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43篇 |
免费 | 73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57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63篇 |
内科学 | 85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43篇 |
外科学 | 56篇 |
综合类 | 504篇 |
预防医学 | 226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266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272篇 |
肿瘤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98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护士请假需求分层的预约请假制度,在现代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普外科22名护士,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的请假比例、事由、缓急、时长等,并结合请假者工作年限、能级、职称等进行分层。并于2017年7月-2018年6月,前瞻性推行预约请假制度,比较其与前期传统的非预约模式,对病区质控、医护工作协调、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表明护士请假的主要原因是继续教育,占请假总事件的42.7%,突发请假事件占(<3天,6.9%,)。3-12年护士请假率最高,占56.6%。预约请假制度推行后,环比病区质控得分由90.1%提高到96.5%,患者满意度得分由92.4%提高到98.7%,病区护士对护士长满意度得分由86.4%提升到95.5%。结论 预约请假制度使主要请假事由从传统事假变为继续教育,给于护士规划自身职业进程的可行性。同时护理管理工作的有序可控,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在评价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和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规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以及3D-STE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圆周应变(GCS);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3D-STE参数与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尿酸、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尿酸血症组SV、GLS、GC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54.71±9.60)ml vs.(61.92±14.40)ml、(-20.51±4.00)%vs.(-23.20±4.00)%、(-31.30±5.00)%vs.(-35.65±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CS与尿酸水平呈弱相关(r=0.269,P=0.03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尿酸对GCS的影响最大(标准偏回归系数=0.743,P=0.002)。结论 3D-STE技术是检测高尿酸血症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可靠方法,高尿酸血症是左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3.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一例罕见的氯丙嗪中毒并发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为引起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重视,现将本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患者 女性,23岁,因父母离异,自幼心灵创伤重,性格孤僻、内向,情感忧郁,否认有精神病病史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观察益胃活血颗粒对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瘀证有关体征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给予益胃活血颗粒(黄芪、虎杖、八月札、甘草组成)治疗,对治疗前后与血瘀证有关的体征、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瘀证有关体征较用药前明显减轻(P<0.001);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高切相对粘度、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益胃活血颗粒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瘀证及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这对治疗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检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Osteoporosis Quality of Life Scale,OQOLS)测试版的信、效度.方法:应用OQOLS测试版随机抽取240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现场测试,计算该量表的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效标效度等.结果: OQOLS测试版的重测系数为0.784~0.927,Cronbach's α系数为0.835~0.979,因子分析显示OQOLS的结构效度良好,与SF-36的效标效度为0.301~0.846.结论: OQOLS测试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测评.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脂氧素A4(LXA4)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pG2肝癌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HGF处理组、HGF+LXA4处理组、HGF+脂氧素受体激动剂BML-111处理组。RT-PCR检测脂氧素受体(ALX)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MMP-2、MMP-9、IκBα和NF-κB p65的表达量,ELISA检测TNF-α、IL-1β、VEGF和TGF-β分泌水平, 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NF-κB转录活性。结果: HepG2肝癌细胞表达ALX,LXA4和BML-111下调COX-2、 MMP-2和MMP-9,抑制TNF-α、IL-1β、VEGF和TGF-β分泌,并且干扰NF-κB转位及其转录活性。结论: 脂氧素抑制HGF诱导HepG2肝癌细胞表达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包括VEGF、COX-2、TNF-α、IL-1β、TGF-β、MMP-2及MMP-9,此效应可能通过干扰NF-κB活化实现。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高仿真情景模拟下生命支持设备的培训,临床工程师可以了解设备的操作和常见故障的现场解决方法,还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对临床科室的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以提高快速判断和处理生命支持设备现场常见故障的能力。方法学员根据临床救治要求给高仿真模拟人(human patient simulator,HPS)使用相应的生命支持设备,后台操作老师根据培训现场情况随时改变HPS的病例程序,现场授课老师根据HPS的病情变化引起生命支持设备相应的反应,设置和口述生命支持设备的各种故障现象,要求学员迅速做出判断处理。授课老师依据考核表的各个项目进行考核,采用标准的"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教学模式。结果通过授课老师录像回顾点评分析,在进行第二轮演练时,学员各项考核得分都有了较大提高,与第一轮演练成绩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程师定期参加生命支持设备相关培训是非常必要的,通过高仿真情景模拟下生命支持设备培训,使受训的临床工程师在"身临其境"的临床救治过程中,对心肺复苏、呼吸衰竭救治的操作技能,以及对生命支持设备的操作、现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解决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真正做到医工结合。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在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1例;年龄64~82岁。随机分为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组(对照组)与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治疗组(观察组),每组48例。全部患者在规范化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SLED治疗,对照组采用IHD治疗,每周2~3次。统计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 d后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通过中心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变化,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 d后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7 d后B型利钠多肽(BNP)、肌钙蛋白(c T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的变化;统计两组单次治疗脱水量、单次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发生次数和入院3个月后死亡例数。结果血液透析治疗7 d后,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43例、35例患者心功能分级改善至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6 1,P=0.036 4)。经过治疗7 d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CVP、LVEF、心动过速、呼吸窘迫、APACHEⅡ评分、BNP、c Tn、Scr、Cys-C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好转(P0.05);与对照组治疗7 d后相比,观察组好转尤其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单次治疗超滤脱水量优于对照组,由脱水导致的低血压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转归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ED通过调整机器流量参数、延长治疗时间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与凋亡,探讨小鼠脊髓的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取妊娠第18天(E18)至生后第90天(P90)小鼠173只,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技术标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法(DCX,NeuN和Caspase8)标记脊髓中的新生神经元,成熟神经元和凋亡细胞。结果在胚胎与出生早期,BrdU阳性细胞均匀分布于小鼠脊髓各部位。随着小鼠日龄的增加,脊髓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其后,位于神经管侧脑室的新生神经元向中间层(未来的灰质)迁移,逐渐分化为成熟神经元。最后,神经元向脊髓中央聚集,灰质呈现典型的"H"型。随着神经元的分化,一些凋亡神经细胞出现在新生神经元与成熟神经元中。荧光双标显示,大部分的凋亡神经细胞都是新生神经元,说明神经元凋亡常常发生在新生神经元中。统计学分析表明,DCX、NeuN、Caspase-8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均随小鼠日龄的增加而减少,说明神经元的分化和凋亡在脊髓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减少。结论在脊髓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着神经元的增殖、分化与凋亡。三者相互协同,共同调节脊髓的形成与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