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目的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6(CDK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 法测定48例胃癌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胃黏膜中cyclinD1和CDK6的表达量。结果 Cyclin D1在 58%的胃癌组织中呈异常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TNM分期相关。CDK6 的表达水平在69%的胃癌组织中异常升高,并与组织学分类、淋巴转移和TNM分期相关。未发现 cyclin D1和CDK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包括cyclin D1和CDK6过表达在内的多个因素与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关,但只有TNM分期和CDK6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yclin D1和CDK6的异常高表达有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2.
目的探讨双语教学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八年制医学生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采取对策。方法从我院目前的教学对象、教学用书、授课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双语教学在八年制医学生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实习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与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均表明,皮肤性病学双语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考核成绩基本达到了预期要求。结论八年制医学生皮肤性病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43.
目的通过构建结直肠癌免疫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用于评估患者预后。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和临床信息, 筛选其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基于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风险模型, 进一步分析该模型对于临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并通过外部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鉴定出85个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3(CXCL3)、脂联素受体蛋白1(ADIPOQ)、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G(i)亚基α-1(GNAI1)、上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锯齿状蛋白2(JAG2)、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血管活性肠肽(VIP)、盐皮质激素受体(NR3C2)共8个基因建立风险模型。基于该模型获得患者风险评分, 高风险组预后差于低风险组(χ2=22.611, P<0.001), 且该风险评分为结直肠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HR)=1.154, 95%可信区间(CI):1.091~1.220, P<0.001)。该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3, 可以较好地区分高低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结论本研究成功...  相似文献   
44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斑蝥复方制剂治疗宫颈癌的生物活性成分以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和文献筛选确定相应的活性成分和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宫颈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借助Cytoscape3.8.2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和"药物...  相似文献   
445.
结直肠癌中MEK2/ERK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丝裂原激活化蛋白激酶 (MAPK )中MEK2 /ERK信号传导通路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 1)采用Westernblot检测 5 2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邻近肠黏膜中MEK 2蛋白的表达。 ( 2 )用丝裂原细胞外激酶 (MEK )抑制剂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SW 480 ,然后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 ;用Westernblot检测MEK2 ,p ERK及其靶基因产物C myc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EK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邻近的肠黏膜 (P <0 .0 5 ) ,且与肿瘤的分化、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应用MEK的抑制剂后SW 480细胞中MEK2 ,p ERK ,C myc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 MEK2活性增高与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力有关 ,阻断MEK2 /ERK信号传导通路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