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对广西儿童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免疫功能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截至2016年6月底在广西接受抗病毒治疗、年龄15岁、治疗时间≥3个月、基线和随访资料较完整的儿童HIV/AIDS病人,评估其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及生长发育状况,采用t检验或F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07例,开始治疗时平均年龄(56.95±35.96)个月,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平均为(494.3±553.8)个/μL,最后一次随访检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1 016.2±583.7)个/μL,平均增长(521.9±565.5)个/μL;不同治疗时点CD4细胞计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各组治疗前后CD4细胞计数的差值作比较,不同初始治疗方案、复方新诺明使用情况、基线CD4细胞计数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始治疗含阿巴卡韦(ABC)方案、使用复方新诺明、基线CD4细胞计数200个/μL者治疗后CD4细胞计数增长相对较多,平均增长分别为(689.0±678.5)个/μL、(581.9±569.9)个/μL、(695.7±433.8)个/μL。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均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儿童HIV/AIDS病人身高、体重与正常儿童的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987、0.449)。结论抗病毒治疗对儿童HIV/AIDS病人机体免疫力和生长发育有积极的改善作用,更长期的抗病毒治疗能否使儿童HIV/AIDS病人的生长发育水平达到正常,仍需继续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332.
目的 探讨影响分娩前NST的性格因素。方法 采用围产期孕妇一般情况调查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3名孕妇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公婆关系恶劣程度与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内、外向分与NST加速反应呈正相关。结论 性格因素可能影响NST。  相似文献   
333.
尿液标本质量分析是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尿液标本检验分析前涉及到多个环节,从临床医生开具化验单,由护士执行或告知患者家属送检标本,整个过程是在实验室以外完成,头绪繁杂,不是检验人员所能控制的.为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尿液分析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334.
335.
在临床医学中,无论是出血性疾病[如凝血因子的先天或获得性缺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或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深静脉血栓)以及各种原发或继发性纤溶的诊断疗效观察,都离不开凝血检查监控,本室凝血检查常规有4项测定,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6.
目的 评价外周血前列腺痛抗原3基因(prostate cancer antigen 3,PCA3 mRN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mRNA)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PCa)及对其微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双重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dFQ-RT)-PCR对49例PCa和7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外周血PCA3 mRNA和PSA mRNA进行定量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在PCa诊断和微转移监测中的价值.结果 PCa组外周血PCA3 mRNA含量明显高于BPH组[2 362(<3-7 421)拷贝/ml比<30拷贝/ml,Z=-6.66,P<0.01],而PSA mRNA含量也明显高于BPH组[3 425(908~36 639)拷贝/ml比<200拷贝/ml,Z=-6.40,P<0.01];PCa组外周血PCA3mRNA和PSA mRNA的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增加[B期:均为30.0%(3/10),C期:60.0%(9/15)和86.7%(13/15),D期:91.7%(22/24)和91.7%(22/24);χ2分别为13.534和16.451,P均<0.01],同时也随Gleason评分增高而增加[2~4分:20.0%(1/5)和40.0%(2/5);5~7分:66.7%(12/18)和72.2%(13/18);8~10分:84.6%(22/26)和92.3%(24/26);χ2分别为8.895和8.015,P均<0.05];ROC曲线显示,当PCA3 mRNA和PSA mRNA临界值分别为846拷贝/ml和280拷贝/ml时,诊断PCa敏感度分别为69.4%(34/49)和81.7%(40/49),特异度分别为90.1%(64/71)和77.5%(55/71);而联合检测时其敏感度可增至85.7%(42/49),但特异度下降为76.1%(54/71).PCA3 mRNA诊断PCa微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20/22)和84.7%(11/13).结论 外周血PCA3 mRNA和PSA mRNA检测是PCa诊断的良好指标,而联合检测可弥补PCA3 mRNA敏感度低和PSA mRNA特异度低的不足,而更有利于PCa诊断;PCA3 mRNA可能为PCa微转移诊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37.
目的探讨BCL10和NF-κB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二步法对47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BCL10和NF-κB免疫组化染色,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肿瘤临床分期、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复发率、化疗或放疗情况等指标作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47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1.2个月(5~144个月)。肿瘤的BCL10和NF-κB核表达率分别为43%、36%,且肿瘤浸润超过肌层进展期的表达率(58%、50%)显著高于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19%、19%)(P<0.05),ⅡE Ⅳ期病例(62%、69%)显著高于Ⅰ期(16%、21%)及Ⅱ期病例(53%、27%)(P<0.01)。ⅡE Ⅳ期病例、累及胃壁全层、肿瘤直径≥10 cm、肿瘤复发转移、BCL10和NF-κB核表达阳性是预后不良的指标(P<0.05),临床分期为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BCL10和NF-κB核表达阳性预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恶性进展及短生存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3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腺鳞癌和胃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原发性胃腺鳞癌和胃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腺鳞癌进行CK17及CK1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本组原发性胃腺鳞癌和胃鳞癌病例占同期全部外科治疗胃癌病例的0.28%,其中原发性胃腺鳞癌10例,胃鳞癌2例;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65岁.主要临床症状有上腹隐痛或胀痛不适,呕血及黑便.术前胃镜活检确诊率为33%(4/12).肿瘤直径≤5 cm 3例,>5 cm 9例.根治性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4例.TNM分期Ⅰ期1例,Ⅲ期5例,Ⅳ期6例.本组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转移复发10例,其中4例腺鳞癌姑息切除患者存活少于半年,且鳞癌和腺癌所占瘤体成分均在30%以上.术后3年死于其他疾病1例,术后5个月存活1例.结论 原发性胃腺鳞癌和胃鳞癌在临床上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腺鳞癌预后较差可能与其兼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339.
目的验证灰色系统GM(1,1)模型应用于四种细菌性传染病发病率预测的效果。方法用GM(1,1)灰色模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995~2008年的伤寒副伤寒、流脑、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等四种细菌性传染病进行拟合,并预测1996—2010年的发病情况,验证所建模型的精确度。结果四痛所建立的GM模型方程分别为Y(t+1)=-201.881797e-0.053352t+215.581797、Y(t+1)=-0.931478e-0 294844t+1.531478、Y(t+1)=-761.597889e-0.066299t+811.127889和Y(t+1)=-528.234109e-0.056819t-494.354109,C值分别为0.7831、0.1568、0.5059和0.5465,P值分别为0,4615、1.0000、0.8462和0.7692,拟合精度分别为不合格、好、合格和勉强,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符合程度以流脑为最高,次为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结论GM(1,1)模型适用于广西流脑、细菌性痢疾和感染性腹泻的预测,不适用于发病率波动性较大的伤寒副伤寒的预测。  相似文献   
340.
细胞色素C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蛋白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大鼠中的变化及其对肝再生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两组,正常组6只,模型组30只.D-氨基半乳糖(D-Ga1)诱发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造模后分别在12、24、48、72、120 h 5个时间点取大鼠血及肝脏标本,动态观察肝功能的变化,并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中Cyt-c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原位肝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造模后24 h的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等指标显著升高,以48~72 h为著,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造模后12 h的Cyt-c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48 h达最高峰,72 h则明显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组肝细胞凋亡指数逐渐升高,48 h达高峰,48~72 h开始下降.Cyt-c表达与A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yt-c在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表达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具有促进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