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SODN对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观察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特异性反义核酸(ASODN)对2215细胞表面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HLA-Ⅰ)表达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互补于x基因关键区的三段反义核酸,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SODN对2215细胞表面HLA-Ⅰ表达的影响,细胞原位杂交观察作用细胞内HLA-ⅠmRNA含量变化,同时用PAP-ELISA法检测作用细胞上清中HBxAg的含量。结果三段ASODN均能抑制HBxAg的表达,2215细胞表面HLA-Ⅰ类抗原的表达及细胞内HLA-ⅠmRNA含量也降低。结论HBxAg表达量的降低可能系ASODN序列特异性抑制作用所致,而HLA-Ⅰ表达的降低可能是HBxAg对HLA-Ⅰ基因启动子的激发减少的间接结果。  相似文献   
52.
双位点核酶对2.2.15细胞中HBV基因表达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在细胞内阻断C区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从pGEM-Rz123(含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上切下双位点核酶的片段,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中。利用lipofectamine介导,将重组质粒pBBS212-Rz及pBBS212转染2.2.15细胞中,采用打点杂交技术观察核酶的表达,采用ELISA、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图象分析法、Westernblot分析HBe/HBcAg及HBsAg的表达。结果:转染的2.2.15细胞经潮霉素B和G418筛选2周后,打点杂交证实可表达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ELISA方法检测发现核酶抑制HBeAg表达48.6%,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图象分析法、Westernblot分析证实核酶可抑制HBV细胞内表达。结论:该双位点核酶通过针对HBVC区基因的剪切作用,阻断C区基因表达,抑制了HBe/HBc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53.
PAP┐ELISA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冯志华周永兴姚志强李光玉焦建中(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西安710038)关键词乙肝病毒X抗原ELISA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中图号R512.6我们用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抗体(HBxAb)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  相似文献   
54.
TH1/TH2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Th1/Th2变化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了20例正常人,35例慢性丙型肝炎,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血清中的IFN-γ,IL-2,IL-4和IL-6的水平。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Th2类细胞因子(IL-4,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类细胞因子水平IL-2也增高(P<0.05),然而,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比Th1类细胞因子水平高。结论 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由此引起的Th1/Th2比值下降可能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程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55.
肝癌组织中TIMP-1和TIMP-2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TIMP-1和TIMP-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探讨TIMP-1和TIMP-2在肝癌组织生长、侵润及转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以抗TIMP-1和TIMP-2单克隆抗体(mAb)为试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原发性肝癌、肝高分化腺癌的肝组织中TIMP-1和TIMP-2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肝组织做对照。结果 10例原发性肝癌患的肝组织中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100%,在癌组织及非癌组织中均有表达。癌组织中的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的强度比较为6例高于、4例低于周围的非癌组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织),癌组织中TIMP-1和TIMP-2蛋白的表达呈散在性分布,但TIMP-1比TIMP-2表达强。9例肝高分化腺癌的腺癌组织中无TIMP-1和TIMP-2相关抗原的表达,但癌周组织的肝细胞有3例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为阳性。10例正常肝组织中TIMP-1和TIMP-2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TIMP-1和TIMP-2存在于原发性肝癌的癌组织中,其表达的部位与强度可能与癌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6.
小鼠对HBV DNA疫苗的免疫应答及细胞因子的免疫佐剂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编码小鼠 IL- 2及 IL- 12的真核表达载体 ,对 HBV DNA疫苗诱导 Balb/ c小鼠 (H- 2 d )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稳定表达 HBs Ag的小鼠肥大细胞瘤 P815细胞 (P 815 - HBV- S)成瘤性的影响。 方法 :肌内注射HBV DNA疫苗及细胞因子真核表达载体 ;背部皮下接种 P 815 - HBV - S细胞 ,观察成瘤情况 ;EL ISA法测定血清抗HBs;4h5 1 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 CTL 活性。 结果 :免疫 8周后 ,以 p CR3.1- S、p CR3.1- S+IL- 2及 p CR3.1-S+IL- 12免疫的小鼠血清 ,45 0 nm A值分别为 0 .87± 0 .1、1.98± 0 .17及 1.6 7± 0 .15 ,均较 p CR3.1组显著提高(P<0 .0 5 )。CTL 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5 0 .5± 6 .4) %、(6 1.9± 7.1) %及 (73.3± 8.8) % ,后两组与 p CR3.1- S组比较差异均显著 (P<0 .0 5 )。脾细胞悬液经抗 CD4+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 ,CTL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 (48.3± 5 .9) %、(5 6 .2± 7.5 ) %和 (75 .6± 9.1) % ,抗 CD8+ 单克隆抗体处理后分别为 (10 .6± 1.4) %、(13.6± 1.9) %和 (16 .9±2 .3) %。对照组成瘤率为 10 0 % ,p CR3.1- S组小鼠成瘤率为 12 .5 % ,p CR3.1- S+IL- 12真核表达载体组成瘤率为0 ,对照组平均存活期和 6周后存活率分别为 2 8.4天和 0天。后两组分别 >38.2天及 45  相似文献   
57.
我科于2002年至2004年采用袖套状包皮切除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患者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作者比较了五灵丸、五味子丸和联苯双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五灵丸对乏力、纳差的显效率显著高于五味子丸(93.8%,84.3%对40.0%,30.0%,P<0.05);对体征的改善五灵丸组治后的无效例次(4例次)明显少于另两组的14例次.实验检测示五灵丸降S-GPT,S-GOT至正常的百分率显著高于五味子丸组(90.6%,87.5%对36.6%,23.5%,P<0.05);在降S-GOT方面五灵丸还优于联苯双酯(87.5%对26.3%P<0.05).对于血清白蛋白五灵丸治后与治前比有显著提高(t=2.57,P<0.05),而另药无此差异.对黄疸指数的消退五灵丸也优于联苯双酯(t=2.67,P<0.05).提示五灵丸治疗慢性肝炎优于五味子丸和联苯双酯.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肝炎病毒(TTV)有否直接垂直传播途径及尿液传播的可能性,初步了解西安地区TTV结构部分特点.方法参照文献[1]在TTV DNA ORF1区设计一套套式PCR引物,建立TTV DNA套式PCR检测方法,对16例血清检测TTV DNA阳性的患者尿液做了TTV DNA检测,对52 例正常顺产孕妇血清及其婴儿脐带血同时检测TTV DNA; 并且对西安地区1例原因不明而TTV阳性肝炎患者的TTV套式PCR扩增终产物纯化直接测序.结果 16例血清检测TTV DNA阳性的患者尿液TTV DNA检测未发现1例阳性; 在52例顺产妇外周血中,9例TTV DNA阳性TTV基因检测阳性率为17.3%(9/52);而新生儿脐带血TTV基因检测阳性率为7.7%(4/52); 其中,母子同时TTV DNA阳性2 例,单纯母亲血TTV DNA 阳性7例; 单纯婴儿脐带血TTV DNA 阳性2例.直接测序法测序,测得的143bp序列用DNAsis分析软件中国1株(BDH1)序列比较,二者同源性为65.0%,差异率为35.0%(>30%).结论 TTV可能不能通过尿液传播,但能经胎盘直接垂直传播, 西安地区TTV流行毒株可能存在新的TTV基因型.  相似文献   
60.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研究IgGFcγRⅢ(CD16)在人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及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是否存在CD16,从而为HCV母婴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细胞学实验基础。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人足月胎盘组织,以35%、45%两个Percoll密度梯度进行分离纯化,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足月分娩后的胎盘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及体外分离培养的胎盘滋养层细胞进行染色。结果: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血管内皮细胞及基质成分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经该法分离纯化的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者(滋养层细胞(占90%以上,胎盘组织切片的滋养层细胞及体外分离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抗CD16染色阳性,阳性信号定位于胞质,未见胞核着色,结论:改进后的分离方法可能得到较高纯度的滋养层细胞,胎盘组织的滋养层细胞和体外分离培养的滋养层细胞均有CD16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