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30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向家人讲授心肺复苏技能的障碍与顾虑,从而促进心肺复苏技能的宣传和培训。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式,通过目的抽样的方法,对9名社区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通过类属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影响社区护士向家人讲授心肺复苏技能的障碍和顾虑可以类属为5个主题,即工作与家庭的边界明显;家人之间的角色依赖;顾虑家人的感受;危险离家人很遥远;担心家人使用不当。结论传统文化、忧患意识、家庭角色、时间和空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肺复苏技能的普及,在进行培训和传播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使用PDA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过程中存在的压力,分析其相关因素,为PDA的进一步推广使用及提高使用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和PDA使用压力问卷对北京地区7家三级医院使用过PDA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11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本组护士的PDA使用压力得分平均为(2.96±0.68)分,属于中等压力水平。70%以上的护士已有6个月以上的PDA使用经历,57.3%的护士已能熟练使用PDA进行工作,41.9%的护士喜欢在工作中使用PDA。45.3%的护士在初次接触PDA时感到有压力,34.2%表示目前使用PDA的压力较初次接触时有所减轻。不同年龄、不同工作年限、不同既往电脑技能水平、护理工作中是否喜欢使用PDA、使用PDA是否熟练的护士PDA使用压力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29,-2.264,2.390,5.363,7.699;P<0.05)。结论关注护士使用PDA过程中存在的压力,进一步强化护士使用PDA的主动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培训,以推广PDA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和功能拓展,推动我国护理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中文版Broset暴力核查清单(BVC)和暴力风险筛查量表(V-RISK-10)对住院精神病病人暴力行为的最佳切分值及短期预测能力.[方法]引入、修订BVC和V-RISK-10量表,对118例住院精神病病人在入院时进行评估,连续观察1周,以期间出现暴力言行(含言语、徒手和采用物体攻击)和暴力行为(含徒手和采用物体攻击)为阳性结果,比较BVC和V-RISK-10不同切分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率(PPV).以最大AUC值确定最佳切分值.[结果]暴力言行和暴力行为的最佳切分值在BVC均为2/6分,V-RISK-10分别为9/20和10/20;暴力言行和暴力行为的阳性预测率在BVC分别为93.75%和76.56%;在V-RISK-10分别为77.03%和70.49%.[结论]精神病病人住院第1周内,BVC和VRISK-10对其暴力言行和暴力行为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BVC的预测能力优于V-RISK-10.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中文版暴力风险量表在住院精神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入院)病人采用中文版Br?set 暴力核查清单(BVC)进行暴力风险评估,根据评分值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与2012年同期入院的对照组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发生情况、约束情况、病人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入院8周内暴力攻击行为发生率、约束率、约束时间、病人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VC评估精神疾病病人的暴力风险简便、准确,提高了暴力应急处理的预见性,降低了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及约束率,提高了病人家属满意度,对规范及完善暴力风险的管理程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了解护生对《母儿护理学》课程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评价,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完成《母儿护理学》学习的3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29人(93.5%)认为有必要进行PBL教学;27人(87.1%)认为有必要在PBL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多数护生对PBL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的多个方面表示满意,但在情景模拟教学用物准备及实施流程等方面有待改进;通过PBL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护生在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结论]护生对《母儿护理学》课程采用PBL教学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但仍有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依从性差异对应用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降压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9名血压≥160/100mmHg(1mmHg=0·133kPa)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治疗,随访(3·3±0·5)年,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年检测其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随访结束时,根据实际服药情况将患者分为依从治疗组(A组,41例)和非依从治疗组(B组,38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和颈动脉参数的差异。另设同期体检的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为对照组(C组,33例)。结果A、B组的6个位点平均颈动脉IMT(MIMT)、双侧颈总动脉平均IMT(MCCA-IMT)、双侧颈内动脉平均IMT(MICA-IMT)和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C组显著增高(均P<0·01)。A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达标率较B组显著增高(分别为80·5%~87·8%比18·4%~23·7%,85·4%~95·1%比52·6%~60·5%,均P<0.01),MIMT、MCCA-IMT、MICA-IMT及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B组显著下降(均P<0·01)。B组3年后总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显著增高(31·58%比12·20%,P<0·05)。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大动脉结构异常、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这些益处的获得有赖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7.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诊疗误区及其临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发性小关节炎症和关节外病变(心包炎、胸膜炎、肺炎、周围神经炎、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因未明的免疫性疾病。我国RA患病率约为0.4%,按全国总人口12亿推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400万~500万。据医学统计,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2年致残率为50%,3年致残率为70%,与同龄人相比,其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部分患者还可因病变侵犯心脏、血管、肺和神经系统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8.
本文对2002年3~4月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宫角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宫角妊娠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已证实的64例宫角妊娠二维图像、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64例经阴道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将宫角妊娠分为三种类型,①典型孕囊型13例,超声诊断正确率100%(13/13);②不典型孕囊型16例,诊断正确率93%(15/16);③包块型35例,诊断正确率69%(24/35),内含4例残角妊娠破裂误诊为官外孕。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对宫角妊娠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猪到猕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时的免疫学及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猪到猕猴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检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者的血液中补体、天然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移植心脏进行免疫组化(测定C3、C4、C5b9、IgG及IgM的沉积)及病理学分析。结果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补体C3、C4的含量、总补体活性及抗猪内皮细胞天然抗体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D4 /CD8 T淋巴细胞的比率也有所下降;移植心脏中均有补体C3、C4、C5b9的沉积,IgG及IgM也均有沉积,但IgG和IgM沉积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心肌间质弥漫性出血、水肿,毛细血管内普遍淤血。结论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参与猪到猕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时受者血中天然抗体水平明显下降;CD4 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过程并有所消耗;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物突出病理表现为间质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