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5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钉螺在自然状态下多呈负二项分布,一种效果好尤其是具有远期效果的灭螺措施,可能会打破钉螺的这种自然分布状态。反之,灭螺前后不同时期钉螺分布特征的变化,似可反映某种措施的灭螺效果。鉴于钉螺的负二项分布特征,可以通过对每框钉螺数经对数转换后的正态性检验得以验证,因此,本次利用2002年10月20日~11月22日在安徽省石台县进行的现场药物灭螺试验结果,依据  相似文献   
82.
1991~1993年,对安徽省和县陈桥洲进行的藐小棘隙吸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人群的感染率为13.71%(899/6557)。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4.29%和13.11%)。各年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3~10岁26.01%,11~20岁21.69%,21~30岁14.26%,31~40岁9.50%;41~50岁8.74%;51岁以上2.97%。3~30岁感染者占78.31%。感染者的家庭分布和空间分布均具极明显的聚集性。当地保虫宿主猫犬的感染率分别为39.76%和62.16%。文中就感染者的分布特征与饮水来源等因素的关系作了讨论,认为饮水来源与藐小棘隙吸虫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3.
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因地制宜进行沟渠硬化、沼泽地改塘等小环境改造措施后,钉螺面积减少了66.16%,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76.54%及76.13%,阳性螺密度下降了100%;而实施药物灭螺的对照组9年来钉螺面积仅下降了27.62%;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上升了26.35%、151.01%,是小环境改造点的9.84倍及11.13倍。不同环改方法控制螺情的近期及远期效果不一致,以沼泽地改塘效果最稳定,其次为沟底及两侧石砌并用水泥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为了解人体寄生虫的分布现状,我们自1986~1989年,在全省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24个县(市)的102个点,其分布现状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一、方法.(一)抽样方法按全国寄生虫分布调查抽样方案,全省分五个片区,即淮北平原、大别山区、皖东丘陵、皖中平原和皖南山区。各片区按经济、文化及卫生状况的  相似文献   
85.
<正>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广谱抗蠕虫新药吡喹酮治疗华支睾吸虫病屡有报道,但剂量、疗程尚不一致。我们于1983~1984年采用不同剂量、疗程治疗150例住院患者,又用其中一个剂量治疗226例门诊患者,共376例,并对疗效和药物反应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在人工灌溉水渠干渠内,常规药物灭螺对钉螺及感染性钉螺消长的影响。方法在安徽钓鱼台水库灌区,根据当地灭螺规划,在其计划灭螺区干渠内选择螺情观察点,同时选非计划灭螺支渠为对照;2002年12月~2003年11月份,每月沿渠两边系统抽样查螺,室内压碎鉴定死活,并观察感染血吸虫情况。常规药物灭螺的时间、方法、药量及实施均由当地业务部门确定完成。结果灭螺前钉螺死亡率在干渠和支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月20日干渠灭螺,灭螺后10,37d时干渠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4.46%及43.01%,但8月底为1.25%,同期未灭螺的支渠钉螺死亡率变化不大;灭螺前干渠有3个月、支渠有1个月检出感染性钉螺,灭螺后4~6月份在干渠仅于灭螺后10d发现感染性钉螺,未灭螺支渠5月份检出感染性钉螺;8月31日以后钉螺感染率及感染性钉螺密度在干、支渠均上升。结论在人工灌区的引水干渠内,常规药物灭螺在预防人群感染方面可能起一定作用,但对年度钉螺及感染性钉螺螺口消长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安徽省华支睾吸虫病的地域分布情况。方法根据《全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要求,进行两特征(水系流域或地形与流行程度)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检查人群。结果中签10个县27个点,共调查14 541人。全省平均感染率为0.722%(男0.729%,女0.715%),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095,P>0.05)。感染者平均EPG149个,轻度感染占96.97%;淮河流域的感染率为1.085%,长江流域为0.173%,钱塘江流域为0.064%。地形分布以平原地带最高(1.394%),水网(0.199%)和丘陵(0.148%)地带次之,山区最低(0.095%)。片区分布以淮北平原感染率最高(1.39%),皖南山区最低(0.06%),江淮丘陵、大别山区和沿江平原在0.2%~0.36%之间。淮北平原与其它各片区间感染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全省以轻度感染为主,平均感染率和感染度均较第一次分布调查(1992)降低,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区仍是我省华支睾吸虫病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现阶段山丘型地区不同季节人群血吸虫感染规律,为制定符合该类地区特点的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6月、9月下旬和12月上旬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南陵县奚滩村5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中随机抽取500人,利用Kato-Katz法进行1粪3检,以判断春、夏、秋不同季节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在春、夏、秋各季节内感染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春、秋两季内不同职业人群之间感染率差异也无显著性,但夏季农民感染率显著高于学生。结论在夏季,职业是影响山丘型地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长江安徽段新生洲滩的形成与钉螺滋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江安徽段新生洲滩的形成与钉螺滋生的关系。方法:调查滩地演变过程;采用纵横系统抽样法,结合环境随机抽样法查螺。结果:皖江段新生洲滩形成后,近年来由于人工开发滩地的干预,滩地植被生长与覆盖逐渐加速。滩地钉螺的出现在滩地植被覆盖后10年左右;滩地钉螺的分布与植被分布基本一致。结论:新生洲滩一旦出现钉螺,即可向整个洲滩适宜钉螺滋生的范围扩散,随着人畜的介入,新的疫区即可形成  相似文献   
90.
安徽石台县日本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石台县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指导当地防治工作。方法选择龙泉、垄上及源头3个流行村,开展人畜及野生动物的病原学查病,计算感染率及感染度。结果3个村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宿主有人、狗、猫及野鼠,其中人感染率分别为0、1.01%和0.87%,野鼠和狗感染率分别在22.22~33.33%和4.35~26.47%。感染度以野鼠最高,达609.91(算术均数)和259.06(几何均数)。并在当地另一乡发现1只野兔感染血吸虫。结论当地血吸虫病流行可能与野鼠、狗等有关,但明确各种感染宿主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地位尚有待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