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5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3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中国山东人群HLA-A、HLA-B、HLA-DRB1、HLA-DQ等位基因与麻风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SSP)对40例麻风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A、B、DRB1、DQ等位基因分型,x2检验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麻风病患者HLA-B*13(x2=7.067,P=0.008)、DQ*02(x2 =4.156,P=0.041)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LL型麻风患者HLA-B* 13(x2=7.159,P=0.007)等位基因频率降低、HLA-DRB1*15(x2=4.073,P=0.044)等位基因频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型麻风病患者HLA-B *40(P =0.037)、DQ *05(x2 =5.147,P=0.023)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B * 13、DQ*02基因可能对麻风病易感性有拮抗作用,可能是保护基因;HLA-B* 13可能是LL型拮抗基因、DRB1*15可能是LL型的易感基因;HLA-B* 40、DQ *05可能是TT型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2.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近年来,运城市从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树立卫生新理念,突出预防为主,抓好防治结合,大力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积极探索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围绕“让人民群众不得病或少得病、让人民群众有地方看病、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让人民群众看好病”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共入选18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以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50%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70%作为血小板高反应性的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氯吡格雷组(葛根素组)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组),比较第3天和第7天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与阿司匹林组比较,葛根素组在第3天和第7天均可明显改善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P〈0.01),在第3天可以更好地抑制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5);葛根素组同样可以显著降低TXA2代谢相关产物水平(P〈0.05)。结论葛根素可以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的血小板高反应性,有助于达到理想的血小板抑制水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Flash模式)在冠状动脉C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120例,其中采用Double Flash扫描方式组60例(A组),常规螺旋扫描方式组60例(B组).入选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心率均<70次/min,窦性心律且节律整齐,且体质量<100 kg.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1分为图像质量极好,2分为图像质量好,3分为图像质量一般,4分为图像质量差),并记录两组患者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有效剂量值及总剂量长度乘积.结果 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整个扫描过程中的总有效剂量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8) mSv vs.(8.6±1.3) mSv,P<0.05];总剂量长度乘积也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8±13.5) mGy·cm vs.(621.4±129.8)mGy.cm,P<0.05].结论 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触发采集模式应用于心率<70次/min的患者时与常规螺旋扫描模式比较,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5.
37.
目的评估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顺义区医院住院并拟行PCI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42~77岁,平均(58.0±9.2)岁。入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PCI术,治疗组于PCI术前1~3 d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围手术期共应用7 d。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于PCI术前、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心肌肌钙蛋白(cTn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54%),有效14例(28%),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临床显效21例(42%),有效11例(22%),总有效率为64%。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升高(82%vs.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IL-6降低,c Tn T升高,治疗组术后较术前hs-CRP和IL-6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治疗组hs-CRP[(0.40±0.70)mg/dl vs.(0.20±0.21)mg/dl]、IL-6[(2.52±2.49)pg/ml vs.(2.37±1.68)pg/ml]、cTnT[(0.12±0.0)ng/ml vs.(0.09±0.05)ng/ml]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抑制PCI围术期炎症反应,具有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2004年8~9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性病患者的HIV抗体初筛试验中(方法为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发现了4例患者的血清HIV抗体呈阳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呈阴性,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将血清送山东省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4例患者的HIV抗体血清学的试验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