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深圳市儿童社区感染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变迁.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较齐全的53例大叶性肺炎病例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进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平均8.1岁.53例患儿中咳嗽52例(98.1%),发热50例(94.3%),胸痛5例(9.4%),气促9例(17.0%),肺不张12例(22.6%),喘息5例(9.43%),胸腔积液21例(39.6%);肺炎支原体感染37例(69.8%),12例病毒感染(22.6%),混合感染24例(45.3%),9例痰培养阳性(17.0%),2例血培养阳性(3.8%).>3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较≤3岁儿童高(78.0% vs 41.7%,x2=5.83,P<0.05).累及部位右肺多于左肺(60.4% vs30.2%);经系统治疗后,大部分患儿(52例,98.1%)预后良好,1例要求转院失访,无一例死亡.结论 深圳市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大叶性肺炎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比例较高,>3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生率较≤3岁儿童高,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1例以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起病的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患儿及其家系的临床特征、ATP结合盒转运子超家族成员D1(ABCD1)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纳入1个2代中有2例发病的汉族X-ALD家系,收集该患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弟弟行ABCD1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例发病患儿均为男性,先证者表现为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大脑白质广泛脱髓鞘改变,血极长链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先证者弟弟2岁10个月时出现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状,目前无神经系统症状。先证者及其弟弟基因测序结果均显示:ABCD1基因第7号外显子区域(Exon7)存在c.1666C>T杂合突变,经家系验证,该突变遗传自其母亲。结论ABCDl基因c.1666C>T突变可导致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神经系统异常为X-ALD典型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3.
重型遗尿症977例药物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遗尿症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9-2006年就诊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童遗尿专科门诊"的患儿,将重型遗尿症患儿在相同的行为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5组:去氨加压素(DDAVP)组、阿米替林组、奥昔布宁组、阿米替林+奥昔布宁组、阿米替林+奥昔布宁组+DDAVP组.药物治疗12周,逐步减量停药,随访分析疗效.结果 重型遗尿症治疗结束后3个月的随访显示:DDAVP组治愈率为65.0%,阿米替林组的治愈率为60.5%,奥昔布宁组为58.7%,这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阿米替林+奥昔布宁组的治愈率为80.8%,阿米替林+奥昔布宁组+DDAVP组的治愈率高达92.0%,与其它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重型遗尿症的多元性发病机制,联合用药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淋巴细胞L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HIE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HIE患儿、20例出生时窒息但无HIE患儿生后第1天及21名足月健康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表面L选择素和ICAM-1的水平.结果 HIE患儿生后第1天血液淋巴细胞L选择素水平与窒息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康对照组、窒息组、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血淋巴细胞表面ICAM-1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64±3.54)%、(6.94±3.54)%、(8.52±5.19)%及(14.50±3.10)%,HIE程度越重,血淋巴细胞ICAM-1越高.结论 血淋巴细胞表面L选择素不能反应窒息患儿是否存在HIE及其严重程度,ICAM-1可能参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血淋巴细胞表面ICAM-1可以反应窒息患儿是否存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孟鲁司特片,疗程均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率、哮喘复发状况、基本治愈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咳嗽缓解时间(0.81±0.56)d和咳嗽消失时间(5.32±0.05)d明显较对照组(1.89±0.70)d、(11.89±1.52)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哮喘复发率(8.33%)、病情基本治愈率(85.00%)均优于对照组(18.33%、21.67%、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新生SD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方法: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将3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NS)对照组、LPS模型组和HUCMSCs移植组,每组10只.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肺湿/干重比(W/D)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升高,血清中TNF-α和IL-6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LPS模型组相比,HUCMSCs移植组W/D和MPO活性有所下降,血清中TNF-α和IL-6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LPS诱导的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够减轻肺组织损伤,并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47.
为探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综合治疗方法,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与胞二磷胆碱(CDPC)联合治疗新生儿HIE40例,与单用CDPC组对照,观察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与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与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FDP与CDPC联合治疗新生儿HIE,效果显著优于单用CDPC,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均给予红霉素治疗.根据RMPP的定义,将其分为普通MPP组和RMPP组.RMPP组采用红霉素基础上添加甲泼尼龙治疗.根据疗效,将RMPP患儿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所有患儿均检测血LDH、WBC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肌酸激酶(CK).分别比较RMPP组和普通MPP组、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共纳入253例受试者,其中普通MPP组161例,RMPP组92例.与普通MPP组相比,RMPP组患儿年龄更大,LDH、ESR、ALT、AST水平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H(OR=1.029,95%CI 1.020~1.037)、ESR(OR=1.063,95%CI 1.009~1.120)为RMPP的预测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LDH临界值为400.50U/L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9,95%CI 0.936~0.983.RMPP组添加甲泼尼龙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迅速改善,有效组LDH、ESR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血清LDH可能为早期识别RMPP和判断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9.
托吡酯长期治疗癫痫的耐受性与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的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托吡酯治疗 2 0周后 79例有效病例进行 1~ 3年随访 ,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分析影响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因素。结果  6 0例发作控制病例 ,经 1.0~ 3.5年随访 ,90 %能维持原有疗效及剂量。发作频率减少≥ 5 0 %但未获控制患儿 19例 ,4 2 %经增加剂量后控制 ,2 1%与其他抗癫药联用后控制 ,2 1%维持原有效果。托吡酯单药治疗疗效维持率优于添加治疗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局灶性发作与全面性发作疗效维持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副作用主要出现于加量期 ,随疗程延长而减轻 ,减慢加量速度或减少剂量可使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托吡酯单药治疗儿童不良反应少于添加治疗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具有良好耐受性及安全性 ,单药治疗疗效维持率优于添加治疗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儿童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发病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良端粒重复序列PCR扩增 (PCR TRAP)方法检测 2 0 0 0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期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的 2 9例AM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化疗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并与 9例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初诊时 ,AML患儿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 (35 5 5± 37 4 1)TPG ,较对照组 (2 36± 2 2 7)TPG明显增高 ,为对照组的 15倍 (P <0 0 1) ;化疗后 ,13例对治疗反应较好的患儿其端粒酶活性下降至 (2 6 6± 3 99)TPG ,其中10例≤ 1 5TPG。结论 AML患儿骨髓端粒酶活性明显上调 ,诱导缓解后显著降低。提示端粒酶活化与AML发展有关 ,其活性的变化对判断疾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