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观察海水浸泡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探讨海水致伤机制、制定科学救治原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ECV304细胞划痕创伤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人工海水浸泡处理,划痕创伤愈合修复分析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建立人食管鳞癌EC0156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人工海水干预,监测肿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肿瘤边缘血管的生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结果:海水浸泡后,ECV304细胞失去正常形态,并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呈明显"脱水"状态.在划痕后17 h,对照组划痕已基本愈合,而实验组仍可见清晰划痕,且以实验4 h组划痕尤其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划痕愈合明显延迟,细胞迁移能力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肿瘤边缘新生血管较少,前者肿瘤边缘新生血管较丰富,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微血管密度值:1.2±0.44 vs 3.2±0.83,P<0.05).实验组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较小(P<0.05).结论:海水浸泡能够降低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并抑制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食管鳞癌中clusterin的糖基化修饰和表达定位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clusterin的糖基化翻译后修饰状态和定位改变,探讨clusterin在食管鳞癌发生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对23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食管上皮标本,采用蛋白去糖基化和免疫印迹方法分析不同clusterin蛋白异构体的糖基化修饰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食管鳞癌组织clusterin异构体定位改变.结果:通常成熟型clusterin在还原状态下相对分子质量为40 000,是一种糖基化的蛋白质,定位于正常食管上皮基底膜下食管黏膜层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并经食管腺分泌到食管黏膜表面和血浆中.2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lusterin蛋白糖基化修饰均异常,未成熟的clusterin前体和核型clusterin聚集在癌细胞内,而糖化的成熟型clusterin在食管黏膜基质层减少并消失.结论:食管鳞癌中clusterin蛋白的去糖基化修饰及其定位改变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陈旧性宫外孕是异位妊娠中较为特殊的类型,它是由异位妊娠中的流产型或破裂型演变而来。病史往往很不典型,病程也较长,临床上并不多见。本文总结我院1989年10月~1998年8月间42例陈旧性宫外孕的治疗与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钳夹术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w妊娠的临床应用之优缺点,方法钳夹术组患者入院后宫颈管内插入导尿管、次日行钳夹术;药物流产组第1天空腹服米非司酮180mg,第3天服米索前列醇800μg,每4h时1次,不超过3次,均在门诊观,结果:钳夹术与药物流产比较,药物流产具有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子宫穿孔及宫颈粘连发生机会少,且不增加流产出血量的优点,结论:米非司配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4w妊娠具有安全、经济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c-IAP1)表达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食管鳞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食管鳞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食管上皮中c-IAP1的表达和定位及其与肿瘤,临床分级的关系.免疫印迹分析食管癌细胞C-IAP1和Smac表达,用RNA干扰技术敲降Smac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利用原核系统表达的复性L1蛋白检测抗HPV16L1抗体的血清学方法在监测HPV感染中的价值,为预防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提供简便的实验室监测方法。方法 以基因重组技术表达的变性和复性突变型L1蛋白为抗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宫颈病变患血清中的IgG抗体。结果 以变性L1(m202)蛋白为抗原检测,宫颈癌、CIN患、正常或慢性宫颈炎妇女(对照组)血清IgG阳性率分别为16.0%、10.5%和9.1%,3间无显差异;HPV~DNA阳性的CIN患阳性率为12.5%,与对照组无显差异。以复性L1(m202)蛋白为抗原,3组阳性率分别为16.0%、35.5%和15.9%,CIN患的阳性率显高于宫颈癌和对照组;HPV—DNA阳性的CIN患阳性率为32.5%,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中抗L1蛋白线性抗体的检测不能反映HPV天然感染状态;以复性L1蛋白为抗原的血清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HPV感染后人体产生的针对构象表位的抗体,该检测方法可用于研究HPV血清流行病学及筛选发生宫颈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建立鸡骨草肝炎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为鸡骨草肝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可行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制剂中的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分别在进样量为0.133~0.886μg(r=1.000 0),0.078~0.519μg(r=1.000 0)和0.072~0.484μg(r=1.000 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7%,105.8%,104.3%。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简便、快捷,为鸡骨草肝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甘蔗渣提取物在体外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并确定其抗肿瘤主要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甘蔗渣95%乙醇粗取物进行分离,运用MTT比色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分离得到的不同部位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宫颈癌细胞株Hela、肝癌细胞株BEL 7404的生长抑制影响,并确定其抗肿瘤活性部位。结果:甘蔗渣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3种肿瘤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性。石油醚和正丁醇提取部位对3种肿瘤细胞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在同一测定浓度范围内其抑制作用明显不如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而95%乙醇提取部位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则不明显。结论:甘蔗渣提取物具有体外抗肿瘤作用,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