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儿科医院感染现状和预防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儿科医院感染现状,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对 2002年 1月至 2003年 3月儿科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 101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致病菌及药敏情况,并进行统计.结果显示, <2岁患儿发生医院感染 623例( 61.1%),重症监护室患儿发生医院感染 589例( 57.8% ),接受侵入性操作 862例( 84.6%);感染部位在呼吸道 648例( 63.6% );共分离细菌 39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葡萄球菌为次之,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第三位,肠球菌居第四位.提示应密切关注医院感染高危儿童,采取更为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监督制度,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积极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82.
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氧利用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氧利用率(O2U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①将71例危重病人分为急诊心肺复苏组(A组,26例)、非心肺复苏危重病人组(B组,45例);设正常人对照组(C组,30例)。②A、B组患者于急诊入院抢救时和住院后1,2,3,5,7,10天分别于晨8时抽动、静脉血各一次查血气,并计算O2UC(C组仅做一次)。结果:①急诊入院时和住院第1天,A、B组的O2UC均显著高于C组(P<0.01),而A组亦高于B组(P<0.01)。②住院第3天起,A、B组O2UC均很快下降(与C组比较,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B组于第5天起O2UC逐渐回升至正常;而A组于第3天起,O2UC持续低于C组(P<0.01)。结论: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早期O2UC常升高,而中晚期则常明显下降,且病情严重、预后差。O2UC可作为判断急诊心肺复苏病人组织缺氧、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寻找产后抑郁症及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病因,明确护理工作中对抑郁症及盆底功能障碍预防与干预的侧重点。方法随访2015年6月-2016年12月该院正常产的268例产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收集抑郁指数(DI)及盆底肌力级别(PFMS)。结果对DI而言,文化程度和分娩次数因素下的各层级间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PFMS而言,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情况、分娩次数、产前体质量指数(BMI)、胎儿体质量均对PMFS的数值具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文化程度及分娩次数具有较高相关性,且DI与文化程度及分娩次数均呈负相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情况、分娩次数、产前BMI、胎儿体质量均具有相关性。年龄越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风险越高。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风险越低。多次分娩及过重的胎儿体质量可致盆底肌肉功能显著减退。产前BMI处于正常水平者,盆底功能异常风险更低。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低文化程度与收入产妇的心理干预,加强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不高、分娩次数较多、产前BMI异常、胎儿体质量过大的患者盆底肌肉锻炼的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本次研究观察组194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1-08—2012-08收治的手术患者,在术前针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对照组为2010-07—2011-07收治的未采取风险管理的常规护理患者,共188例。回顾2组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记录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术前护理常见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为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5.
迄今为止,感染性疾病仍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耐药菌株的增加,新的抗菌药物不断问世,这些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疗效高,毒性低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也出现了不少造成机体损害的不良反应,甚至有死亡的报道,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和警惕。本文着重介...  相似文献   
86.
431例危重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1984年3月-1994年6月收治2573例危重儿中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431例(男308例,女123例。年龄最小34天,最大1210/12岁)。病程在<3天的发生率70.30%。原发病以严重败血症、重症肺炎、农药/食物中毒、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为主。作者在说明危重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的同时,指出对危重儿抢救要警惕其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潜在可能性,加强临床严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122例呼吸衰竭患儿在气管插管机械呼吸后出现的并发症作了回顾分析。病例中男81例,女41例,其中婴幼儿占86%。并发症主要有气管插管损伤、气压伤、肺不张、插管脱出、插管堵塞及肺部继发感染等,其中以气胸后果最严重,病死率达69%。作者认为导致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与气管插管机械呼吸的技术、质量和管理,以及年龄和疾病等有关,在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利用电子监护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和处理。并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PICU危重患儿发生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病因、流行病学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总结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PICU危重患儿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病因、预后与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关系,对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788例危重患儿中569例发生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病死率29·3%,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χ2=0·357,P=0·896)。严重感染、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意外伤害、急性脑功能障碍是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分别占39·4%、27·9%、16·7%和16·0%。对9种死亡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入院当天的危重病评分值、合并的基础疾病、血红蛋白显著下降、胃液pH值、血糖浓度异常、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合并器官功能衰竭数目和休克与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或P<0·001)。结论1999年以来,急性胃肠功能衰竭病死率依然很高。严重感染、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意外伤害、急性脑功能障碍是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患儿年龄小于1岁、危重病评分低及合并MODS是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除治疗原发疾病、调整内环境、改善微循环外,还可通过提供最佳营养支持、维护胃肠黏膜屏障及外科治疗等措施,以期降低急性胃肠功能衰竭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9.
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暗娼(FSWs)、男男性接触者(MSM)、静脉吸毒者(IDUs)的行为干预模式,评
价干预模式的有效性,为下一步制订有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典型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单位,对
2012年安徽省FSWs、MSM、IDUs干预模式进行面对面定性、定量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
分析评价干预模式有效性,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所有干预模式中,人均干预19人,月
均计划完成率109.40%。七种干预模式效率分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草
根)组织效率最高, 其次为CDC 及同伴教育员、同伴教育员, 以及戒毒/监管场所人员和其他(犘<
0.05)。干预目标贡献率以CDC、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草根) 组织为主, 分别占30.97%、30.55% 和
21.11%。86.96%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干预FSWs模式、社区(草根) 组织干预MSM 模式、
美沙酮门诊/戒毒所干预IDUs模式可以推广;85.19% 调查对象认为目标人群的隐匿性和不配合是干预的
主要障碍。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草根) 组织和美沙酮门诊/戒毒所分别对FSWs、MSM、
IDUs的干预模式可行,进一步加大多部门合作和目标人群间的交流是有效策略,全球基金项目的管理模式
和资金的持续、足额支持是后续工作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模式
中图分类号:R512.91,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5 0443 04  相似文献   
90.
甘露醇注射速度对留置针穿刺部位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秀红 《护理学杂志》2008,23(14):15-16
目的 了解在25℃环境中以不同速度静脉注射20%甘露醇对兔耳静脉损伤情况.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的新西兰兔36只,随机取4只作为对照组,另32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8只.均于兔两耳留置静脉留置针.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kg 30 min注入;另四组给予20%甘露醇5 ml/kg分别于5 min(A组)、10 min(B组)、20 min(C组)、30 min(D组)注射完毕.均8 h给药1次,连续3 d.最后1次给药后处死兔,在穿刺点及以上2 cm处取血管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组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及血栓形成情况与其余四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实验组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D组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炎症相对较多,A组血栓形成相对较多.结论 注射甘露醇对穿刺部位血管均有损伤;根据注射甘露醇时的速度、持续时间不同,穿刺部位血管的损伤特点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