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3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膦甲酸钠(可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初步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迄今,由于慢性乙型肝炎尚少特效治疗,较理想的方法是应用抗病毒药物。近年来,体外研究表明,广谱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下称可耐)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国外报道对急性暴发性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由上海市传染病医院、长海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瑞金医院组成的可耐临床协作组,自1999年6~12月应用可耐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7例,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现小结如下。研究方法一、病例选择(一)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HBeAg和(或)HBVD…  相似文献   
22.
核酶是一种化学本质为核糖核酸(RNA)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序列特异性识别和结合靶RNA,并将之催化裂解。核酶的这一特性为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途径,研究者们设计了不同的核酶来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广泛应用于艾滋病、肿瘤和病毒性肝炎等难治性疾病的治疗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核酶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手段或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是慢性乙肝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根治乙肝的关键。我们于2 0 0 0~2 0 0 3年应用国产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治疗对象 本文所选病例均符合2 0 0 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术  相似文献   
24.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1):684-687
目的 设计并合成抗小鼠半胱氯酸蛋白酶-7(Caspaso7)的锤头状核酶,并对它们的体外表与体外切割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计算机软件对锤头状核酶和小鼠Caspase 7基因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核酶的DNA序列在体外由自动合成仪合成,小鼠Caspase-7日的基因通过RTPCR扩增获得,将核酶基因和caspase-7基因分别克隆入载体pBSKneoU6’和pGEM-T中,通过体外转录得到核酶和caspase-7 mRNA,通过体外切割筛选出具有切割活性的核酶。结果 针对目的基因的333和394位点设计合成了两个核酶:Rz333和Rz394。成功获得caspase-7 mRNA的表达载体PC7及含有核酶的重组质粒PU6Rz333和pU6Rz394,通过体外转录表达出含有caspase7mRNA的987nt的靶mRNA及完整的核酶Rz333(47nt)和Rz394(50nt)。体外切割实验证实Rz333能够定点切割caspase-7mRNA,产生243nt和744nt的切割产物,切割效率为67.98%。Rz394不能切割靶基因。结论 核酶Rz333能够位点特异性的切割caspase-7 mRNA。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含非甲基化CpG基序的免疫刺激寡核苷酸 (CpG- ODN)与重组HBsAg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CHB)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 ,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重组人GM CSF、IL 4自CHB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扩增DC ;以CpG ODN和HBsAg单独或联合刺激DC ,并与TNF α比较 ,评价其对DC表达表面分子HLA DR、CD86、CD1a ,分泌IL 12p70以及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同时检测血浆TGF- β、IFN- γ含量。 结果 与PBS组比 ,CpG- ODN单用或联合HBsAg均能明显提高CHB患者DC表面分子HLA DR的表达 ,使IL- 12分泌增加 ,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亦增强 ,CpG ODN联合HBsAg尚能明显提高CD1a的表达 ;CpG- ODN的上述刺激作用类似于TNF α ;CHB患者血浆TGF- β、IFN -γ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结论 CpG -ODN与TNF α一样能够促进CHB患者外周血DC分化和成熟 ;CpG- ODN与HBsAg联合刺激能协同增强DC的特异性抗原递呈作用 ;CHB患者的细胞因子环境可能是DC功能沉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A,LN,C-Ⅳ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对定和方法回.l对象90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男7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3.56岁按1995-05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急性病毒性肝炎(以下称急性肝炎)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以下称慢性肝炎)轻度12例,中度18例,重度10例,肝炎肝硬变20例.1.2方法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轻、中度患者取入院次日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时各一份血清作为急性期及恢复期和活动期及恢复期血清测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V型胶原(GIV)水平,慢性肝炎重度取入院决B及症状明显好转,ALT恢复正常,总胆红素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用D-氨基半乳糖(D-GaIN)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HOC)增殖模型.方法予SD大鼠D-GaIN 2.0 g/kg体重腹腔注射后,分别于第1、2、3、4、5、6 d处死大鼠(处死前1 h腹腔注射BrdU 50 mg/kg体重),取肝组织分别行电镜、HE染色、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结果电镜下可见HOC;HOC胞质OV-6染色阳性,胞核BrdU染色阳性;RT-PCR示模型组GGTmRNA表达增多.结论用D-GaIN 2.0 g/kg体重腹腔注射可以建立大鼠HOC增殖模型,但尚需优化.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49例急性或亚急性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二组,一组应用“六、五”综合疗法(对照组),共21例,死亡13例,病死率为61.9%。另一组(治疗组或胎肝细胞组、简称FLC组)在综合疗法基础上加用人胎肝细胞,共28例,死亡9例,病死率为32.14%。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X~2=4.30,P<0.05)。进一步分析指出FLC组的存活病例于应用FLC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0.01),提示FLC移植的即时反应具有预后意义。其次,胎儿离母体时间与肝细胞活率呈负相关关系,提示FLC的制作与应用越早越好。15%的病人于应用FLC后有低热反应,勿需处理,但个别病例可出现胸闷、气急,可能与滴速太快有关。  相似文献   
29.
本文报道1例皮肌炎患者,于病程中发生全身性隐球菌病,用咪可那唑治疗成功,这是英国的首例报道。病人15岁,女。于1973年出现左侧腓肠肌疼痛和肿胀,继有发热,胸部和三角肌疼痛。血沉为100mm/小时。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α_1和α_2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肌酸磷酸激酶浓度均升高;肌肉活检显示多发性肌炎但无血管炎,口服强的松龙后好转。1974年  相似文献   
30.
本例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患者男性,52岁,先后有二次发病:第一次于1980年8月底,第二次于81年4月下旬,相距8个月左右。第一次发病时曾有纳差、呕吐、SGPT 轻度增高(68单位)。本次发病也有纳差、呕吐。但出现巩膜及皮肤明显黄染,并伴有搔痒,大便陶土色,同时SGPT 明显升高,达200单位以上(二次),体检发现肝区较饱满,病人感觉不适,肝上界第六肋间,肋下未及,余无特殊。因此,首先应考虑黄疸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