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肝性脑病是发生于严重肝功能衰竭时、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因病死率高,发生机制较复杂,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揭示肝性脑病时的代谢变化情况,本研究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的相关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婴儿维生素K缺乏病3例报告林小慧,吴晓鹭,朱秀平婴儿维生素K缺乏在我国并不罕见,但不引人注意,尤其是在农村。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儿男,47天,足月顺产,母乳喂养,以腹泻6天、发热1天为主诉,粪检脓球++,红血球++++,诊断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低分子肝素钠(法安明,LMHS)与普通肝素(UH)在人工肝(ALSS)血浆置换术(PE)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应用区别。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12例重型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术(PE)372次,分成两组分别单独采用UH及LMWH抗凝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UH组TT、APTT均较LMWH组升高,PTA、PLT较LMWH组下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抗凝有效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37.30,P<0.01)。结论 LMWH在PE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抗凝效果好,不增加出血倾向,适合在重型肝炎患者ALSS-PE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胸腺肽致精神抑郁2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例1:患者,男,48岁,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既往无精神病,无精神病家族史。入院后给予胸腺肽50 mg静脉输注,单磷酸阿糖腺苷0.4 g静脉输入,均每日1次,医嘱均在上午执行。自治疗次日起,患者每日下午诉病情加重,情绪低沉,抑郁寡欢,拒绝活动,对答迟缓,要求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15.
厦门地区临床肝炎患者中TT病毒感染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T病毒(TTV)是日本Nishhawa等[1,2],于最近报告发现的一种可经输血传播且可能与血清ALT升高相关的单链DNA病毒,在不同的临床和病原型肝炎、血液病、静脉药痛和献血员血清中TTVDNA检出率为10%-68%。张军争引根据日本株TI?V序列,在offi区域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血清TFVu-DNA的巢式PCR方法,在泉州市1例非甲一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克隆并测序一条lthe的基因片段,与日本株ThV比较同源性为87%。为初步了解厦门地区各临床肝炎病人及健康人群TTV的感染状况,我们通过巢式PCR方法对98例临床肝炎病人和四例健康…  相似文献   
16.
胸腺肽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剂量国产胸腺肽对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胸腺肽治疗慢性乙肝的机制。方法 选择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34例,分成两组:胸腺肽组19例,一般护肝组15例。比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FN-α、sIL-2r、TNF和β2-MG为指标的变化。结果 胸腺肽治疗后,患者PBMC IFN-α诱生能力较治疗前上升119.99%,血清sIL-2r和TNF含量分别下降了35.56%和41.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生化学指标的改变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分级(G)的相关性,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CHB肝活检时、肝活检前3个月最高值和平均值的3次生化指标(ALT、AST)进行分析,并观察与其肝组织炎症程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在所观察病例中,当血清生化学指标异常时,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G),但3次的ALT、AST并不随着G的增加而平行增加(P>0.05).结论3个月内的血清生化指标能提示CHB肝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但ALT和AST的异常程度与肝组织炎症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治疗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疗效。方法24例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死亡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比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和死亡率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艾滋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与伏立康唑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比较观察4种治疗方案(干扰素、大剂量胸腺肽联合干扰素、胸腺肽和一般护肝药)对慢性乙肝患者ALT、病毒复制指标的影响。结果:HBeAg阴特率分别为42.5%、55.5%、38.5%、16.7%;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8.9%、65.3%、42.3%、8.3%,联合组优于单用干扰素或胸腺肽组。对于ALT的影响,4种方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人工肝脏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2例重型肝炎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辅助人工肝脏治疗,试验组则采用低分子肝素辅助人工肝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效果及两种药物对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试验组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有效率为98.08%,而对照组血浆置换过程中的抗凝有效率为87.50%,两组患者的抗凝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88,P=0.0417),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辅助人工肝脏的治疗过程中有效,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出血倾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