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2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D 2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经胃镜活检或手术标本病理证实为胃腺癌;(2)接受D 2根治手术,且术后接受SOX方案辅助化疗。排除标准:(1)术后病理分期为T...  相似文献   
52.
 引言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远处转移主要发生于肝、肺、骨与腹膜,膀胱转移癌并不多见,占所有膀胱肿瘤的1%,其原发肿瘤来源包括胃癌、黑色素瘤、乳腺癌与肺癌等。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在颈丛麻醉下,通过针电极记录环杓侧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美国尼高力Endeavor CR术中神经功能监测仪,通过针电极记录环杓侧肌CMAP,同心圆电极间断性刺激暴露或未暴露的喉返神经,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28例患者术中暴露31条喉返神经,刺激后均出现潜伏期恒定的CMAP;所需要的刺激强度为0.2~1.6mA,平均为0.96mA;而沿着同一神经未暴露段的可能行径进行刺激时,其中25条神经出现稳定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刺激强度1.3~3.5 mA,平均为2.03 mA,其余6条神经即使刺激强度达5 mA未能诱发出CMAP,但该6例神经完全解剖暴露后,仍可出现稳定的环杓侧肌诱发肌电图.28例患者术后发音全部正常.结论 通过环杓侧肌记录CMAP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术中的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病例介绍 本例患者女性,74岁.主诉:进食后突发右下腹持续胀痛半天.现病史:入院前1 d晚上少量进食后,突发持续性腹部胀痛,以右下腹部明显.即刻呕吐1次(胃内容物)和排黄色软便1次,之后腹痛稍有缓解.不伴寒战、发热,无反酸、烧心感,无血便.入院当日凌晨,患者腹痛症状加重,来我院就诊,急诊行腹部CT检查:肝内胆管积气,门静脉内部分积气;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其内未见明确栓塞.查血和尿淀粉酶及心肌梗死三项未见异常.予禁食、补液、抑酸(法莫替丁)、止吐(甲氧氯普胺)、解痉(东莨菪碱、匹维溴胺)及抗炎(依替米星)治疗,症状持续不缓解.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70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49例)和开腹组(68例),并对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随访结果进行比较.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并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46±64)min,显著长于开腹组的(218±50)min(t=-2.677,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7±135)ml、3 d、12 d、45%(22/49)和20%(10/49),显著优于开腹组的(296±178)ml、4 d、14 d、74%(50/68)和44%(30/68)(t=2.920,U=770.5、1181.0,X~2=9.864、7.115,P<0.05).腹腔镜组肠管切除长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7)cm和(13±6)枚,开腹组为(20±8)cm和(16±6)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0,t=2.007,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4%和94.7%,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2%和8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1,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6.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小肠恶性肿瘤的20%和全部软组织肉瘤的5%.GIST平均年发病率大约为1/10万^[1]。近年来.GIST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就GIST生物学特点、生物学治疗及生物学预后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Dll-1/Notchl信号传导通路与结直肠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明确此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固定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肠黏膜中Dll-1及Notch1蛋白表达;用Notch1通路中γ-分泌酶抑制剂DAPT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SW480,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固定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tch1胞内活性段及其靶基因产物Hes-1和Bcl-2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Notch1和Dll-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高于正常肠黏膜的1.75及2.21倍(t=2.554,P=0.012及t=3.565,P=0.005);二者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 =2.463,P=0.017及t=2.390,P=0.019)、分期(t=2.675,P=0.007及f=2.310,P=0.021)及淋巴结转移(t =2.229,P=0.021及t=2.210,P=0.023)有关.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阻断Notch1通路可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同时NICD和Bcl-2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结论 Dll-1及Notch1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阻断Notch1通路可抑制Bcl-2表达,同时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07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75岁以上)的临床资料.应用POSSUM、E-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用ROC曲线及实际例数/预测例数(O/E)比值评估其效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POSSUM和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9%~86.6%(平均32.7%)和19.1%~99.1%(平均55.5%),E-POSSUM评分系统优于POSSUM评分系统[ 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862比0.576];O/E:0.771比0.454,更加接近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25.2%,27/107).术前合并糖尿病(P=0.019)和发病部位为直肠(P=0.005)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口瘘为最常见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P=0.026)、术前ASA分级(P=0.025)、术前肠梗阻(P=0.037)及术前肠穿孔(P=0.001)是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术前应用E-POSSUM评分系统可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对于并发症发生高危患者术前应积极干预高危因素,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期的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1和T2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连续采集20例大肠癌患者初诊时外周血,以20例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作为对照。应用胞内因子检测法检测T1及T2的比率。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1比率为(36±11)%,T2比率为3·3(1·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12)%、4·1(3·1)%](P<0·05)。肿瘤直径≥5cm患者的T1低于肿瘤直径<5cm患者[(31±11)%比(40±10)%,P=0·064];低分化癌患者的T1低于高、中分化癌患者[(28±10)%比(38±11)%,P=0·072];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1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1±10)%比(41±10)%,P<0·05];Ⅲ、Ⅳ期患者的T1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31±10)%比(41±10)%,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1和T2比率显著降低。T1可能是判断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0.
癌基因Stat3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转录信号传导子与激活子 3(Stat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Stat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 4 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肠粘膜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P <0 0 5 ) ,平均为正常肠粘膜的 2 4 5倍 ;Stat3表达水平与Dukes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Stat3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远处转移、年龄、性别以及是否浸润浆膜无关 (P >0 0 5 )。结论Stat3的过量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