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4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多模式手卫生干预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2022年,某三甲医院感染控制团队对全院医务人员实施多模式手卫生干预,回顾性分析手卫生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病房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稳定上升趋势;手卫生依从率从2014年64.98%提高到2022年85.01%(P<0.001),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从1.21%下降至0.83%(P<0.05),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369,P=0.027)。各季度不同区域及不同岗位的手卫生依从率均有所提高(P<0.001)。各季度5个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中,无菌操作前与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小幅波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呈上升趋势;接触患者前与接触患者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在2020年之后有所下降(P<0.001)。结论 多模式手卫生干预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10年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对该类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2003年2 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共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术治疗累及颅底的肿瘤116 例,根据CT及MRI 冠状位所示的颅底受肿瘤侵犯情况分为3 类,Ⅰ型为肿瘤紧邻颅底但尚未破坏颅底骨质(n= 45)、Ⅱ型为肿瘤破坏颅底骨质但硬脑膜完整(n= 30)、Ⅲ型为肿瘤侵犯硬脑膜但未侵犯脑实质(n= 41)。 116 例患者的肿瘤均行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并根据缺损情况分别采用邻近局部或区域组织瓣(n= 62)和游离血管化组织瓣(n= 54)修复缺损。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颅颌面联合切除手术,未发生术中并发症。组织瓣转移成功率为 98.3%,游离组织瓣转移成功率为96.4%。3 例分别因术后颅内感染(n= 2)和颈内动脉出血(n= 1)死亡。围手术期的并发症率为14.7% ,死亡率为2.6% 。94例患者随访6 月~11年,36例发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总复发及转移率为38.5% 。肿瘤复发转移所致的死亡率为17.7% ,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死亡率为23.2% 。结论:对于颅颌面联合切除术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注意肿瘤根治和术后功能、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之间的平衡,即注重功能和外形、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供区和受区、重要功能和次要功能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IMP 3 和CD44蛋白在复发性膀胱癌中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 月至2012年12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诊断为尿路上皮癌(UC)的病例,其中筛选出6 个月内短期复发组25例和3 年以上较长期首次复发组29例。应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短期复发组和较长期首次复发组UC病例中IMP 3 和CD4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 个月内UC复发为25例,6 例表达IMP 3,且均为高级别UC。3 年以上较长期首次UC复发为29例,仅有1 例低级别UC表达IMP 3。在短期复发组中IMP 3 阳性率为24%(6/ 25),表达强度为弱阳性16%(4/ 25)和强阳性8%(2/ 25),明显高于较长期首次复发组中阳性率3.45%(1/ 29)以及表达强度中的弱阳性3.45%(1/ 29)和强阳性0(0/ 29)。 CD44蛋白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P 3 表达与UC复发患者的肿瘤分期、分级呈正相关,而CD44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呈负相关。IMP 3 表达与CD44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MP 3在UC短期复发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较长期首次复发组。IMP 3 可作为新的指标,并联合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等因素对膀胱UC患者经尿道肿瘤电切术后短期复发的高危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CRT )对cT 3 期低位直肠癌及其各亚分期预后的影响,进一步评估是否所有T 3 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均应行CRT 。方法:对2008年1 月至2012年12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223 例cT 3 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按北美放射协会(RSNA)影像学分期标准回顾性进行亚分期,即根据高分辨率MRI 测量下肿瘤浸润直肠系膜的深度(depth of mesorectal invasion,DMI)分为mrT3a 期(DMI<5 mm),mrT3b 期(DMI 为5~10mm)和mrT3c 期(DMI>10mm),并根据是否行CRT 分为新辅助放化疗组(CRT 组,115 例)和未行新辅助放化疗组(nCRT组,108 例),比较两组患者及其
各亚分期(mrT3a、mrT3b、mrT3c)之间预后的差异。结果:对于整体mrT3 期,CRT 组和nCRT组的3 年无病生存率(78.2% vs . 71.9% ,P =0.608)和局部复发率(4.4% vs . 8.5% ,P = 0.120)无统计学差异。对于mrT3 各亚分期,CRT 组和nCRT组预后分别为:mrT3a:3 年无病生存率82.4% vs . 81.8%(P = 0.837)、局部复发率5.8% vs . 5.9%(P = 0.658);mrT3b:3 年无病生存率84.4% vs . 42.4%(P = 0.032)、局部复发率0 vs . 18.2%(P = 0.014);mrT3b、mrT3c:3 年无病生存率72.8% vs . 42.4%(P = 0.060)、局部复发率2.4% vs . 18.2%(P = 0.021)。 单因素分析提示DMI 和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CRM)是mrT3 期直肠癌患者3 年无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Cox 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CRM是独立影响因素(OR= 2.249,CI :1.067~4.742,P = 0.033)。 结论:CRT 能改善mrT3b、mrT3c 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但可能无法改善mrT3a 且CRM阴性低位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对这部分患者可直接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KM 2 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 月至2013年10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非小细胞肺癌120 例患者,术后进行2 个月的放射治疗,按照疗效将患者分为4 组。RT-PCR 检测患者放疗前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KM 2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KM 2 蛋白表达。RT-PCR 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疗效组PKM 2 表达水平。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放疗2 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49.2% 。PKM 2 在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KM 2 表达水平与患者放疗疗效呈负相关。结论:PKM 2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KM 2 低表达患者对放疗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专家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 )的工作概况,评价MDT 模式在肿瘤姑息治疗领域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 月1 日至2015年3 月31日参加本院肿瘤姑息治疗MDT 会诊的371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基本特征、MDT 决策执行情况,并对部分姑息治疗方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患者401 例次共获得318(79%)项治疗建议,其中293 项为姑息治疗建议。MDT 为119 例疼痛患者提供了合理化镇痛方案,对95例患者提出营养治疗意见,对36例患者采取了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有效随访到的374 项MDT 决策,全部执行者273 项(73%),部分执行者49项(13%),总体执行率86% 。执行MDT 决策的患者,在疼痛控制、营养状况改善及与抑郁相关的躯体症状缓解方面均优于未执行者(P < 0.001,P < 0.001 及P < 0.01)。 结论:肿瘤姑息治疗多学科会诊能为患者提供规范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建议,执行MDT 决策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疼痛、营养障碍及焦虑抑郁等症状,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轻度低肺功能对左全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postoperativ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PCC )的预测能力,以期作为指导临床手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 例施行左全肺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1 个月内有无发生心肺并发症分为PCC 组和无PCC 组,探讨术前轻度或中重度低肺功能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肺通气功能指标(FEV 1% 、MVV% )轻度减低与术后PCC 的关系。结果:200 例患者中正常、轻度及中重度肺功能减低各35、45、120 例,术后1 个月内PCC 发生率分别为28.6% ,53.3% ,6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2.611,P = 0.002);术前FEV 1% 轻度减低(70% ≤ FEV 1< 80%)或MVV% 轻度减低(70% ≤ MVV%<80%)与左全切术后PCC 的发生相关(P = 0.028 及0.014)。进一步分析显示,FEV 1% 或MVV% 单独轻度减低时,患者术后PCC 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FEV 1 和MVV同时轻度减低时,PCC 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598,P = 0.010)。 结论:术前FEV 1% 或MVV% 轻度减低是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的危险因素。FEV 1% 或MVV% 单独轻度减低不能影响肺癌左全肺切除后PCC 的发生,同时满足FEV 1% 及MVV% 轻度减低是肺癌左全切术后PCC 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降低PCC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已建立的癌痛规范化诊疗评估体系进行初步临床应用,探索癌痛诊疗工作的不足之处。方法:分析从徐州市中心医院等三家医院肿瘤科采集的41份医生问卷、43份护士问卷、50份患者问卷和12份科室问卷,找出临床癌痛诊疗工作的主要不足;对此三家医院肿瘤专科和与肿瘤相关的非肿瘤专科进行评估,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者关于癌痛诊疗工作的差异。结果:医生、护士、科室的平均评分分别为85.41± 5.93、88.46± 5.09、83.75± 3.11分,而患者平均评分仅68.67± 7.14分;其中患者止痛有效性与安全性评分换算为百分制后为81.69± 7.71分,但关于止痛观念改变的评分换算后仅为55.78± 11.37分。肿瘤专科平均得分82.22± 2.03分,非肿瘤专科平均得分39.27± 3.58分,经秩和检验WilcoxonW 值为120.0,P < 0.01。结论:患者止痛治疗的观念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与肿瘤相关的非肿瘤专科在癌痛诊疗方面有较大欠缺,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1年版)指导下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自2012年3 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126 例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NRS 评分、爆发痛次数、生存质量影响评分3 个方面改善的情况;分析不同疼痛分级、病种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癌痛缓解的影响因素。结果:规范化治疗后NRS 评分的改善率在不同疼痛分级(P = 0.001)、不同性别患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01),在不同病种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112);规范化治疗后生存质量影响总分下降和爆发痛次数减少的改善率各组内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疼痛分级、病种对癌痛缓解情况影响不大。抗肿瘤治疗、无远处转移两个因素是促使NRS 评分、生存质量影响评分下降的独立因素;无远处转移(P = 0.046)是促使爆发痛次数减少的独立因素。结论:规范化治疗癌痛带来NRS 评分、爆发痛次数、生存质量影响评分的获益;接受抗肿瘤治疗、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止痛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li- 2 蛋白和核增殖标志物Ki-67与胸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胸腺肿瘤(9 例A 型、6 例AB型、11例B 1 型、22例B 2 型及16例C 型)组织中Gli- 2 及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Gli- 2 在胸腺瘤A 、AB、B 1、B 2、C 型的阳性率分别为1/ 9(11.11%)、2/ 6(33.33%)、2/ 11(18.18%)、5/ 22(22.73%)、13/ 16(81.25%),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li- 2 阳性率在Masaoka分期Ⅰ、Ⅱ、Ⅲ、Ⅳ期中分别为2/ 10(20%)、12/ 41(29.27%)、4/ 6(66.67%)、5/7(71.4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患者肿瘤组织中Gli- 2 的高表达与性别、年龄、出血坏死及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 )无相关性,但与肿瘤是否侵及胸膜密切相关;3)Ki-67在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中的阳性标记指数
(LI )分别为7.14± 6.99、15.24± 9.13,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Ki-67在胸腺瘤中的表达与Gli- 2 的表达呈正相关(r s =0.529,P < 0.05);4)Gli- 2 阳性组患者5 年无进展生存率(PFS)56.5%(13/ 23)较阴性组的5 年无进展生存率92.7%(38/ 41)低,Ki-67阳性组的胸腺肿瘤患者5 年无进展生存率61.5%(16/ 26)也较阴性组的5 年无进展生存率92.1%(35/ 38)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Gli- 2 阳性、Ki-67阳性、有胸膜侵袭是影响胸腺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li- 2 与Ki-67在胸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检测二者的表达对判断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有一定提
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