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57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9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57篇
预防医学   50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头颈部恶性肿瘤,尤其是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来源者,90%以上是鳞状细胞癌。在头颈部各器官中,许多原发病灶十分隐匿或位于黏膜下,临床上往往在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后才被发现。这些患者临床称之为原发灶不明的头颈部转移性鳞癌,其发病率约占所有头颈部鳞癌的3%~9%[1]。颈部有着丰富的淋巴组织,其不仅可接受颈部诸多器官的淋巴引流,还可以接受胸、腹、盆腔及四肢的淋巴引流,所以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的诊断和处理至今仍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2]。为探索这类疾病原发病灶的可能来源,本研究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头颈部转移性鳞癌颈部淋巴…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6个月时综合功能预后的早期变异因素。 方法共选取上海地区211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一般常规内科治疗,未进行系统康复干预。入选时收集每例患者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S-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等共计27项早期变异指标。于发病后6个月末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进行评定,并将其结果作为患者综合功能结局。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经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可预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6个月时综合功能结局的早期变异因素包括治疗方案、CNFD评分、年龄、糖尿病、S-FMA评分、吸烟和劳动程度。 结论有多种早期变异因素能对脑卒中患者远期综合功能结局造成影响,其中以治疗方案、CNFD评分和年龄因素的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63.
背景: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在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其康复治疗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牵引、按摩、理疗、医疗体操、针灸、局部封闭等。目的:采取全身性拳操运动结合局部颈椎操锻炼的定量运动方式,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设计:以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干预3个月,自身前后对照。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对象:2000-03对上海市南京东路街道某社区35~74岁常驻居民1457人进行社区慢性疾病的入户问卷调查,通过询问检出既往医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的患者,排除脊髓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共有114例患者自愿参加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颈型12例,神经根型39例,椎动脉型23例,交感神经型5例,混合型35例,脊髓型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方法:对114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①全身性拳操运动有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关节操,患者可根据本人兴趣、体力而任选其中1种或几种,每天运动1次,每次至少30min,每次运动强度要求达到或接近靶心率水平,即每次运动后即刻心率达到170-年龄,共坚持运动3个月。②局部颈部医疗功能操共12节,以活动颈肩部和放松功为主,步骤包括左右旋转、环绕颈项、缩头松肩、伸颈拔背、回头望月、云手、双手上举、挺胸伸肘、与项争力等,颈椎操每个动作重复5~10次,并逐步增加,整套操每天进行1~2次,每次至少10min,共坚持运动3个月。③除运动干预外,患者在3个月时间里不接受任何其他治疗(如药物、牵引、理疗等)。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主要观察指标:①运动康复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疗效评估结果。②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分型与疗效的关系。③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病程与疗效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114例患者均坚持完成3个月的运动干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康复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疗效评估结果:114例患者中,治愈44例,显效4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治愈显效率为73.7%,总有效率为95.6%。全部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包括颈肩痛、放射性单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感、头晕、耳鸣、头痛等。②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分型与疗效的关系:经过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与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患者比较,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治愈显效率高(47.8%,20.0%,65.7%,91.7%,97.4%,P<0.01)。③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病程与疗效关系:病程在1年以内或1~5年的患者其治愈显效率均明显高于病程在5年以上的患者(90.9%,88.6%,55.9%,P<0.01)。结论:定量的拳操运动结合颈椎操锻炼有助于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而椎动脉压迫症状需结合其他治疗方能达到最佳疗效。此外病程与疗效具有一定关系,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应尽早开始运动康复治疗。提示组织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定量的拳操运动并结合颈椎操锻炼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64.
背景: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在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其康复治疗方法很多,一般采用牵引、按摩、理疗、医疗体操、针灸、局部封闭等。 目的:采取全身性拳操运动结合局部颈椎操锻炼的定量运动方式,对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设计:以社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干预3个月,自身前后对照。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对象:2000—03对上海市南京东路街道某社区35~74岁常驻居民1457人进行社区慢性疾病的人户问卷调查,通过询问检出既往医院明确诊断为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的患者,排除脊髓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共有114例患者自愿参加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颈型12例,神经根型39例,椎动脉型23例,交感神经型5例,混合型35例,脊髓型无。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对114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①全身性拳操运动有太极拳、练功十八法、关节操,患者可根据本人兴趣、体力而任选其中1种或几种,每天运动1次,每次至少30min,每次运动强度要求达到或接近靶心率水平,即每次运动后即刻心率达到170-年龄,共坚持运动3个月。②局部颈部医疗功能操共12节。以活动颈肩部和放松功为主,步骤包括左右旋转、环绕颈项、缩头松肩、伸颈拔背、回头望月、云手、双手上举、挺胸伸肘、与项争力等,颈椎操每个动作重复5~10次,并逐步增加,整套操每天进行1~2次,每次至少10min,共坚持运动3个月。(勤除运动干预外,患者在3个月时间里不接受任何其他治疗(如药物、牵引、理疗等)。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主要观察指标:①运动康复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疗效评估结果。②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分型与疗效的关系。③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病程与疗效关系。 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114例患者均坚持完成3个月的运动干预,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康复治疗3个月后全部患者疗效评估结果:114例患者中,治愈44例,显效4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治愈显效率为73.7%,总有效率为95.6%。全部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包括颈肩痛、放射性单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感、头晕、耳鸣、头痛等。②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分型与疗效的关系:经过3个月的运动康复治疗,与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患者比较,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治愈显效率高(47.8%,20.0%,65.7%,91.7%,97.4%,P〈0.01)。③颈椎退行性脊椎病病程与疗效关系:病程在1年以内或1~5年的患者其治愈显效率均明显高于病程在5年以上的患者(90.9%,88.6%,55.9%,P〈0.01)。 结论:定量的拳操运动结合颈椎操锻炼有助于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而椎动脉压迫症状需结合其他治疗方能达到最佳疗效。此外病程与疗效具有一定关系,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应尽早开始运动康复治疗。提示组织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进行定量的拳操运动并结合颈椎操锻炼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65.
背景: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至今还未发现有低铁血症与多发性抽动症发病关系的相关报道,在既往收治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中发现部分存在着低铁血症,辅以铁剂治疗后的症状改善较佳,为探讨多发性抽动症与血清铁之间的关系,特此设计该研究。目的:探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低铁血症之间的关系。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护理学系,一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及一所区级医院儿科。对象:观察组45例为1997—06/2000-12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关于多发性抽动症诊断标准,剔除符合上述表现但CT及NIR提示有脑器质性病变的患儿。方法:检测观察组45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血清铁、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并与对照组38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之间血清铁水平的比较;两组之间低铁血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铁(12.79&;#177;0.67)μmol/L,低于对照组(19.26&;#177;5.38)μmol/L(P&;lt;0.005),低铁血症发生率为42%,高于对照组13%(P&;lt;0.005)。结论: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有相当一部分存在低铁血症,低铁血症可能是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是低铁血症引起了单胺氧化酶活力下降,导致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  相似文献   
66.
中国加入WTO,对护理事业是一个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迫切的任务,市场经济的规律,必然是以服务的竞争为基础,优胜劣汰,以顾客的需求决定服务的效果。护理服务必须转变观念,除了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以外,还要具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的服务素质,塑造良好的护理专业人员的形象,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优质的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7.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于 2 0 0 1年 11月 17日由该项目的总负责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胡永善教授在北京与国家科技部正式签订合同 ,该项目正式启动。这是国内康复医学界首次独立承担国家级重大课题 ,这对康复医学界的同仁来说是一种机遇和挑战。该项目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负责 ,同时将组织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吉林大学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华中理工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大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贵阳医学院附一…  相似文献   
68.
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运载体4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骨骼肌是体内最主要摄取葡萄糖和代谢葡萄糖的组织之一。葡萄糖跨膜转运是骨骼肌利用葡萄糖的首要步骤。葡萄糖跨膜进入骨骼肌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运载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协助扩散。GLUT有多种亚型,其中葡萄糖运载体4(GLUT4)是存在于骨骼肌、脂肪组织中帮助葡萄糖转运的蛋白。胰岛素和肌肉收缩可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GLUT4的基因表达和转位,从而促进葡萄糖的跨膜转运。因此,GLUT4是糖尿病基础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69.
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脑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脑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特性及运动训练对其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分为三组:糖尿病非运动组;糖尿病运动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运动组大鼠进行6周游泳训练。结果糖尿病运动组大鼠与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相比,血糖浓度明显降低,而二组糖尿病大鼠血胰岛素浓度均低于正常组。三组大鼠比较,脑细胞膜的胰岛素受体最大专一性结合、受体亲和力常数及受体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训练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但血糖、血胰岛素及运动对脑细胞膜的胰岛素受体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运动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的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运载体4(GLUT4)基因表达及胰岛素受体结合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成3组:糖尿病运动组、糖尿病非运动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运动组大鼠进行6周游泳耐力训练。结果:糖尿病运动组大鼠与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相比,血糖水平降低、体重增加,骨骼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结合力有所降低,而细胞内GLUT4mRNA含量增加56%(P<001)。结论:运动训练主要减少了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受体后的抵抗,增加了骨骼肌细胞转运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从而改善了糖尿病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