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兔脑膜炎及川芎嗪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细菌性脑膜炎时的作用机制及川芎嗪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于兔小脑延髓池接种,分别给予川芎嗪及地塞米松治疗,观察脑脊液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脑含水量等的变化。结果脑膜炎组6h脑脊液TXB2、6-KP浓度迅速上升,地塞米松组6h脑脊液TXB2与6-KP浓度均下降,川芎嗪组6h脑脊液TXB2浓度下降,但6-KP浓度升高,地塞米松与川芎嗪组脑水肿均较轻。结论由于川芎嗪不降低脑脊液6-KP浓度且副作用较少,故可能成为较好的脑水肿和脑膜炎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83例儿童急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溶血性贫血是儿科较为常见的血液病,国外溶血性贫血占贫血病人的5%[2],国内虽无确切的统计学数据,但发病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本文对83例急性溶血性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举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与胞二磷胆碱(CDP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120例HIE患儿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GM-120mg/次,对照组加CDPC0.125g/次,均静滴,1次/d,14日为1疗程.结果:两组HIE惠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中、重度HIE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亦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GM-1较CDPC疗效更好,是治疗HIE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ADHD诊断标准的175名患儿,分为注意缺陷型(ADHD-I,n=82)、多动-冲动型(ADHD-HI,n=24)和混合型(ADHD-C,n=69),分别进行性别构成、危险因素、共患疾病、智力水平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比较。结果:各亚型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I组和ADHD-C组分娩异常的比率高于ADHD-HI组,ADHD-HI组和ADHD-C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的比率高于ADHD-I组;3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总智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HD-I组智力发展不平衡比率高于其他两组;ADHD-HI组和ADHD-C组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的共患率高于ADHD-I组,ADHD-I组和ADHD-C组学习困难的共患率高于ADHD-HI组;ADHD-HI组和ADHD-C组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均高于ADHD-I组,而ADHD-I组学习问题最显著。结论:ADHD-C和ADHD-HI患儿对立违抗障碍和抽动障碍共患率较高,多动-冲动等破环性行为突出,ADHD-I患儿学习问题和智力发展不平衡显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04-70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部分偏头痛发作间隙期存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但其对偏头痛治疗效果的影响尚不清楚 ,该文旨在探讨发作间隙期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5 2例偏头痛患者在发作间隙期先进行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 ,分为TCD正常组与异常组 ,各组再随机给予西比灵或赛庚啶预防治疗 ,采用Bussone头痛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TCD异常患儿治疗 4个月后西比灵组头痛指数低于赛庚啶组 5 .6 9± 4 .15vs 15 .92± 10 .5 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TCD正常的患儿治疗 4个月后赛庚啶组头痛指数低于西比灵组 6 .4 3± 6 .6 2vs 17.4 6± 11.6 2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针对发作间隙期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选用不同药物预防偏头痛 ,可能起到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降低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生肿瘤神经节苷脂(Gls)及整合索α2β1对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SK—N-SH与胶原蛋白(C01)黏附反应中pp125焦点黏附激酶(pp125FAK)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葡萄糖苷神经酰氨合成酶抑制剂(D-PDMP)抑制SK—N—SH细胞株Gls合成,采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印迹技术,观察肿瘤内生Gls和抗整合素吨及融单克隆抗体后对该细胞黏附于胶原蛋白后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暴露于D-PDMP6d后,细胞Gls几乎完全清除,Mg^2+为1mmol/L条件下,SK-N-SH细胞与胶原蛋白黏附后,肿瘤细胞Gls清除组较未清除Gls组pp125FAK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肿瘸细胞神经节苷脂主要成分GD2一定程度能增加细胞黏附后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采用anti-α单克隆抗体6F1和anti-β1单克隆抗体可降低肿瘸细胞黏附于Col后pp125FAK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论内生肿瘤Gls调节肿瘤细胞对Col的黏附作用中pp125FAK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其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整合素α2β1的功能而发挥作用。Gls增强肿瘤细胞整合素α2β1的信号传导可能通过促进pp125FAK的酪氨酸磷酸化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mi R-17-92基因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20例RB患儿、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mi R-17-92基因簇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分期RB患儿的表达差异及综合治疗前后的变化,并采用ROC曲线判断其对RB的诊断价值。结果 RB患儿血清中mi R-17-92基因簇成员mi R-17-3P、mi R-17-5P、mi R-18a和mi R-20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以mi R-18a升高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i R-19a、mi R-19b-1和mi R-92a-1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 R-17-5P、mi R-17-3P、mi R-18a和mi R-20a表达量在早中期和晚期RB患儿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综合治疗后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mi R-17-3P、mi R-17-5P、mi R-18a和mi R-20a对RB诊断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0.755、0.828和0.665,以mi R-18a的AUC最大,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90%)和特异度(65%)。结论 mi R-17-92基因簇的mi R-17-3P、mi R-17-5P、mi R-18a和mi R-20a在RB患儿血清中高表达,mi R-18a有可能作为RB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综合治疗方法,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与胞二磷胆碱(CDPC)联合治疗新生儿HIE40例,与单用CDPC组对照,观察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与有效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与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FDP与CDPC联合治疗新生儿HIE,效果显著优于单用CDPC,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pINK4b(p15)基因表达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发病中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端粒重复序列PCR扩增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7例儿童AL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和p15基因表达情况,并与9例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5基因表达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AL患儿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34. 5±37. 0)TPG较对照组(2. 4±2. 2 )TPG明显增高(P<0. 001 ); AL患儿p15基因表达水平(9. 8±16. 2)%, 明显低于对照组(45. 8±16. 9)% (P<0. 001 )。AL患儿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与p15基因表达水平之间无相关关系(r= 0.01304, P> 0. 05)。结论:端粒酶活化和p15基因表达水平降低与急性髓性白血病发展有关,但两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白血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整合视听持续性操作测试(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在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在深圳市学龄儿童健康调查中家长有注意缺陷或多动之主诉及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中以注意缺陷或多动之主诉就诊的220例儿童按是否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4版(DSM-Ⅳ)ADHD诊断标准及Conners多动(症)指数评分标准分为DSM-Ⅳ+Conners组、DSM-Ⅳ组、Conners组及非ADHD组,均进行IVA-CPT,分析其在AD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DSM-Ⅳ+Conners组130例,IVA-CPT异常118例(90.77%);DSM-IV组36例,IVA-CPT异常29例(80.56%);Conners组31例,IVA-CPT异常26例(83.87%),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ADHD组23例,IVA-CPT异常4例(17.39%),与DSM-Ⅳ+Conners组、DSM-Ⅳ组及Conners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IVA-CPT作为一种客观检查方法,有助于ADHD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