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Pro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ntin-19-fragment,CYFRA21-1)、肿瘤相关糖类抗原125(CA125)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51例小细胞肺癌,99例非小细胞肺癌,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0例表面健康个体血清ProGRP、CYFRA21-1、CA125含量并数据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ProGRP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其敏感性在小细胞肺癌组中最高,达92%;CYFRA21-1水平肺鳞癌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肺腺癌及小细胞肺癌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A125水平肺腺癌组显著高于其他组。临床TNM分期越晚,三个指标水平均越高;肿瘤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三个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ProGRP、CYFRA21-1、CA125有助于肺癌的辅助诊断、病例类型及临床分期预测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32.
张大炜;戴梅;周旭升;韩垚;华春萱;褚福永;张竹华 《中医杂志》2016,57(15):1313-1316
目的观察消心痹方联合西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中医症状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6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证实的H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缓释片47.5mg口服,每日1次,根据血压、心率调整剂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消心痹方口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90天。观察两组患者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气短、头晕中医症状疗效,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IVPW)及二者比值(IVS/IVPW)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并比较NYHA分级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胸痛、心悸、乏力、气短症状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IVS、IVPW及IVS/LVPW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NT-proBNP含量及IVS、IVPW、IVS/LVPW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心痹方联合西药可以改善HCM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缓脾1号方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及缓脾1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17.5 mg/(kg·d),缓脾1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缓脾1号0.3、0.7、1.4 g/(kg·d)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 mL/100 g)灌胃,1次/d。各组均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后检测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缓脾1号高剂量组OGTT 30 min、60 min、120 min时点血糖值均明显降低(P0.01,P0.05);缓脾1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血清FFA、TC、TG、LDL及缓脾1号低剂量组血清TC、TG、LDL明显降低(P0.01,P0.05);缓脾1号各剂量组肝组织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0.01,P0.05)。结论缓脾1号方可改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