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目的】研究人胚胎早中期肠壁黏膜层及黏膜上皮杯状细胞的发育。【方法】采用形态学、组化及联合组化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27例4-28周胚胎空肠、回肠及结肠肠壁黏膜层的发育进行观察。【结果】黏膜上皮PAS阳性的杯状细胞在10周时已经出现,爱茜蓝阳性的杯状细胞在12周出现;空肠、回肠的黏膜肌层在10周时已开始形成,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肌肉干细胞,此后,随着胎龄的增加,杯状细胞的数目增加。黏膜肌层α—SMA阳性的细胞逐渐增多。【结论】肠黏膜上皮杯状细胞在10周时开始发育,可分为4类:①含中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②含酸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③既含中性黏多糖又含酸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④既不含中性黏多糖也不含酸性黏多糖的杯状细胞。黏膜肌层起源于黏膜下层的肌肉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测定了本中心猕猴各项血液指标的正常值,供本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参考。方法114只猕猴,4~7岁,雌雄各半。饲养条件:单笼饲养,普通环境温度(20±2)℃,湿度(60±10)%,适应期至少2周,食用猴专用配合饲料,饮水符合国家标准。检测项目:测定了血液样本的17项血液生化值、12项血液常规值。结果血液生化指标中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的为: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葡萄糖(GLU);在血液学指标中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的为: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雄性显著低于雌性(P<0.05)的为: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相似文献   
173.
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通过对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管理,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抗菌药物占总药品金额消耗的23.9%,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占5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结论医院的行政干预,是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心脏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和心肌化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mbryonicday,ED)11.5至出生后1d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AP2及HNK1,凋亡相关分子active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①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及心肌化的时空模式:近端流出道心内膜垫于ED11.5开始融合,ED13.5基本完成融合;心肌化约从ED12.5开始,至ED15.5基本完成。整个心肌化过程呈现心肌从流出道隔由外向内的内向性生长趋势。②近端流出道隔HNK1的表达:从ED11.5到生后1d近端流出道隔极少或几乎无HNK1表达。③近端流出道隔AP2的表达:ED11.5几乎无表达,ED12.5、ED13.5可见少量表达,从ED14.5以后消失。④近端流出道隔细胞的凋亡:TUNEL和caspase3的检测均表明近端流出道隔的凋亡集中出现在ED12.5和ED13.5,一部分凋亡细胞可能为AP2阳性的神经嵴源性细胞。结论C57小鼠心脏近端流出道隔在胚胎发育早中期开始融合,并逐渐完成心肌化过程,心脏神经嵴细胞可能通过凋亡途径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175.
张利国  周颖  周国民  曾德仪  罗仁勇 《医药导报》2008,27(11):1413-1414
目的了解霍乱治疗中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查阅住院病历,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药费及转归情况等。结果霍乱O139型5例 ,霍乱病原菌携带者9例,霍乱医学观察者2例,均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治疗霍乱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76.
吕仁和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立了“六对论治”,即:分期论治、对病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六种不同方法。应用“六对论治”法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提高了临床疗效,稳定了病情。  相似文献   
177.
目的制备猫视神经的连续切片,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 ,寻找合适的配准方法 ,经图像采集及初步处理后利用计算机的三维重建技术,获得可视化的猫视神经三维结构。方法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的制备猫视神经连续切片,采用特殊的神经三色染色法进行切片染色。利用数码显微镜及Motic Images Advanced 3.0和Motic Images Assembly 1.0软件对连续的猫视神经石蜡切片进行拍照,获得猫视神经连续切片的原始图像,将原始图像在GIMP软件中经过调整亮度对比度、初步图像配准、提取神经束膜图像信息后在Amira软件下,经过计算机在手工配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自动配准,把二维的切片图像重建成三维的可视化图像。结果实验所得经三色染色的连续切片的原始图像上神经束膜能较好的与周围的组织区分;利用Amira三维重建软件,重建得到猫视神经三维结构图像,重建后的猫视神经结构三维图像可进行任意的切割、旋转、回复、拍照等操作。结论实验证明在不利用标志线的条件下,通过制备视神经连续切片,经过染色拍照,手工图像配准后利用计算机自动配准技术对视神经进行三维重建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8.
目的 研究昼夜节律的改变对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14 d (P14) 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组每天给予24 h持续光照,对照组模拟正常昼夜节律每天给予12 h光照、12 h黑暗环境,运用免疫荧光染色结合RT-PCR技术,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在光照1周后和8周后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情况。 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少部分位于内核层。小鼠光照1周后melanopsin阳性细胞的表达数目实验组少于对照组;RT-PCR结果示小鼠光照1周和8周时melanopsin的mRNA含量实验组均少于各自的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光照可以减少视网膜感光视蛋白melanopsin的表达,提示melanopsin阳性神经节细胞为光敏感性细胞,其表达可能对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有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