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患者女,60岁。因胆管癌术后12个月,发现下腹肿物3个月。以肿物性质待查入院。患者12个月前因肝门部胆管癌于外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大小为3.0 cm×1.8 cm×1.7 cm,位于肝门部,侵犯左右肝管与胆囊管,行左半肝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胆肠内引流术。病理学检查为肝门部胆管中低分化腺癌伴神经广泛浸润,胆囊与胆囊管肌层及浆膜层内见癌组织伴神经浸润。术后未予化疗。查体:体温36.6℃,血压120/75 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软无压痛,下腹正中可触及质硬肿物,约12 cm×10 cm大小,表面  相似文献   
382.
目的:对莫达芬尼酸和莫达芬尼砜进行核磁共振波谱(NMR)研究。方法:采用1D—NMR(^1H、^13C-NMR、DEPT)和2D-NMR(^1H-^1HCOSY、HMQC、HMBC)等现代核磁技术检测莫达芬尼酸和莫达尼酸的结构。结果:归属了莫达芬尼酸和莫达芬尼砜的H、C谱线。结论:首次报道了莫达芬尼酸和莫达芬尼砜的碳谱数据。  相似文献   
383.
患者女,17岁,“下腹部腹胀3个月,盆腔B超发现肿物2d”于2006年8月8日收入院。该患者于入院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满胀不适,未特殊诊治。入院前2d于外院行B超检查提示:下腹部盆腔混合性肿物。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月经规律。入院体检: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5/60mmHg(1mmHg=0.133kPa)。一般状况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正常。  相似文献   
384.
建立多层面评估机制确保网络评估科学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不仅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变教学运行状态监督为教学质量管理而且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教学质量网络评估机制,以科学性与规范性实现教学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385.
患者 男性,48岁,主因“上腹部疼痛伴间歇性肉眼血尿4周”入院。患者4周前无诱因出现上腹部搏动性疼痛同时伴有肉眼血尿,血尿呈间歇性发作,无尿频,尿急与尿痛,无肾绞痛发作,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口服抗生素后血尿无缓解。患者高血压病史20年,平素血压波动于180-160/100-80mmHg(1mmHg=0.133kPa),未规律服药,5个月前因左侧基底节出血行脑内血肿消除术。  相似文献   
386.
患者男性,28岁,已婚,主因黏液便2月余,血便伴发热1个月收住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有黏液,1次/d,无腹痛、恶心、呕吐等,1个月前发现大便呈暗红色伴高热,体温高达39.5℃,发热持续不退,并出现阵发性下腹部隐痛,可自行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为“结肠狭窄”,组织活检示“结肠黏膜呈慢性炎症”。血常规:白细胞15.2×109/L;中性59%;血色素113g/L;诊断为“炎性肠病”,给予抗炎及对症(包括激素类)治疗无效,遂转来我院。入院后继续给予抗炎及对症治疗1周无效,B超和CT示“乙状结肠占位性病变”,遂行手术治疗。术中探…  相似文献   
387.
目的探讨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用人工合成的大鼠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的97-116肽段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MG模型,将12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AG490治疗组及对照组,双盲法隔日评估大鼠临床症状并评分。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中细胞因子IL-6及IL-21的分泌;CCK-8及羟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检测淋巴结单个核细胞的增殖;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抗R97-116抗体水平。结果自免疫后第13天开始,AG490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并且第27、29、31、33、37、39、41天时,两组肌力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G490治疗组中的细胞因子IL-6、IL-21的分泌减少(P<0.01);AG490治疗组中抗R97-116抗体Ig G、Ig G2b的分泌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AG490治疗组的淋巴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结论 AG490通过抑制细胞因子IL-6及IL-21的分泌,降低大鼠血清中抗R97-116抗体Ig G、Ig G2b水平,缓解EAM G大鼠病情。  相似文献   
388.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发展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结肠癌手术预后明显好于直肠癌.然而这一局面近20年来出现了逆转,究其原因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于降低直肠癌局部复发,改善患者生存率的意义重大,而长期以来结肠癌缺少类似的质量控制性标准手术.尽管全球的外科医师知道结肠癌根治手术原则,然而通过何种方法能够保证达到良好的根治效果,目前尚存在争议.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提出填补了这一空白,某种程度上讲它不是一种新的手术技术,然而它却对于如何实施高质量根治手术指明了方向.它基于解剖学和胚胎学理论,合理的提出了手术操作的层面,进一步诠释了结肠脏层筋膜的解剖结构,有利于外科医师学习和开展.  相似文献   
389.
目的 总结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所致4例乳糜漏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1例因结肠癌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中4例术后并发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1例患者中有4 例术后发生乳糜漏,发生率为6.6%,右半结肠发生率100%,肿瘤分期Ⅱ期3例,Ⅲ期1例.发生乳糜漏的时间平均为术后第5(4~6)天,每日最大引流量285~490 ml,平均380 ml.全部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后乳糜漏多发生在右半结肠,以Ⅱ期、Ⅲ期结肠癌为主.避免发生术后乳糜漏应以术中预防为主;治疗首选支持及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