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INTRODUCTIONExtremityinjuriesarecommoninmodernfirearmwounds,constitut-ing50%-60%ofthetotal[1-2].Remoteeffecti.e.remoteorgansortissuesinjurywilloccurbesidesseriousandextensiveinjuryofthelocalinjurytractandsurroundingtissues,inwhichcerebralinjuryiscommon[3-5].PaststudiesshowedextremityinjuriescouldcausechangesinEEG,neuropeptide,andcerebralcirculation.Butnore-portonC-fosgeneexpressionwasfound.SUBJECTSANDMETHODSExperimentalanimalgrouping,establishmentofanim…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2010年安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搜集手足口病资料,录入SPSS13.0,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安义县共报告手足口病253例,发病率为104.76/10万,病死率为0.40%,发病年龄多集中在3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发生,1-3月份为发病高峰。病原学检测结果,肠道病毒71型阳性率为28.30%,柯萨奇病毒A组16型阳性率为16.9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3.21%。结论 2010年安义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是引起安义县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73.
南昌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2009年南昌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南昌市2009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手足口病报告卡信息及RT-PCR实验室检测结果,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534例,报告发病率为53.97/10万,报告重症病例10例,其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0.085/10万。其中男性1 642例,女性892例,男女性别比为1.84:1。南昌市9个县(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以4~6月报告病例数较多,占全年病例的54.14%,全年出现两个高峰,夏季高峰和冬季小高峰。病例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儿童占全部病例的90.96%。检测101份样本,EV71阳性率为38.6%。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季节和地区差异。应特别重视对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同时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2009年南昌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南昌市各级各类学校、幼托机构甲型H1N1流感病例及暴发疫情相关资料,运用Excel录入、整理和分析数据。结果 2009年南昌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学生及幼托儿童占82.0%,已追踪学生病例占85.3%。病例来源以甲型H1N1流感疫情(68.8%)为主,而治疗方面以居家隔离治疗(88.3%)为主。学校内暴发疫情数与散发病例波及学校数量有关(r=0.95),每起暴发疫情平均波及3人。时间分布上,病例的报告呈现明显的周效应,周六、周日报告病例数显著少于周一至周五。发病高峰主要在43~48周,小学生发病高峰明显,其次为中学生,大中专院校学生发病高峰不明显。结论学校疫情可能与病例未能及时流调并隔离治疗有关。新发传染病疫情处置期间,应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幼托机构的晨检、年检和晚检工作,做好家长疏导工作,配合首诊医师填报传染病报告卡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一起O139型霍乱暴发疫情,为霍乱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方法对此起疫情的所有病例和带菌者开展调查。[结果]此次暴发疫情起于10月5日,止于10月18日。发生病例8人,检出健康带菌3人。[结论]此次疫情为输入性暴发疫情,原因为外地市婚宴聚餐。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南昌市1998-2007年霍乱、甲肝、菌痢、肾综合征出血热、乙脑和狂犬病等疾病的发病季节性规律。方法应用集中度分析方法探讨疾病的季节性,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疾病发生的高峰时间分布。结果霍乱有严格的季节性,乙脑有很强的季节性,菌痢和狂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甲肝和出血热的季节性较差;以上疾病均存在高峰发病日;其中霍乱高峰发病月日是8月3日,乙脑为7月8日,95%可信时区分别为6月12日~8月24日和4月24日~9月21日。结论在疾病的高峰发病时间段,应加强卫生宣传和疾病监测,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77.
苦参碱对BT325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人胶质瘤细胞株BT32 5体外增殖的影响 .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对BT32 5细胞的增殖抑制 ,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苦参碱对BT32 5细胞周期的影响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瘤细胞形态学改变 .结果 苦参碱对BT32 5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当浓度为 0 5g·L- 1 时 ,对BT32 5增殖的抑制率最大 ,达到 (32 1±1 1) % .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 ,用 0 5g·L- 1 苦参碱培养 72h ,BT32 5细胞出现典型凋亡峰 ,凋亡细胞占细胞总数 2 3 9% .透射电镜观察 ,发现有凋亡细胞存在 ,表现为细胞皱缩 ,染色质边集 .结论 苦参碱对人胶质瘤细胞系BT32 5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并能诱导其发生凋亡 .  相似文献   
78.
Thereismountingevidencethattumorangiogenesisisintimatelyrelatedtotumorgrowth,invasion,metastasisandprognosis.Tumorangiogenesisisregulatedbysomekindsofcytokinesintissues,suchas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an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amongwhich,VEGFisknowntobeparticularlyresponsiblefortheprocessofbraintumorangiogenesisVEGFinfluenceonbiologicalpropertiesofadultbraintumorhavebeenreportedinotherarticles.[1]Inthisstu…  相似文献   
79.
整合素β1与胶质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粘附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整合素β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中的表达;用细胞粘附实验检测其在SHG44细胞粘附中的作用。结果 整合素β1可在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中表达,抗整合素β1抗体可明显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对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Ⅳ细胞外基质蛋白的粘附。结论 整合素β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粘附和侵袭过程中必不可少,抑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对南昌某幼儿园发生的一起以流鼻血为主要症状的事件开展调查,为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在这家幼儿园分楼层进行室内空气监测及采样。结果该事件共报告病例14例,发病率8.24%(14/170)。根据3家不同检测机构的监测结果,显示幼儿园室内甲醛浓度高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0.10mg/m~3)结论这是一起由室内甲醛浓度超标导致的以流鼻血为主要症状的事件,应防范学校室内空气甲醛污染引起的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