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6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15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3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208篇
综合类   591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36篇
  2篇
中国医学   158篇
肿瘤学   16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朱彬  柴雪荣  吴涛  范金鲁 《眼科》2022,(1):63-64
回顾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太原爱尔眼科医院泪道病科显微镜下保护泪点的泪小管切开联合R-S泪道引流管置入治疗泪小管炎的随访半年的效果。32例(32眼)患者中女性26例,平均年龄(60.9±12.2)岁。所有患者术前采用泪小管逆行排石检查,术中行显微镜下保护泪点的泪小管切开术联合R-S泪道引流管置入术。术中取泪小管分泌物行病原学检查,术后辅以加替沙星眼用凝胶点眼。32例中治愈27例(84.37%),好转3例(9.37%),无效2例(6.25%)。认为该术式精细准确、损伤小,术后外观良好,是治疗泪小管炎的一种有效方法。(眼科,2022,31:63-64)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腹腔镜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51例行腹腔镜局部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6例, 女95例;年龄为(58±9)岁。351例患者中, 124例行新辅助化疗, 设为新辅助化疗组;227例行术后辅助化疗, 设为辅助化疗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3)术中及术后情况。(4)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5)随访情况。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351例患者中, 154例配对成功, 新辅助化疗组和辅助化疗组各77例。倾向评分匹配后消除性别、年龄...  相似文献   
83.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建同  纪宗正  陈熹  吴涛 《医学争鸣》2006,27(23):2174-2174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2006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51例中发生胃瘫10例(4.0%);外院胃癌根治性手术后转诊胃瘫2例; 12(男8,女4)例均无糖尿病,年龄36~84(平均66)岁,其中贲门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胃体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1例,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2例,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例7例. 术前3例胃窦癌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幽门梗阻,1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漏,2例胃窦癌术后腹腔积液. 患者均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明显压痛,经胃肠钡剂造影或胃镜检查诊断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 全部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高渗温热盐水洗胃,完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治疗,胃复安等促进胃肠动力药治疗. 结果11例在手术后4~10 wk,1例在12 wk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与胰管切开取石胰腺管空肠吻合术(Partington手术)对于胰腺头部结石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别,评估二者手术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一定的优化和改进。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以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一至四病区收治的139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胰腺头部结石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根据对患者所施行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DPPHR组和Partington组,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外科治疗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术前一般资料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DPPHR组以Ⅰ型结石为主(80.2%),而Partington组以Ⅰ、Ⅲ型结石为主(45.3%、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近期疗效中,DPPHR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较Partington组具优势(P <0.05);远期疗效中,DPPHR组在结石复发再手术、术后胰腺...  相似文献   
85.
目的考察南苜蓿总皂苷提取物对体内外降糖作用的特点。方法采用胰岛素持续作用于HepG2细胞复制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测定单位细胞葡萄糖的消耗量,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将10只SD大鼠设为对照组、其余60只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进行分组,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南苜蓿总皂苷高、低剂量组(以提取物计分别为1.4、0.7 g/kg),每组10只。各给药组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给药30 d。末次给药后,取肝脏和骨骼肌组织检测MDA、SOD、GSH-Px、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组织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00、100μg/mL浓度组能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和SOD、GSH-Px含量,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能使模型大鼠的肝脏和骨骼肌中IL-1β、TNF-α、MDA水平降低;升高SOD、GSH-Px水平(P0.05);骨骼肌组织中p-PI3K、PI3K、p-AKT、AKT、GLUT4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南苜蓿总皂苷体外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体内通过减少对肝脏和骨骼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和炎症反应,增强骨骼肌中胰岛素介导的信号传导,达到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是其体内降糖机制。  相似文献   
86.
卫生监督在线监督监测技术应用是卫生监督管理和服务的新手段,是创新监管的一种模式,加强事前管理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对江苏省卫生监督机构开展卫生监督在线监督监测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调查,探讨"物联网+卫生监督"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效率和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江苏省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 NSPl)变异情况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2022年间江苏省SARS-CoV-2感染病例的样本及基本临床信息。对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 测序后的数据以Wuhan-Hu-1(GenBank:MN908947.3)为参考基因分析NSP1序列变异情况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使用DynaMut在线服务器分析突变氨基酸对蛋白质稳定性及分子柔韧性的影响。结果共收集病例样本1 241例, NSP1基因同义突变61例, 错义突变及缺失共487例, 存在氨基酸变异的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75.4%)为主, 且病例临床分型严重程度更轻(Z=-24.8, P<0.01)。共发现NSP1蛋白出现11个非同义突变和1个缺失。N端中出现了8个稳定突变及1个失稳突变, 2个突变增加了分子柔韧性;Linker区S135R的突变使蛋白质失稳但增加了柔韧性;C端R171C突变使蛋白质稳定但降低了柔...  相似文献   
88.
肝脾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T cell lymphoma, HSTCL)是一种罕见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亚型, 高度侵袭性, 预后差, 最常见的特征是脾、肝和骨髓受累, 而淋巴结肿大相对较少, 伴中枢浸润更是鲜有报道。根据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的不同, HSTCL分为γδ型和αβ型, 以前者为主。γδT细胞不表达CD4、CD8, 所以HSTCL细胞免疫表型通常为CD4/CD8双阴性, 少数病例报道中发现CD8+。我中心近期收治1例伴中枢浸润的CD8+γδT细胞淋巴瘤,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即刻乳房假体重建(一步法)和应用扩张器的假体重建(二步法)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和成本效益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外科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85例乳腺癌植入物重建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一步法组(145例)和二步法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一步法组术后出血发生率(6.8%)高于二步法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一步法组术后伤口皮瓣坏死率(6.2%)高于二步法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二步法组乳房满意度评分(81.5±7.1)分高于1步法组(78.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二步法组住院总花费(80 334.8±6 149.8)元高于一步法组(60 966.5±5 544.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二步法组住院天数(34.3±3.2)天多于一步法组(17.5±3.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在植入物乳房重建两种手术方式中,二步法相较于一步法,其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但在成本效益上并不优于一步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微小残留病(MRD)状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allo-HSCT前MRD阳性与较低的总生存率(HR=2.72,95%CI:2.27~3.25,P<0.000 01)、无白血病生存率(HR=2.64,95%CI:1.93~3.60,P<0.000 01)及较高的累积复发率(HR=4.13,95%CI:3.15~5.40,P<0.000 01)和非复发死亡率(HR=1.64,95%CI:1.09~2.49,P=0.02)相关。结论:allo-HSCT前MRD阳性与移植后较差的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