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8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2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1990-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造成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2010)中国部分的方法和结果,分析1990年和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归因于低体重的死亡情况、伤残损失寿命年(YLD)、早死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变化情况。结果 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造成的死亡人数共计2 271人,造成的DALY共计295.30千人年。与1990年相比,归因于低体重的死亡人数下降了96.75%,DALY下降了95.46%。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造成的YLD为101.51千人年,YLL为193.79千人年。与1990年相比,低体重造成的YLD和YLL分别减少了444.80千人年和5 759.80千人年。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造成的死亡及DALY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考虑到低年龄组死亡对寿命损失影响的严重性,低体重对我国5岁以下儿童造成的健康影响及疾病负担依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居民自报健康、真实健康和健康态度之间的潜在关系,解决自报健康跨人群不可比性问题,实现人群健康的综合评价。方法利用2007年中国居民自报健康抽样调查数据,将健康情景评价作为对健康态度的测量,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自报健康、真实健康和健康态度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结果居民自报健康结果除了受真实健康因子的支配外,还受个人健康态度的影响。调整健康态度的影响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城乡、中部和西部、经济状况等因素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765(t=-6.3349),0.0211(t=2.8827),-0.0014(t=-0.7853),0.0275(t=2.5759),0.0491(t=5.4676),-0.0092(t=-0.7778),0.0701(t=7.7376);而真实健康因子与年龄、性别、城乡、经济状况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则分别为-0.2360(t=-12.3360),0.0016(t=0.0551),0.1269(t=8.3125),0.0421(t=4.0852),-0.0508(t=-4.3965),-0.1653(t=-10.1801),0.0760(t=7.2493)。结论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应用于人群自报健康状况资料的分析,消除健康态度的影响后获得真实健康因子,后者比自报健康本身更具有可比性,从而客观评价不同人群真实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媒体重点报道的湖北应城市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开展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媒体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1973—1975年全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以及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描述湖北省应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化趋势。结果湖北省应城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48.26/10万,过去30多年来,该地恶性肿瘤死亡率大幅度上升,上升幅度是全国的9.27倍,该县每10万人中,平均每年比全国水平多死43例恶性肿瘤患者。该地多种恶性肿瘤变化幅度明显异于全国,食管癌、胃癌不降反升;肝癌、肺癌、白血病、结直肠癌的上升幅度分别是全国的5.84倍、5.61倍、5.07倍、17.91倍,胃癌、肝癌、肺癌、结直肠癌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15.32/10万、16.78/10万、8.32/10万及3.98/10万。负二项分布拟合结果提示胃癌的死亡存在村落聚集性。结论湖北省应城市历史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低,但上升幅度大,处于全国高发水平,呈现多种恶性肿瘤普遍高发现象,胃癌死亡存在村落聚集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2006-2012年中国女性人群子宫颈癌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国疾病监测死因上报系统2006-2012年子宫颈癌死亡数据,通过死因漏报调查进行调整,分析不同城乡和东、中、西部地区我国女性子宫颈癌粗死亡率及年龄分布特征;采用全国第六次普查人口和Segi''s世界人口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06-2012年子宫颈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年,我国女性子宫颈癌粗死亡率为3.15/10万,其中农村地区粗死亡率为3.45/10万,高于城市地区(2.76/10万);中部地区粗死亡率为3.77/10万,高于西部地区(3.23/10万)和东部地区(2.54/10万)。2006-2012年,全国子宫颈癌世界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平均每年上升2.9%(95% CI:0.8%~5.0%),其中30~59岁组上升6.0%(95% CI:1.6%~10.5%);中部地区平均每年下降4.6%(95% CI:-5.9%~-3.3%),其中30~59岁组-3.2%(95% CI:-5.0%~-1.4%)和≥60岁组-5.7%(95% CI:-9.3%~-2.0%)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西部地区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中国人口年龄标化率变化趋势与世标率相近。结论 我国子宫颈癌下降趋于停滞,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仍然是我国子宫颈癌防控的重点区域;而东部地区30~59岁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上升现象亟需引起重视;建立综合的子宫颈癌防控体系是继续降低我国女性子宫颈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5.
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在冠心病死亡率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一些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的死亡率亦呈急剧上升趋势,其中冠心病的死亡率,已由1991年时的25/10万升至2000年时的50/10万。这些慢性病死亡率的急剧上升总的说来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口结构的老化,二是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确切的估计出人口老化和其他危险因素改变对死亡率上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死因登记报告系统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因登记资料的分析结果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卫生和经济状况,可以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2003年,有115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死因数据,但数据总体质量不高.中国常规死因登记资料主要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点(DSP)系统和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收集.DSP系统虽然只覆盖中国总人口的1%,但该系统通过概率抽样形成,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大约覆盖中国总人口的8%.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价我国整体及分省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况现状。方法本研究涉及的资料与数据来源于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CHI)(2017)研究结果。 选取CHI“疾病救治情况”维度的15个指标测算和分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具体情况,并对全国和分省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况CHI得分进行排名比较。 CHI(2017)“疾病救治情况”维度各指标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况越好。结果2017年我国心血管疾病救治情况得分平均分为44.04分。 区域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南方地区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情况得分为47.29分,高于北方地区(39.51分);东部地区得分为46.93分,高于中部地区(41.08分)和西部地区(42.48分)。 分省数据显示,北京市得分最高(62.01分),其次是浙江省(61.73分)、上海市(61.72分)、湖南省(60.96分)和海南省(60.39分)。 宁夏回族自治区得分最低(27.11分),其他得分较低的省份有辽宁省(28.16分)、安徽省(34.56分)、云南省(35.09分)、内蒙古自治区(35.23分)。结论我国区域间心血管疾病救治情况存在差异,体现出南方优于北方,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心血管疾病救治情况优于其他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分析1990-2015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缺乏性疾病负担状况及25年间的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33个省的5岁以下儿童主要营养缺乏性疾病负担总体及分病种营养...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索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对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的影响及其适用性。方法 使用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构建基于邻接关系的Rook矩阵、Queen矩阵,以及基于距离关系的K最近邻矩阵、距离阈值矩阵,分别进行2018年我国区县水平CVD死亡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使用4类26种空间权重矩阵分析我国CVD死亡全局自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全局Moran''s I统计量在一阶Rook矩阵(0.406)、一阶Queen矩阵(0.406)、5个空间单元K最近邻矩阵(0.409)以及距离阈值100 km(0.358)时达到最大。同时,我国CVD死亡呈现局部聚集性分布,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在探测CVD死亡"高-高""低-低""高-低""低-高"空间聚集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结论 我国CVD死亡存在显著全局及局部自相关性。结合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深入掌握我国区县水平CVD死亡空间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CVD早死区域防控、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2004--20 1 0年中国心血管病 死亡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心血管病死亡变化规律和特征。方法使用全国疾病监测系 统2004--2010年死因监测数据,在漏报调整的基础上,分析心血管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因构 成的变化趋势。结果全国心血管病总死亡率从2004年的240.03/10万人升至2010年的268.92/ 10万人,平均每年上升5.50/10万人,每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上升2.17%。死因分析表明,缺血性心 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及其他心脏病均呈上升趋势,每年上升幅度分别为5.05%、2.08%、 1.02%和2.66%,风湿性心脏病则呈明显下降趋势,以每年7.02%的幅度下降。消除人口老龄化影 响后,上述趋势不变,但斜率有所降低。全国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由2004年的37.46%上 升至2010年的40.73%,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无变化,缺血性心脏病所占比例 则明显上升,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其他心血管病死亡所占比例变化不大。结论 2004--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呈明显上升,其趋势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