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96篇
内科学   105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02篇
外科学   235篇
综合类   583篇
预防医学   34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25篇
  3篇
中国医学   153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8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胃切除术24例。腹腔镜下探查腹腔、清除大网膜及预定范围的淋巴结,通过上腹部小切口完成胃肿瘤切除和胃肠重建。结果中转开腹手术1例。余23例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3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4例。手术时间全胃(171.0±32.5)min,近端胃130、185及210min,远端胃(137.2±40.2)min。术中出血量:全胃(260±80)ml,近端胃190、220、250ml,远端胃(190±50)ml。清除淋巴结(18.4±4.3)枚。术后排气时间(1.4±0.8)d。术后住院时间(12.0±3.4)d。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3月。复发率21.7%(5/23)。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行、可靠,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2.
83.
84.
目的 探讨经蝶窦入路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1年1月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304例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48例行假包膜外切除术(假包膜切除组),156例术中保留假包膜(假包膜保留组)。结果 假包膜切除组治疗全切除率[95.3%(141/148)]显著高于假包膜保留组[75.0%(117/156);P<0.001]。假包膜切除组术后发生脑脊液漏54例,迟发性低钠血症54例,暂时性尿崩症29例;假包膜保留组术后发生脑脊液漏49例、迟发性低钠血症48例、暂时性尿崩症26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颅内出血。术后3个月,假包膜切除组术后生长激素缺乏症发生率[32.4%(48/148]与假包膜保留组[39.6%(63/15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蝶窦入路假包膜外切除术可提高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全切除率,不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85.
正声门下狭窄(subglottic stenosis,SGS)是新生儿期少见但较为难治且严重危及患儿生命的病变之一,是引起气道梗阻、呼吸困难的原因。随着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的提高,反复气管插管后获得性声门下狭窄(acquired subglottic stenosis,ASGS)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约1%~8%~([1])。本院2013年10月收治孕31~(+5)周SGS早产儿1例,应用气管导管扩张气道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患儿,男,日龄12 d,呻吟,气促12 d人院。G2P1,孕31~(+5)周,因胎膜早破22 h于当地医院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  相似文献   
86.
静脉血栓栓塞症可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相应的机体变化。骨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血栓栓塞症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尚无防治共识可供借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织全国三十多位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南或共识,总结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特点、风险因素、诊断流程及防治措施,形成本共识。该共识的实施有望提高国内相关医师对骨肿瘤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7.
周勇  闫世春  韩雪  王倪 《疾病监测》2023,38(4):426-431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登记率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相应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黑龙江省2017—2021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患者来源、治疗分类、病原学诊断、药敏试验结果等,应用Jointpoint回归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及其13个行政地级市(地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年登记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1年黑龙江省共登记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5 816例(年均登记率3.31/10万),年登记率从2017年的2.22/10万上升至2021年的4.65/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呈上升趋势(APC=17.01%,95%CI:4.45%~31.08%,t=4.401,P=0.022);13个行政地级市(地区)中哈尔滨市呈上升趋势(APC=23.85%,95%CI:18.83%~29.14%,t=16.387,P<0.01),伊春市呈下降趋势(APC=-81.04%,95%CI:-94.19%~-37.24%,t=-4.428,P=0.021),其他地市年登记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与完成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关系。方法利用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调福建省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各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研究乙肝疫苗政策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有1 443名儿童纳入分析,χ2检验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与及时组间(〉24hvs.≤24h)儿童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不同,及时组儿童显著高于不及时组儿童(χ2值分别为457.29,、42.96和74.95,P值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者完成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OR值(95%CI)分别为24.36(14.46~41.05)、1.71(1.28~2.29)和2.35(1.68~3.30)。城区儿童完成百白破、麻疹疫苗的OR值分别为0.59(0.45~0.77)和0.36(0.26~0.48)。分层分析显示,乙肝疫苗政策有效降低了及时接种乙肝首针与完成乙肝全程免疫的关系(政策实施前后OR分别为68.09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及时接种乙肝首针能提高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福建省扩大免疫规划后预防接种服务现状,以调整策略推进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方法设计调查表,逐级培训调查员进行填报,省级派调查员到现场随机抽查复核;调查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1 144家预防接种门诊中,省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占98.60%,比扩大免疫规划前增加7.69%。全省平均每万人口1.03名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扩大免疫规划前(P〈0.01)。城镇(或乡镇)接种门诊、村卫生室接种和入户上门接种三种服务形式的接种单位数分别占总接种单位数的82.00%、17.49%、0.14%,城镇(或乡镇)接种门诊数所占比例比扩大免疫规划前提高12.96%。扩大免疫规划后全省所有接种点每年均提供12次以上的免疫接种服务。按日接种、按周(旬)接种所覆盖人口的比例分别增加16.65%、6.56%。结论福建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预防接种服务机构数量、服务频次有所增加,本科以上学历、高中级职称比例的免疫规划服务人员有所提高。但免疫规划服务人员的总体数量无明显增加,农村预防接种单位每万服务人口工作人员数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福建省6个监测点急性乙肝报告的病例资料,评价其实际发病情况。方法对报告的急性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进行实验室复核。结果 2013年共报告乙肝4 086例,初始报告急性乙肝692例(16.9%)、慢性乙肝3 373例(82.7%)、未分类21例(0.5%)。经流行病学调查及抗-HBc-IgM 1∶1000检测排除,审核订正后报告急性乙肝269例(6.6%),慢性乙肝3 796例(92.9%),订正后急性乙肝病例占比下降;乙肝发病性别比2.1∶1。抗HBc-IgM估算的急性乙肝发病率明显低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发病率。结论应提高医务人员对乙肝诊断标准的认识,及时利用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乙肝分类诊断,客观评价福建省乙肝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