.70±2.03)拷贝/ml,安慰剂组由(6.30±1.32)拷贝/ml上升至(6.51±1.65)拷贝/ml,x2=3.04,P<0.01;血清HBV DNA定量下降≥2log率比较,泛昔洛韦组为28.28% (28/99),安慰剂组为9.47%,x2=13.10,P<0.01;HBV DNA水平下降至<105拷贝/ml率比较,泛昔洛韦组为28.28%,安慰剂组为14.74%,P<0.05;泛昔洛韦组HBeAg阴转率为7.69%,安慰剂组为3.33%; 泛昔洛韦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4.40%,安慰剂组为2.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泛昔洛韦组为15.15%,安慰剂组为6.35%,P<0.05。HBV DNA定量<105拷贝/ml的患者停药24周反跳率泛昔洛韦组为25.00%,安慰剂组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泛昔洛韦治疗经干扰素α治疗12周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抑制其病毒复制,但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率变化不明显。试验6个月疗程内泛昔洛韦使用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脏组织学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分析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7年2月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的139例ALT水平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ALT水平持续正常定义为肝活组织检查前至少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间隔2个月以上,血清ALT均在正常范围、且可检测到HBV的慢性HBV感染者(A组)与同期行肝活组织检查的135例未曾抗病毒治疗过的ALT异常的HBV感染者(B组)进行肝脏组织学特征比较。结果A组中66例(47.5%)患者肝组织正常,但仍有33例(23.7%)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有13例(9.4%)患者已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与(0~0.75)×正常值上限(ULN)ALT亚组相比,(0.76~1.00)×ULN ALT亚组存在更高比例的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43.5%对比19.8%,x~2=5.930,P<0.05),与年龄<40岁者相比,年龄>40岁的A组患者发生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者的比例明显增高,无论病毒载量或e抗原状态都不能预测其肝脏显著组织学改变程度。结论无论病毒载量高低、e抗原状态如何,23.7%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着显著肝脏组织学改变。对可检测到病毒载量的持续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应考虑进行肝脏活检,特别是年龄>40岁且ALT在(0.76~1.00)×ULN者。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含非甲基化CpG基序的免疫刺激寡核苷酸(CpG-ODN)联合重组HBsAg对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面标志、功能及胞浆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表达的影响。方法由CHB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DC,以CpG-ODN或联合HBsAg刺激DC,并与TNF-α比较,评价其对DC表面标志、分泌IL-12 p70及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C胞浆STAT1、3、4、5、6以及SOCS1、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PBS组比,TNF-α、CpG-ODN或联合HBsAg能明显提高CHB患者DC表面分子HLA-DR表达,IL-12 p70分泌增加,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CpG-ODN联合HBsAg还能明显提高CD1a的表达;CpG-ODN或联合HBsAg、TNF-α对DC胞浆STAT1、4、6和SOCS1、3的表达呈不同程度增强作用,对STAT3、5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CpG-ODN与TNF-α一样能促进CHB外周血DC分化、成熟;CpG-ODN或联合HBsAg能增强DC的特异性抗原提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DC细胞内STAT1、4、6以及SOCS1、3等信号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