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属于条件致病微生物,可从精子生成、精子形态和活力、免疫性不育、附属性腺功能、脂类代谢等方面影响男性生育功能。UU根据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成2个生物群或者14个血清型,近年来,UU基因分型(生物群)有取代血清学分型的趋势,但UU分型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简单、快捷的液体培养基检测方法联合固体培养基检测,能提高UU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降低UU的耐药性,将成为UU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分子(SOCS)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树突状细胞(DC)及其表型和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以研究SOCS在PB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10例PBC患者和8名健康人,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其DC表型CD83、CD86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用免疫印迹法(WB)测定DC中SOCS1和SOCS3水平;并评价分析这些指标在2组中的变化特征.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中DC细胞表型CD83、CD86和HLA-DR 的表达率分别为(79.4±4.8)%、(86.5±6.3)%和(90.0±3.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表达率[(68.3±4.1)%、(74.2±6.3)%和(83.6±7.6)%,t值分别为5.340、4.120和2.514,P均<0.05];DC分泌的IL-12和IFN-γ含量分别为(53.5±11.1)、(32.0±9.0)ng/L,与健康对照组的细胞因子含量[(32.1±10.7)、(15.4±8.1)ng/L]相比,IL-12和IFN-γ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4.123和3.818,P均<0.01);IL-10含量为(7.0±4.6) ng/L,与健康对照组[(5.8±4.2) n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3,P>0.05);WB检测PBC组DC中SOCS1和SOCS3的表达比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PBC患者体内DC更倾向于成熟状态,其抗原递呈能力明显增强,SOCS的低表达可能与免疫平衡紊乱和免疫耐受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23.
刘香  王李洁  周运恒 《检验医学》2012,27(3):234-236
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常见病原体,它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宫颈炎以及不孕不育等多种疾病,且支原体感染常常症状迁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常规抗菌药物疗效不理想[1]。为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对男、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医院痰标本酵母样真菌感染类型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痰标本通过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ID32 C鉴定条和ATB FUNGUS3药敏板对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感染率最高的3种真菌分别是白色假丝酵母菌(71.2%),光滑假丝酵母菌(14.2%)和热带假丝酵母菌(9.5%);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肿瘤科和ICU等;药敏试验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株比例最高,对5种药物的敏感株均>90.0%;3种真菌对5-氟胞嘧啶的敏感株最高,均>98.0%,对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株均>92.0%;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株只有37.0%和32.6%;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株为75.0%.结论 痰标本酵母样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各种真菌耐药率不同,应重视真菌感染检测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高位脊髓横切(spinal cord transection,SCT)慢性期自主神经反射异常(autonomic dysreflexia,AD)大鼠心脏和肠系膜前动脉α-肾上腺素能受体(α-AR) 各亚型mRNA表达量,探讨AD的可能机制.方法:暴露大鼠脊髓,横切T4节段,术后4周用自制导管刺激直肠,观察升压反应,挑选发生AD的大鼠(AD组,n=16),取其心脏和肠系膜前动脉及其分支,实时定量PCR测定α1A-,α1B-,α1D-,α2A-,α2B-,α2C -AR mRNA的表达量,与只暴露脊髓、不进行横切的大鼠(假手术组,n=16)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D组大鼠心脏α1A-AR mRNA(P<0.05)、α1B-AR mRNA(P<0.01)表达下调,而α1D-AR mRNA表达量未见明显改变;肠系膜前动脉α1A-、α1D-、α2B-AR mRNA(P<0.01)、α2C-AR mRNA(P<0.05)表达上调,而α1B-、α2A-AR mRNA表达量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大鼠SCT慢性期AD的发生可能与心脏α1A-、α1B-AR,肠系膜前动脉α1A-、α1D-、α2B-、α2C-AR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6.
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HBsAg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检测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ELISA和ECLIA 2种方法分别检测8 913例血清中的HBsAg。结果 ELISA法和ECLIA法检测出的总阳性数和总阳性率分别为519例占5.82%,451例占5.06%;以ECLIA法为参照,ELISA法假阴性率为0.67%,假阳性率为1.43%,相对敏感性为88.3%,相对特异性为98.5%二者的符合率为97.9%;403例阳性标本用ECLIA法复检,ELISA法的假阳性率为11.9%,相对敏感性为100%,相对特异性为50%,二者的符合率为88.1%;116例弱阳性标本用ECLIA法复检,ELISA法的假阳性率为69%,相对敏感性为100%,相对特异性为50%,二者的符合率为31%;8 394例阴性标本用ECLIA法复检,ELISA法的假阴性率为0.71%,相对敏感性为50%,相对特异性为100%,二者的符合率为99.3%。结论血清HBsAg ELISA法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较ECLIA法差,且随HBsAg浓度变化较大。ECLIA法快速、准确、敏感性、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检测人Siglec-1(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 lectins,唾液酸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CD169)mRNA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并用来测定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Siglec-1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Siglec-1基因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基于SYBR Green荧光标记技术,建立实时荧光相对定量RT-PCR方法,在ABI PRISM 7000荧光定量PCR仪上测定了5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Siglec-1 mRNA的含量.生化常规测定所有入选者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组Siglec-1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为健康对照组的3.23(1.28~8.11)倍(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稳定型心绞痛组(SA)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分别为对照组的3.32(1.38~7.97)、2.56(0.88~7.42)、3.35(1.25~8.96)倍,而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的Siglec-1 mRNA平均拷贝数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人Siglec-1基因表达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冠心病患者Siglec-1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其含量高低与血脂无关;Siglec-1 mRNA含量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表达显著升高,说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经发生巨噬细胞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血清中Th17分化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17、IL-23、TGF-β)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PB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比较PBC患者(n=78)、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HC,n=30),健康对照(HC,n=60)血清中Th17分化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结果:与HC组相比,PBC患者血清IL-1β、IL-6、IL-17A和IL-23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TGF-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HC组相比,PBC患者血清IL-1β、IL-6和TGF-β水平显著降低,而IL-17和IL-23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PBC患者处于慢性炎症状态,Th17细胞可能在PBC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赵军  周运恒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9):1060-1061,1063
目的 探讨各种血清抗体与女性免疫性不孕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对不孕的1 710例妇女血清进行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检测.结果 患者血清中ASAb、EMAb、AOAb阳性率分别为29.77%、29.77%、30.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性不孕患者血清中各种抗体可影响妊娠的不同环节,导致不孕;血清抗体的联合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免疫性不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目的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化学发光法(CLI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的优缺点。方法 1 808例标本分别采用RPR法和CLIA法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再用TPPA法复测。结果1 808例患者中共确诊170例梅毒感染患者。RPR法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较低,与CLIA法和TPPA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R法特异性与CLIA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预测值低于CLI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IA法敏感性与TPPA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低于TPP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假阳性,RPR法和TPPA法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结论梅毒血清学试验CLIA法和TPPA法在梅毒诊断方面优于RPR法,建议改进梅毒检测流程并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